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潔勤
摘要:為讓廣大的一年級適齡兒童更好、更深入地認識少先隊組織,營造少先隊組織良好、積極向上的組織氛圍,切實增強新隊員的光榮感和組織歸屬感,學校少工委應采取循序漸進、形式多樣的措施,以潤物細無聲的細培慢育,開展一年級適齡兒童的隊前教育活動。
關鍵詞:紅色基因;組織文化;實踐育人
《關于構建階梯式成長激勵體系增強少先隊員光榮感的指導意見》中明確要求,要從一年級學生入學時開始,有計劃地、持續地開展隊前教育。為更好地推進少先隊分批入隊工作,使一年級學生更深入了解中國少年先鋒隊組織,明確入隊的意義,激發他們加入少先隊組織的強烈愿望,提高他們爭取入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少工委要積極探索在少先隊分批入隊工作中開展形式多樣的入隊前教育系列活動。
一、培植紅色基因,為黨養育“紅孩子”
中國少年先鋒隊和新中國一起走過了70多年的風雨歷程,少先隊是在風雨飄搖的年代中由偉大的黨所創立的,“聽黨話,跟黨走”一直是廣大少先隊隊員們堅守的信念。為了在一年級小學生中講好“兒童化的政治”,在他們心里種下“紅色基因”的種子,讓他們能夠簡單易懂、清楚明白地接受隊前教育,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以生動的動畫、影片為教育助手。《致敬紅領巾》影片以時間為軸,通過不同時期的事件的再現、圖文結合等方式講述了少先隊組織從成立到發展壯大的歷程。影片所選取的故事真實,畫面生動,內容的講述語言簡練清晰,可以吸引低年級的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有助于他們更好地理解。
(二)打卡全國少工委網上主題隊課“紅領巾愛學習”。每周一節主題隊課,讓一年級的學生也能在學習中認識黨、團、隊的豐富知識,積累更多的見識,同時結合“紅領巾獎章”爭章活動,為積極并堅持參與學習的學生頒發“紅星章”。
二、探索組織文化,我是小小追夢人
少先隊從成立之初到現在,先后經歷了多次的名稱更換,而各個歷史進程中的兒童團團員、少先隊員,用他們的聰明才智、英勇無畏、敢于迎難而上的表現,樹立了每個時期鮮明的少年兒童形象,也讓每一個歷史時期的少年兒童組織為國家、黨的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基于此可開展以下豐富多彩的爭領“火炬章”隊前爭章活動:
(一)學習《中國少年先鋒隊章程》。面向全體一年級學生開展學習2020年7月24日由第八次全國少代會通過的《中國少年先鋒隊章程》,由隊委干部進行輔導學習,帶領一年級全體學生認真研讀、分析每一項內容。
(二)學習《中國少年先鋒隊標志禮儀基本規范》。由隊委干部分批到一年級各班進行少先隊標志禮儀規范的示范、講解,讓一年級學生在現場的學習、體驗中深入掌握知識。
(三)進行入隊基礎知識考核。新隊員入隊基本標準概括為“六知”“六會”“一做”,一共13項內容,含括了要求一年級學生能夠說得準、做得準、愿意做的三個方面,作為能夠通過入隊前考核的標準內容之一,應以課件學習、實踐操作形式來對一年級學生開展教育活動。
(四)參觀少先隊陣地。少先隊隊室、逐夢廣場、紅領巾廣播站都是一年級學生進行少先隊組織文化體驗的“好課堂”,可以讓他們在各個陣地里看到、學習到不同主題的組織文化內容,得到不同的少先隊組織文化熏陶。
三、實踐里出真知,爭做新時代好隊員
少先隊教育獨特的優勢和優良傳統是以實踐育人,它也是我們用來增強少先隊員光榮感和落實少先隊育人目標的重要載體。可從以下方面來面向一年級學生開展實踐教育活動:
(一)落實好每周1課時的少先隊(隊前教育)活動課。以隊活動課為抓手,以活潑、生動的隊活動課形式,充分調動一年級學生體驗少先隊組織生活。并以高年級中隊和一年級班級結對的形式,進行“一對一”結對,幫助一年級學生更好地了解少先隊組織,認識更多少先隊禮儀規范。以老隊員帶動“新隊員”學習,更能讓一年級學生對少先隊組織產生親切感,減少距離感。
(二)開展“爭做新時代好隊員”主題實踐教育活動。在開學第一課、建隊日、入隊儀式等重大節慶日,開展以“爭做新時代好隊員”為主題的系列實踐教育活動,讓一年級學生在活動參與中了解歷史,在活動參與中體驗少先隊組織文化、禮儀,在活動參與中留下深刻的少先隊組織良好的印象。
(三)開設志愿服務崗位激勵。少先隊大隊在各班、各中隊設置“紅領巾志愿者”志愿服務崗,擔任“紅領巾志愿者”的隊員們在課間、午休期間協助值日巡查老師開展文明、禮儀、紀律、安全、衛生的監督工作。一年級的學生在班主任的指導下參與“紅領巾志愿者”體驗活動,每天每班由學生自主報名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發揮小主人翁精神,為營造文明有禮的校園環境做出一份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