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文婕
【摘要】合唱是音樂的一種表現形式,是培養幼兒合作意識、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提高幼兒音樂素養的有效途徑。如今,合唱已成為幼兒園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活動之一。本文主要結合珠海市高新區云海幼兒園的合唱教學活動,研究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合唱游戲化教學策略,以提高幼兒園的合唱教學水平。
【關鍵詞】幼兒合唱;游戲化;教學策略
《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名為《讓音樂沒有門檻》的文章,通過講述一名電工大叔會彈琴的故事,強調音樂教育的重要性。隨著國家對藝術教育的重視,人們對音樂教育的認知逐漸提高。
合唱活動在提高幼兒集體意識、促進社會性發展、陶冶情操、發展智力、提升綜合素質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越來越多的幼兒園開展合唱教學。
但目前我們的合唱教學也存在一些問題:以節目表演為核心、教育目標不明確、教師音樂專業水平不高、課堂組織秩序混亂等。為了更好地開展合唱活動,必須從孩子年齡特點及興趣出發,制定適合幼兒的教學策略,使合唱活動游戲化,讓幼兒好學、愛唱、樂演。
一、幼兒合唱活動教學現狀分析
近年來,我國舞臺上開始呈現出越來越多的幼兒合唱團,我市已舉辦了四屆全市幼兒合唱展演,各幼兒園也紛紛開展起合唱教學活動。
而最常見的幼兒合唱團大多是為了某個活動的演出而臨時組建,大部分幼兒教師并不是音樂專業出身,在有限的時間內把節目拉出來的排練并不是“音樂教育”,它的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孩子對節奏、旋律、音高的概念模糊,偏離了教育方向,違背了教學的初衷,幼兒教育最終應該是指向人的教育。老師應發揮自身的“教育”功能,讓每一個合唱活動都具有教育的價值,通過游戲化教學激發幼兒對合唱的學習興趣。
二、幼兒合唱游戲化教學策略實施
很多人說,音符、節奏符號、五線譜等樂理知識是認知類的東西,它只能靠死記硬背,其實不然,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通過游戲化的課堂組織,讓幼兒在游戲中自然而然地獲得音樂認知。本人在幼兒合唱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以下游戲化教學策略:
(一)利用情境創設激發幼兒對合唱的興趣
1.通過創設情境導入,讓幼兒帶著問題進入故事。
如我們通過兒歌《小老鼠上燈臺》的故事學習十六分音符:小老鼠趁主人不在家的時候,悄悄爬到桌子上想偷吃香油,不料尾巴碰到了燭臺,嚇得它“嘰里咕嚕、嘰里咕嚕”地掉了下來,請孩子們注意聽,它是怎樣掉下來的?哦!原來是“嘰里咕嚕”,它有一個大名叫做十六分音符。通過這個故事,既生動又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把死板的樂理知識告知孩子,又能激發孩子們的興趣。
2.通過創設情境理解歌曲意境。如欣賞圓舞曲時,旋律高低起伏節奏變化較大,在聽的過程中,老師結合今年的熱點問題“新冠肺炎疫情”,在旋律舒緩的部分,你聽到的是什么?在節奏緊湊的部分,你認為是誰在說話?在情緒高昂的部分,又是發生了什么事情?
