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雨
摘 要: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既能給人帶來聽覺的享受,也可以展現出豐富的情感,更蘊含著豐富的美感。音樂美學是將美學思想與音樂藝術有機融合的學科,主要從音樂的特征、情感以及表現形式等諸多層面探尋音樂藝術中的美感。文章通過闡述音樂美學的基本內涵,結合音樂美學對現代音樂表演的作用,在闡述音樂美學與音樂表演的關系基礎上分析音樂美學對現代音樂表演的重要作用,重點對美學思想在現代音樂表演中的應用展開具體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音樂;音樂表演;美學思想
音樂美學,顧名思義,是一門將音樂與美學進行有效融合的學科,其不但是音樂領域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學科,還是美學領域的重要構成部分。音樂美學實質上是探究音樂這種藝術所具有的美感,主要對音樂特點、音樂情感、音樂表現手法、音樂和人們感知間的關聯開展研究。從某個角度而言,音樂美學還是一種獨特的社會科學,采用理性的方法深入剖析音樂藝術,音樂美學所囊括的范圍十分廣泛,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學科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都能夠運用到音樂美學的研究活動中。音樂美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推動音樂藝術的發展,讓音樂這門藝術的魅力被更多人認識、品味。
一、音樂美學對現代音樂表演的作用
音樂美學是理論層面上的音樂藝術,音樂表演指的是實踐層面上的音樂藝術。在表演實踐中,表演人員需根據音樂美學的需求恰當地運用表演技巧,使表演活動恰到好處,使自身的創作活動得到他人的認同與喜愛。這便要求表演人員懂得一定的音樂美學知識,經過創造性元素的融入,讓情感得到淋漓盡致的表現。在音樂表演實踐中,演出人員在和觀眾互動時會在觀眾心中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通常音樂表演包括兩個部分,分別是演唱行為、表演行為。表演人員的表演行為是觀眾審美印象形成的主要影響因素,同時觀眾的感知是審美印象形成的影響因素。
音樂美學為現代音樂表演提供重要的基礎。通過音樂表演所展現出的是作品的內涵及深層的思想,這需要表演者在對作品的內涵、思想和情感進行深入的把握基礎上呈現音樂美感。同時,音樂美學的運用使得音樂表演過程中表演者立足審美層面的要求,從音樂審美特點出發,從節奏、音高、音程、音色等方面將音樂呈現出來,用心去感受和詮釋作品。此外,通過音樂審美在音樂表演中的應用,表演者可以有效提升音樂表演的審美價值,增強音樂表演的觀賞性,向觀眾呈現出一場完美的音樂表演。
二、音樂美學思想在現代音樂表演中的應用
以上基于音樂美學的基本內涵,在闡述音樂美學與音樂表演的關系基礎上分析音樂美學對現代音樂表演的重要作用,下文重點對美學思想在現代音樂表演中的應用展開研究和探討。
(一)音樂表演中音樂美學的應用原則
在學習音樂表演時,學習者一定要具有科學的音樂審美意識。表演人員在表演作品的時候,一定要對作品的創作背景、創造特點有深入的、全面的把握。另外,在演繹作品的過程中,表演人員不可僅僅將樂譜的呈現作為重點,這種呆板的表演方法不能讓聽眾的審美需求得到滿足,為此一定要加入創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和表演者對作品的認識,給予作品鮮活的生命力。
第一,時代性原則。從表演人員的角度來看,了解作品所創造的社會背景,有助于精準地把握作品主旨,有利于表演人員表演技巧的合理運用。
第二,科學性原則。表演人員在表演過程中還要科學使用多種表演方法,不但要讓作品的歷史性得以展現,還要讓作品呈現出當今時代的特點,并且通過表演者自身思想觀念的融入,通過表演者對作品所表達情感的精準把握,展現作品所要表現的主題,讓作品的歷史性和時代性有效結合。
第三,技巧性原則。對于音樂表演而言,技巧的使用也是提高表演者表演能力的有效方法,然而若在音樂表演中只體現技巧運用的嫻熟度是不夠的,一定要基于作品的藝術特色和主題,恰當地運用技巧,這樣才能讓作品呈現比較理想的效果。表演人員不但要具有較高的技巧運用水平,還要有杰出的藝術表現力,二者兼具,才能讓技巧的使用不留痕跡,讓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從而取得驚艷的演出效果。
