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培增 關參政 漆永紅
摘要:闡述了白銀市枸杞產業的優勢和限制因素,提出了強化市場和品牌培育;加快品種更新步伐,增強枸杞產業發展后勁;多管齊下,提高枸杞綠色生產水平;積極探索深加工有效途徑,延伸枸杞產業增值鏈條;加大枸杞采摘機械研發力度,提升枸杞采摘效率等促進白銀市枸杞產業健康發展的建議與對策。
關鍵詞:枸杞;產業;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S668.9?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1001-1463(2021)08-0080-04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21.08.017
Abstract:In this paper, with a new quinoa cultivar Longli 4 as the control, the performance of six new quinoa strains introduced in Haiyuan dry farming area of Ningxia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ix introduced quinoa new lines and the control cultivar Longli 4 could mature normally, the growth period was 110~116 days.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plant height, panicle shape, grain color, 1000-grain weight, stem folding degree and other traits between Longcheno4 and 6 new strains of quinoa. The yield of new quinoa cultivars(lines) were? ? ? ? 3 245.78~7 872.89 kg/hm2, among which CA4-1 had the highest yield of 7 872.89 kg/hm2, 9.4%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cultivar Longli 4,? the yield increase was extremely significant. CA3-1 has the highest 1000-grain weight (3.64 g) and higher yield potential. According to the breeding objectives and production requirements of Haiyuan dryland area, CA3-1 and control cultivar Longli 4 were considered to have excellent comprehensive traits and good breeding,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Key words:Chenopodium quinoa;New cultivars(lines);Haiyuan;Dryland areas;Ecological adaptability
枸杞為茄科枸杞屬植物,在我國分布有7個種[1 ]。其中寧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因果實入藥而栽培,其干燥成熟果實被稱為枸杞子[2 ],可滋補肝腎、益精明目,既是傳統中藥,又是營養食品,包括栽培品種寧杞1號、寧杞5號、寧杞7號和蒙杞1號等10多個[3 - 5 ],喜光照、抗寒、耐鹽堿[6 ],在我國西北部大規模種植,以寧夏中寧、甘肅靖遠、青海都蘭、新疆精河為代表性產區。枸杞是白銀市種植規模最大的中藥材,2020年全市枸杞種植面積達2.0萬hm2,約占全國枸杞種植面積的10%,集中分布在海拔1 600~1 800 m、年降水量180~190 mm的騰格里沙漠西南緣過渡地帶,涵蓋靖遠縣靖安鄉、五合鎮、東升鎮和北灘鎮,景泰縣草窩灘鎮、上沙沃鎮、漫水灘鄉和紅水鎮等枸杞產區,干果總產量6萬t。