每一次的試聽,孩子們都有不同的答案:旋律舒緩部分是因為新冠肺炎出現了,人民的心情很沉重;節奏緊湊的部分是鐘南山爺爺在指示人們出門要戴口罩、勤洗手!情緒高昂部分是因為新冠肺炎得到了控制,人們在跳舞慶祝……
這是一首古典樂,沒有歌詞,但孩子們在積極地參與創作,那是因為他們聽懂了這首旋律所帶給他們的情感,這看似是一個欣賞活動,但是孩子們在這個活動中,學會了分析歌曲的段落,學會了唱這首歌的旋律,學會了欣賞歌曲的情緒,進而提升孩子對音樂的感受力。
(二)利用圖譜游戲調動幼兒對音樂的想象力
幼兒對簡譜、五線譜這種比較復雜的符號難以理解與記錄,圖形是孩子們最直觀、最形象的表現形式。以兒歌《一只小鈴鐺》為例,我把這首歌的旋律以一座座山的形狀來表示,這些山不是普通的山,她是旋律山峰,最低的是山腳唱do,最高的是山頂唱so,孩子以游戲的方式闖關,只有把旋律都唱準了才能越過山峰找到禮物,孩子們在一次次闖關中便學會了這首歌的旋律。
除此以外,孩子們還可以通過聽音樂進行自由繪畫,把聽到的旋律、節奏用線條或色彩來表示,這樣的活動才是孩子們所期待的,所熱愛的,才不會磨滅孩子們與生俱來的對音樂的熱情。
(三)利用游戲互動提升幼兒對合唱的學習能力
1.利用游戲學習氣息和音準
氣息和音準是合唱的基本條件,如果氣息不足會導致音高位置唱不上去或者聲音太虛,歌唱時無法達到最好的狀態。
我們同樣可以利用游戲來解決這些問題,如游戲“蜘蛛來吐絲”,模仿蜘蛛吸氣和吐氣,還可以模仿“打氣筒”給輪胎打氣等方法訓練孩子的深呼吸;音準在合唱中擔任非常重要的角色,合唱是一個集體的活動,個別音準問題可能會影響整體的歌曲表達,所以合唱要求音準要高度統一。
我們可以模仿小動物的聲音來進行音階的練習,如“喵喵喵、汪汪汪、呱呱呱……”這樣比跟著鋼琴唱do、re、mi更有趣,這些有趣的方法可以瞬間吸引幼兒,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歌唱以達到練習效果。
2.利用游戲進行復習和鞏固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游戲是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的重要手段。
比如《打電話》這首歌里,用孩子們喜歡的兩個人物角色艾莎公主和奧特曼進行角色扮演,老師把艾莎頭像放在誰的頭上,誰就唱打電話的詞“喂喂喂,你在哪里呀”,把奧特曼的頭像放在哪個孩子的頭上,他就唱“哎哎哎,我在幼兒園”,孩子們對這種有趣的互動體驗特別喜歡,讓孩子們更有參與性、合作性,更快速地融入到學習中去,也為合唱的分聲部練習作鋪墊。
3.利用游戲進行聲部練習。
合唱的美在于和聲的和諧,也是幼兒合唱教學中最難的部分,幼兒園孩子年齡小,專注力較弱,在分聲部練習時,一個聲部很容易被另一個聲部帶跑,而導致練習沒辦法順利進行,這時候也可以使用游戲互動的方法。
比如《兩只老虎》二聲部合唱,可以請孩子編創和聲,激發他們的樂趣,如老虎開心的時候怎么叫?孩子編創出“哈哈、嘻嘻……”等,以“哈哈”為例,當A組唱到“老虎”的時候,B組唱“哈哈哈哈”。
通過游戲互動提高幼兒對合唱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學習目標。孩子們既能從游戲中得到快樂的體驗,又能從合唱中獲得美的感受,使孩子的音樂素質在無形中得到了提高。
幼兒合唱不是為舞臺而存在的,教育才是核心。在學習合唱的過程中,培養了孩子歌唱的能力、多聲部合唱的能力與集體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而游戲化的教學讓孩子在玩中得到了節奏、節拍、旋律、音準、氣息、和聲、音樂欣賞的學習,獲得了由合唱帶來的更多、更廣泛的音樂知識,更好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孩子的音樂綜合能力,促進孩子們全面、快樂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山雪.學前教育合唱教學的優化改革策略[J].北京市:藝術教育,2020(6):77-80.
[2]黃建玲.幼兒園合唱教學的幾點體會[J].山西省太原市:新課程,2016(10):96.
[3]南春燕.通過合唱教學激發幼兒對音樂興趣的初探[J].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課程教育研究,2013(18):231-232.
[4]王琪.幼兒合唱隊的組建及游戲化訓練方法初探[J].山西省太原市:黃河之聲,2020(22):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