董軍 莊寧 陳童 董晉

摘要:目的:探究損傷控制性手術在肝膽外科治療中的臨床療效及應用價值。方法:抽選本院近一年內(nèi)收治的90例重癥肝膽外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5例。予以對照組常規(guī)手術,實驗組實施損傷控制性手術,參照《健康調(diào)查簡表》(SF-36)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zhì)量。結果:實驗組SF-36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予以重癥肝膽外傷患者實施損傷控制性手術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zhì)量,值得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損傷控制性手術;肝膽外科;生活質(zhì)量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9-074-01
重癥肝膽外傷作為臨床常見的疾病,是指患者的肝膽器官受到較重的外傷,造成內(nèi)臟出現(xiàn)損傷[1]。其病因多為患者腹部受到重物撞擊、刀具割傷及車禍損傷等。若患者未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方式,則會出現(xiàn)出血性休克等癥狀,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死亡。臨床對此類疾病治療多采用手術治療,但常規(guī)手術治療效果不佳,而損傷控制性手術治療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故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中[2]。為了進一步探究損傷控制性手術在肝膽外科治療中的臨床療效及應用價值,抽選本院近一年內(nèi)收治的90例重癥肝膽外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現(xiàn)匯總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選本院近一年內(nèi)收治的90例重癥肝膽外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5例。患者年齡分布在21歲-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5.25±3.11)歲,其中男性46例,女性4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可作為研究對象。本研究已通過醫(yī)院審批。
1.2方法
予以對照組常規(guī)手術方式,引導患者術前進行相關檢測后制定手術方案,急診切除患者的受損肝臟,若患者膽囊受損,則需盡快摘除,縫合前留置引流,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指標。
實驗組采用損傷控制性手術,具體措施為:①對入院患者的腹部進行檢查,并及時采用應急措施對患者進行止血,開腹后修補斷裂血管,采用結扎、鉗夾等方式進止血,清理腹腔內(nèi)異物;②對患者實施姑息性關腹,并予以患者術后復蘇,使患者臨床指標恢復到正常范圍內(nèi);③若患者出現(xiàn)異常情況,則需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
1.3觀察指標
采用《SF-36評分量表》對比患者治療后社會功能、軀體功能、角色功能及認知功能,該量表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質(zhì)量越好。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所選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為SPSS20.0,研究包含項目為計數(shù)資料與計量資料,采用X2檢驗及t檢驗方式,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SF-36評分比較
實驗組的SF-36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3、討論
隨著社會的進步及醫(yī)學技術的進步,常規(guī)手術治療以難以滿足臨床的需求。常規(guī)手術治療是指患者在入院后予以患者實施手術修復治療,但此種治療方式,手術時間較長,且患者由于受傷過重或出血較多,生命體征不平穩(wěn),導致對患者造成較大的損傷[3-4]。而損傷控制性手術是一種新型的手術治療方式,其可對入院患者及時采用有效的止血措施,在將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的因素清除后,轉(zhuǎn)至ICU實施復蘇操作,控制患者的生命體征維持在正常范圍內(nèi),在控制病情的同時,可促進患者身體機能的快速康復,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的SF-36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說明,相比常規(guī)手術,損傷控制性手術的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綜上所述,在重癥肝膽外傷患者中實施損傷性手術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值得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逯若國.探討在肝膽外科疾病中應用損傷控制性手術的 臨床療效[J].中外醫(yī)療,2020,39(17):70-72.
[2]楊云川,馬翔,周遲, 等.肝膽外科損傷控制性手術臨床應用療效研究[J].東方藥膳,2020,(15):112.
[3]李爽,崔巖.肝膽外科損傷控制性手術臨床應用療效研究[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20,20(54):114-115.
[4]盧玉龍.肝膽外科損傷控制性手術臨床應用療效研究[J].臨床研究,2019,27(8):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