1? ?產業優勢
1.1? ?區域優勢突出
白銀市枸杞主產區平均海拔1 700 m,比寧夏中寧枸杞產區高500 m,氣候相對冷涼,枸杞果實生長充分,果粒大,品質優,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所產枸杞干果百粒重16.5 g,比寧夏枸杞高22.2%;含總糖 45.5%~56.0%、枸杞多糖3.60%~5.65%、甜菜堿0.55%~1.36%、黃酮0.20%~0.27%,含磷2.36 g/kg、鉀15.09 g/kg、鈣0.74 g/kg、鎂1.26 g/kg、鋅23.88 mg/kg、錳16.78 mg/kg和鐵75.67 mg/kg,藥用成分和營養元素含量豐富,且制干充分,不粘連結塊,市場認可度高。
1.2? ?產業帶動作用明顯
枸杞種植是高投入、高產出、勞動力集約型產業。在增加種植者收入的同時,還可接納周邊地區富余勞動力就近就業,并帶動農資、交通、餐飲等相關產業發展。近5 a,當地枸杞種植平均產值為12.0萬元/hm2,其中種植純收益6.00萬元/hm2、采摘人工工資4.20萬元/hm2、肥料1.05萬元/hm2、農藥0.25萬元/hm2、水費0.20萬元/hm2、其他投入0.30萬元/hm2,分別占產值的50.00%、35.00%、8.75%、2.08%、1.67%、2.50%。全市2.0萬hm2枸杞產業總產值為24億元,其中農戶種植純收益12億元、采摘人工工資8.4億元(從事近40 d的枸杞采摘人員23.3萬人)、肥料開支2.1億元、農藥開支0.5億元、水費開支0.4億元、其他開支0.6億元。
1.3? ?技術儲備豐富
1.3.1? ?育成了枸杞新品種? ?利用寧杞1號的變異單株系統選育成功大果枸杞新品種銀杞1號(甘認藥2016008),填補甘肅省內枸杞品種選育空白。利用寧杞7號的抗藥害優勢單株系統選育出枸杞新品種甘杞1號,2020年獲得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授予的林業新品種權(新品種權號:20200342)。甘杞1號表現出樹勢旺盛,豐產、優質、抗病、果粒大小適中、自交坐果率高等綜合優勢,有望發展成為當地枸杞接班品種。
1.3.2? ?研究總結出了種苗繁育技術? ?系統開展了插穗長度,激素種類、濃度,基質濕度,處理溫度、時間等因素對枸杞硬枝插穗成苗效果影響的試驗研究,明確枸杞硬枝插穗溫床促根處理的技術參數:容器育苗插穗適宜長度為10~12 cm[7 ],插穗基部處理激素為25 mg/L萘乙酸水溶液或15 mg/L ABT1(20%萘乙酸+30%吲哚乙酸)水溶液[8 - 9 ],溫床基質蛭石含水量300~400 g/kg。證實枸杞硬枝插穗生根屬于皮部生根類型,溫床適宜溫度為16~24 ℃,插穗根發育起始溫度為11.52 ℃,根形成所需有效溫為85.37 d·℃[10 ]。黑根霉是引起枸杞插穗霉變的優勢種類[11 ]。確定枸杞硬枝扦插種苗分級標準,即Ⅰ級苗為根數 > 8條,地徑 > 9 mm;Ⅱ級苗為根數3~8條,地徑4~9 mm;Ⅲ級苗為根數< 3條,地徑<4 mm[12 ]。提出的“一種枸杞溫控促根硬枝扦插育苗方法”獲國家發明專利(ZL 2014103439237),規?;绯擅缏史€定在60%,比傳統育苗方法高35百分點,奠定了白銀市枸杞種苗繁育技術基礎。
1.3.3? ?研究提出了病蟲害控制技術體系和施肥指標? ?基本摸清枸杞炭疽病、根腐病、癭螨、紅癭蚊等主要病蟲害發生規律,研究提出“枸杞病蟲害綜合控制技術體系”,即優化樹形結構,改善通風透光狀況;清除病果蟲果殘枝落葉,降低病蟲基數;科學配伍施藥,發揮阿維菌素對癭螨和木虱的“一藥兩防”作用[13 ],吡蟲啉等煙堿類藥劑對紅癭蚊和戊唑醇對炭疽病的高效控制作用[14 - 15 ];防控重點前移,減輕采果期用藥壓力。根據歐盟標準,研究篩選出阿維菌素等20種農藥的高效使用方法,降低農藥商品用量31.2%,枸杞主要病蟲害得到有效控制。明確以產定肥施肥指標,每生產1 500 kg/hm2枸杞干果需施入N 285 kg/hm2、P2O5 213.75 kg/hm2、K2O 71.25 kg/hm2 [16 ]。
1.4? ?政府高度重視
1.4.1? ?采摘節助推產業發展? ?2015 — 2020年,白銀市和靖遠縣政府每年聯合舉辦靖遠愛心枸杞采摘節及網絡推介會,政府搭臺,企業唱戲。通過技術交流、協議簽約、文藝匯演、產品代言等多種形式助推枸杞產業發展。