(二)音樂表演中個性美與整體美的兼顧
在音樂表演實踐中,應當注重個體美與整體美的兼顧。其中,在剖析作品的整體美時,應當將所有要素都考量在內,另外,深入分析不同要素間的關聯,且將作品中的意象、思想感情、音色等因素視為一個整體進行分析。音樂表演過程中整體美通常包含表演者的表達能力、吐字咬字能力、情感表現能力等。其次,應注意個性美。在音樂表演中,個性是作品體現自身特色的關鍵,是作品呈現的最高標準,同時還是作品表達的重要特征。表演人員在演唱時一定要傾注自我的真實情感,讓作品的特色得以全面展現,為此,表演人員一定要從多個維度分析作品的價值意義,深入把握作品的獨特性。音樂表演的整體美體現為各方面協調統一。在進行音樂表演過程中,表演人員要科學處置情感、節奏、音色等諸多要素,只有做到所有要素的協調統一,才能讓作品呈現比較理想的效果,使觀眾產生情感共鳴。
(三)音樂表演者對音樂作品中美的詮釋
音樂表演活動本身較為復雜,表演的目的是借助一定的外在呈現方式表達表演人員的思想、情感,為此,表演人員在表演活動中,擔負著對已有作品再次創作的任務,是聲樂作品第一次創新與第三次創作的連通媒介,表演人員不但要體現出作品自身所蘊含的思想感情,還要注意讓觀眾的審美訴求得到滿足。音樂表演實質上便是表演人員自身審美趣味的外部表現,利用聽覺與視覺達到表演目的,為此音樂表演的音樂美學和表演人員的審美認知、審美傾向有比較密切的聯系。
在音樂表演實踐中,常常會出現這種情形:同一首作品,表演人員不一樣,所呈現的效果也有顯著的區別。這是由于表演者自身的音樂素養不同,審美品位、審美意識存在一些差別,因此呈現出不同的演繹效果。作曲家在寫曲子的過程中,不僅是對音符進行恰當的編排,作品中體現的思想觀念、態度等均需表演人員去領會,且賦予作品獨特魅力。在技術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的當今,人們依舊對真人歌唱表演感興趣,最關鍵的原因是真人歌唱表演體現著表演人員不同的思想、態度,這是歌唱視頻不能做到的。
音樂能成為一種大眾普遍喜歡的藝術形式,最重要的原因是表演主體不同,所演繹的效果也不同,而且會從不同層面和觀眾達到共鳴。有許多杰出的表演會出乎原創者的意料,經過表演者的用心演繹,作品所蘊含的情感更加飽滿。為此,表演者的審美能力與審美傾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音樂美學的呈現,是聲樂作品再次創作是否能夠取得成功的關鍵要素。
(四)音樂表演中對觀眾審美訴求的滿足
民族不同,音樂審美品位也會存在差別,這便是目前的音樂表演中,不同民族作品在結構、音階、旋律等方面有較大差別的原因。為此,音樂表演一定要立足于觀眾的維度,站到觀眾審美品位的角度,呈現能夠契合觀眾審美需求的作品,只有這樣,才能讓表演效果達到理想狀態。唯有立足于當代人的審美品位,理解與剖析作品,且融入新時代的某些元素,才會契合觀眾的審美品位,從而取得比較理想的音樂表演成效。
對于音樂表演來說,情感至關重要,是對觀眾想象力進行充分調動的主要要素,杰出的表演人員會在演繹作品的過程中融入自身的真實情感,以和觀眾在心靈深處產生共鳴,觸動觀眾心中最柔軟的部位,提升觀眾對表演的滿意度。為此,音樂表演實踐中的情感表達是特別關鍵的部分,同時也是讓觀眾審美訴求得到有效滿足的重要內容。表演人員在演繹作品時,一定要重視自我情感的呈現,合理地對作品進行再創作,而且恰當融入新的元素,讓作品煥發新生。如果表演人員在演繹過程中未融入自身真實情感,通常會導致觀眾產生厭煩心理,為此,音樂表演一定要融入表演者真實的情感。
總之,音樂自律與音樂他律是音樂美學中兩種對立的理論,之因此對立,主要是因為對情感元素的認識不同。音樂表演的理想效果便是和觀眾達到思想上的共鳴,這便是音樂他律性的體現,但是表演者也可以運用自然的聲音,讓作品的自律性與他律性有效融合,讓作品呈現出更獨特的效果。一名音樂表演者唯有深諳音樂美學,才能夠將音樂作品的美全面體現出來。
參考文獻:
[1]王嘉.音樂美學在音樂表演中的意義作用[J].藝術品鑒,2021(3):181-182.
[2]張靚.中國傳統音樂表演藝術的美學思想[J].藝術大觀,2020(36):7-8.
[3]張麗萍.“美學要下來,藝術要上去”:評楊易禾著《音樂表演美學》[J].北方音樂,2020(23):236-238.
作者單位:
湖南交通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