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莉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與信息科技的不斷發展,電商行業應用而生,同時發生轉變的還有對電商網店經營與管理相關的專業人才,網店經營與管理是電商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從事該行業人員所必須的能力與知識。高校作為向市場輸送網店經營與管理相關人才的主要陣地,要加強對該專業學生的培養,讓學生具備與時俱進、緊跟社會發展的能力。項目化教學以項目引導學生對課程知識進行實踐,促進學生實踐能力與綜合技能的提升。基于此,本文針對高校網店經營與管理項目化教學的實踐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校;網店經營與管理;項目化教學
電子商務行業的迅速發展推動了第三方平臺的商家與企業的不斷發展,入駐第三方平臺的商家越來越多,對網店經營與管理方面人才需求越來越大,同時對該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項目化教學設置的主要內容為實際崗位的理論專項與實踐操作,主要目的為培養學生專業技能、扎實業務知識、加強業務能力。
一、高校網店經營與管理項目化教學的必要性
項目化教學屬于新型教學形式,注重鍛煉學生適應當下社會發展的能力,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實踐性,將學生的學習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實際解決能力與創新能力。目前網店經營與管理課程學習中,很多學生存在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學習過于注重成績忽略能力培養、難以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自主學習意識差等問題。運用項目化教學,教師可以根據不同板塊、階段的任務,結合學生實情、學段特點制定不同項目任務,引導學生獨立或合作完成,以網絡課程自學、小組合作交流、網絡平臺互動等形式加強對項目的了解與分析。該教學形式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教材知識與工作崗位的銜接、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融合,強調對學生各項綜合能力的培養,真正實現學生學習行為與能力培養的核心目標,擴大學生的能力范圍與知識范圍。
二、高校網店經營與管理項目化教學的實踐策略
(一)明確項目化教學目標
隨著電子商務行業的不斷發展,目前電子商務企業對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但傳統教學目標與行業需求銜接出現偏差,難以有效開發出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明確教學目標,以課程特點與行業需求為導向,明確學生的就業方向與培養目標,并將這些目標精確到各個項目中,將項目訓練與能力培養有效統合。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課程內容的核心,是教學改革的首要體現,因此,教師在制定目標時不能脫離行業發展實際,也不能將目標設定太過高遠,其定位了學生的預定發展水平與教師預定教學效果,要將其集中在學生能力培養上,做到與電商行業的真正銜接與對口。
例如,在項目“網店活動報名”中,教師可以結合知識目標制定能力培養目標,其知識目標為掌握官方活動、各類目活動的報名方式與注意事項,了解該項目可能對商家產生的利益與弊端。以此便可以設定能夠以店鋪運營特點選取不同活動形式、能夠有效管控活動過程的能力。
(二)創新項目化教學方法
項目化教學注重多種教學形式的結合,以提升教學效果。例如雙線式項目教學,在主線任務基礎上開設副線任務,主線任務是教材中基礎教學內容,副線任務是其輔助任務,將與之相關的知識點加入進來,完成課程的有效學習。在項目“店鋪創設”教學中,其主線任務是制定開店的策劃方案,其副線任務包括商品定位、商品定價、開通網銀任務、店鋪相關設置等,幫助學生掌握進入電商平臺的方法。再例如角色扮演項目教學,其注重實踐操作中的對話角色仿真、交易流程仿真、交易環境仿真,需要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確定每位學生負責的任務與崗位,包括負責商品采購的市場部、負責經營管理的經理、負責商務交流、在線服務的客服部、商品配送的物流部等,經過崗位的學習與輪換適應,可以讓學生綜合能力提升。
(三)改革項目化教學評價
項目化教學與傳統教學的教學方法不同,其考核形式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傳統形式是以平時成績與考核形式為主,這樣容易忽略學生的整個過程性表現,而項目化教學在時間、主體、方式上進行調整;時間上注重過程評價與最終評價相結合,主體上注重團隊評價與個人評價相結合,小組內完成的任務由小組內部成員相互評價、個人自我評價,并加入教師的綜合評價;方式上追求豐富形式,如檢測店鋪運用情況,包括店鋪定位、店鋪裝修、店鋪業績等,以各種工種證書代替考試。
三、結語
綜上所述,項目化教學是將學生的具體能力、具體操作實踐能力設計成各個項目、板塊的形式,以培養學生符合社會工作模式的能力。網店經營與管理課程中涉及較多的專業課程,如攝影、網頁設計、營銷策劃等,該教學模式是將課程的特定要求設計成各個工作任務、具體的技術指標、真實的項目驗收等,該形式的指向性、目的性較強,可以將各個知識點融入進來,形成完整、嚴謹的框架結構體系。
參考文獻:
[1]蔡愛萍.基于工作過程的校企合作課程開發與實踐教學探索——以《網店運營與管理》課程為例[J].時代教育,2017(24):10-11.
[2]董麗雅,王紅林.基于典型工作任務的“項目教學法”在《網店經營與管理》課程中的運用與實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0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