1.4.2? ?烘房惠農補貼提升枸杞制干品質? ?靖遠縣積極申請省列初級農產品加工補貼資金,對縣域內新建達標枸杞烘房進行補貼。2016 — 2018年共申請補貼金額300萬元,補貼建造100座自動化控制枸杞烘房,日制干枸杞鮮果250 t,部分解決了農戶陰雨天枸杞制干難題。
2? ?限制因素
2.1? ?地理區位優勢受到削弱
近幾年來,隨著青海柴達木盆地2 800 m高海拔枸杞產業的崛起,對全國枸杞種植格局產生深遠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白銀市枸杞大果粒的優勢。另外,寧夏枸杞的種植區向白銀市靖遠縣的枸杞優勢產區靖安鄉、五合鎮,武威市的枸杞種植區向白銀市景泰縣的枸杞優勢產區紅水鎮方向發展,也不同程度削弱了白銀市枸杞的區域優勢。
2.2? ?品種布局不合理
近10年來,全市大力推廣種植大果粒的寧杞7號,逐步替代寧杞1號成為主栽品種,其種植面積達到1.7萬hm2,占全市枸杞種植面積的85%。在寧杞7號種植規??焖贁U增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兩大缺陷限制了寧杞7號種植規模的進一步發展,也影響到當地枸杞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一是寧杞7號較其他枸杞品種易受藥害造成落葉、樹勢衰弱、果粒變小、產量降低。二是寧杞7號易感莖基腐病,造成植株病亡、大幅減產。2020年在靖遠縣枸杞產區,定植5 a以上寧杞7號莖基腐病平均病株率為14.4%,最高達60.0%,遠高于抗病品種寧杞1號和蒙杞1號等。
2.3? ?種植風險逐年增高
2012年和2013年6月中旬的強降水導致枸杞炭疽病暴發流行,減產30%~50%;2016年5月中旬的強倒春寒流造成枸杞落花落果,減產近20%;2017年和2018年7月下旬的強降水影響果實采摘,減產近40%。近10年來,白銀市枸杞產業受自然災害影響的年份比率高達50%,種植風險偏高。另外,隨著枸杞集中連片大規模種植,炭疽病、癭螨、紅癭蚊等病蟲害的發生呈加重趨勢。
2.4? ?綠色生產水平有待提升
與青海枸杞規?;N植不同,白銀市枸杞生產主體以分散農戶為主,每戶枸杞少則四五畝,多則幾十畝,規?;潭鹊停瑯藴驶y度大,生產水平參差不齊,影響高端枸杞市場開發和產業發展后勁。
2.5? ?品牌影響乏力
全市有“靖遠枸杞”和“景泰枸杞”等2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有6個枸杞產品獲國家綠色食品認證,有“高原宏”和“黃河石林”等10多個枸杞品牌。這些品牌在當地有較高的知名度,但在全國范圍內卻少被人知曉,遠不及寧夏中寧枸杞的影響力。這與寧夏有數百年的枸杞栽培歷史,有鐘鉎元等現代“枸杞人”辛勤耕耘,有寧杞1號等良種在全國枸杞產區大規模種植,有眾多從業人員“壟斷”全國枸杞收購、加工、銷售網絡,有央視等主流媒體持續報道宣傳,有政府普惠產業扶持政策等因素有密切關系,這也將在今后相當一段時期內影響國內、國際枸杞消費市場。
2.6? ?采摘人工不足
隨著青壯年勞動力及其子女進城務工和入學就讀,農村勞動力嚴重缺乏。在枸杞采摘盛期,勞動力更為難求,以中小學生、婦女、老人為采摘主力軍。政府高度重視采摘人工不足的現實問題,出臺優惠政策,推動農村勞務市場和勞務中介機構建設,組織周邊富余勞動力從事枸杞采摘。靖遠縣和景泰縣都有從河南、安徽等人口大省引進采摘大軍的經歷,由于當地枸杞以農戶小規模種植為主,采摘隊伍需化整為零,管理難度大,再加上降水相對頻繁,歇工天數多,采果總收入約3 600元/人,低于青海的6 000元/人、甘肅河西的5 500元/人,致使當地難留住外來專業采果工。
3? ?對策與建議
3.1? ?強化市場和品牌培育
一是加大政府財政扶持力度,著力打造京藏高速G6靖遠縣五合鎮、東升鎮段枸杞產業帶,建成長7 km、寬600 m的枸杞新品種、新技術集中連片展示區,特別是在6月底至8月底枸杞果實成熟期,增強過境者穿越枸杞紅果林海的別樣感受,提升規模宣傳效應。二是從科技、營養、保健、醫療等角度多媒體宣傳,擴大覆蓋面、增加影響力。三是密織銷售網絡,穩定傳統銷售渠道,拓寬淘寶、微商、抖音帶貨等網絡銷售通道,線上線下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市場份額。四是龍頭企業示范引領,促進枸杞產業規?;藴驶?、綠色化發展,帶動小農戶共同提升產量、品質、效益;五是積極參加全國農博會、綠博會等優質農產品展示活動,推介“甘味”、“靖遠/景泰”枸杞品牌。
3.2? ?加快品種更新步伐, 增強枸杞產業發展后勁
一是強化枸杞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實現優質種苗本地化生產,確保良種充足供應。二是優先選種綜合農藝性狀表現突出的大果枸杞品種甘杞1號等,提升枸杞產量和種植效益,減輕青海柴達木盆地高海拔枸杞對白銀市枸杞產業的壓力,同時保持與新疆、寧夏、內蒙古和河北枸杞產區的區域優勢,并部分緩解采摘人工不足的難題。
3.3? ?多管齊下, 提高枸杞綠色生產水平
一是強化農資市場監管,推行農藥經營行政許可制度,控制限制性農藥經營網點數量和農藥品種數量,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杜絕焦亞硫酸鈉、苯甲酸鈉等食品添加劑在枸杞制干過程中的使用。二是強化科技培訓,提高農戶公共食品安全意識,增加對枸杞病蟲害的認知能力,做到對癥用藥,按安全間隔期要求采摘。三是出臺枸杞制干烘房補貼政策,變重點扶持為普惠扶持,解決群眾陰雨天枸杞制干難題,杜絕枸杞硫磺熏蒸處理。
3.4? ?積極探索深加工有效途徑, 延伸枸杞產業增值鏈條
加強與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合作,開展枸杞多糖、甜菜堿、牛黃酸等藥用成分提煉上市及枸杞汁、枸杞酒等產品綜合開發利用,提升枸杞附加值,延長增值鏈條。
3.5? ?加大枸杞采摘機械研發力度,提升枸杞采摘效率
針對枸杞采摘人工嚴重不足的實際難題,急需研發輕便、電動、采收效率高、采收效果好的枸杞采收機械,推動采收效果與人工相當、采收效率翻一番以上的枸杞采收機械早日問世。
參考文獻:
[1]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志:第67卷 茄科[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2] 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3] 秦? ?墾,戴國禮,劉元恒,等.? 鮮干兩用枸杞新品種‘寧杞5號[J].? 園藝學報,2012,39(10):2099-2100.
[4] 秦? ?墾,戴國禮,曹有龍,等.? 制干用枸杞新品種‘寧杞7號[J].? 園藝學報,2012,39(11):2331-2332.
[5] 王建民,王建平,郭喜平,等.? 蒙杞 1號枸杞新品種的選育[J].? 作物研究,2007(3):415-417.
[6] 胡忠慶.? 枸杞優質高產高效綜合栽培技術[M].? 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4.
[7] 申培增,關參政,張乾元.? 不同長度枸杞插穗溫床催根育苗效果的比較[J].? 經濟林研究,2015,33(4):115-118.
[8] 申培增,關參政,張乾元.? 萘乙酸對溫床枸杞插穗促根效果的影響[J].? 甘肅農業科技,2018(9):1-3.
[9] 關參政,申培增,張乾元.? 幾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枸杞硬枝插穗溫床處理效果的影響[J].? 林業科技通訊,2018(4):63-66.
[10] 關參政,申培增,張乾元.? 溫床處理溫度和時間對枸杞插穗成苗效果的影響[J].? 經濟林研究,2018,36(4):156-158.
[11] 李昭煜,劉永剛,張新瑞,等.? 枸杞硬枝插穗霉變病原菌鑒定及藥劑毒力比較[J].? 中國農學通報,2015,31(6):144-146.
[12] 關參政,申培增.? 甘肅枸杞種苗分級標準及其田間驗證試驗研究[J].? 林業科技通訊,2017(6):31-32.
[13] 申培增,關參政.? 幾種殺螨劑對枸杞癭螨的防治效果比較[J].? 經濟林研究,2013,31(3):140-142.
[14] 申培增,關參政.? 4種殺蟲劑對枸杞紅癭蚊幼蟲的藥效比較[J].? 經濟林研究,2013,31(1):147- 149.
[15] 沈渭明.? 6種藥劑對枸杞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及其殘留量的比較[J].? 經濟林研究,2017,35(1):138-141.
[16] 申培增,關參政,張乾元.? 白銀市無公害枸杞栽培技術[J].? 甘肅農業科技,2013(10):48-50.
(本文責編:楊?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