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甘肅省糧食生產形勢及新時期糧食安全對策研究

2021-09-12 21:00:44湯瑛芳李紅霞劉錦暉王建連馬麗榮
甘肅農業科技 2021年8期
關鍵詞:糧食安全新時期

湯瑛芳 李紅霞 劉錦暉 王建連 馬麗榮

摘要:基于2010 — 2019年甘肅省糧食生產數據,應用統計分析法,從糧食生產總量、品種結構、區域生產能力等方面分析甘肅省糧食生產形勢。從耕地和水資源、生態環境、自然災害、技術儲備、比較經濟效益等方面分析糧食生產條件,研究新時期甘肅省糧食綠色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挑戰和問題。提出“藏地于地”,穩定糧食播種面積;“藏地于技”,尋求糧食生產技術的突破和提升;優化糧食區域及品種布局,增加優質綠色食物有效供給;強化行政推動及財政支持;提升宏觀調控能力,重視糧食應急保障體系建設等新時期甘肅省糧食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糧食生產;糧食安全; 新時期;甘肅省

中圖分類號:F326.11?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001-1463(2021)08-0063-09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21.08.015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grain production in Gansu Province from 2010 to 2019, the application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from the total grain production, structure of grain cultivar, production capacity of regional food of Gansu Province grain production situation, from the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water resource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natural disasters and technical reserve analysis of grain production conditions, to study the challenges and problems of green and high-quality grain development in Gansu province in the new period, and put forward the new period of Gansu Province grain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idden the ground in the ground”, stable grain sown area; Implement “hidden the ground in technology” and seek for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 and promotion of grain production;Optimize the distribution of grain regions and varieties to increase the effective supply of high-quality green food;Strengthen administrative promotion and financial support; We will impove the ability of our macro-control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food emergency security system

Key words:Grain production;Food safety;New period;Gansu Province

當前,全球糧食供需基本平衡,糧食貿易總量持續增長,糧食安全狀況總體向好。但國際貿易爭端等影響國際糧食安全環境的不確定因素日益增多,區域性短缺和局部糧食不安全問題仍然存在,世界糧食安全形勢不容樂觀[1 - 3 ]。尤其諸如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和在全球范圍的持續蔓延,致使國際糧食市場的波動性和風險性加劇[4 - 5 ],以糧食進口為主的部分國家和地區糧食短缺問題凸? ? 現[6 ],國際糧食安全形勢更加復雜嚴峻[7 ]。我國是當今世界糧食產量、消費及進口最大的國家[8 ],糧食安全必然受到世界貿易格局的影響。我國各級政府堅決貫徹“糧食生產穩字當頭”的糧食安全使命,實施“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確保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9 ]。

甘肅省歷史上是一個缺糧省份,是國家定位的11個糧食產銷平衡省份之一[10 ]。歷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糧食安全,立足于省內保障基本供給,通過多種措施發展糧食生產[11 ]。尤其是近年來,得益于多項強農惠農政策對糧食生產扶持力度的不斷加大,以及以全膜雙壟溝播為主的旱作農業技術的突破和全面推廣,甘肅省糧食生產快速增長,實現了糧食生產由總量基本平衡到部分調出的歷史性轉變[12 ]。然而,甘肅省自然條件嚴酷,生態環境脆弱,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水、耕地等資源缺乏,氣象災害與生物災害疊加發生的不確定性增大,這些糧食生產的限制性因素始終存在[13 ];由于自然選擇和比較經濟效益等因素的影響,主糧供需結構性矛盾突出[14 ],年平均需調入200萬多t小麥、近60萬多t大米才能保證口糧需求,端牢端穩“一碗面” “一碗米”的任務依然艱巨[15 ]。多年人均糧食占有量平均為425 kg,依據我國糧食安全人均占有原糧不低于400 kg的最低標準衡量,總體糧食保障程度較好。但區域人均糧食生產占有量極不平衡,嘉峪關、蘭州及甘南3個市州人均糧食占有量在200 kg以下,天水市和臨夏州在400 kg以下,屬甘肅省糧食生產的薄弱區域。甘肅省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統籌發展解決好貧困地區人口的“米袋子”“菜籃子”“錢袋子”,實現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與全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任務艱巨,如果突發重大自然災害或遭遇重大疫情,都會加劇對糧食生產供應能力的考驗。保障糧食安全,首要是保障糧食生產[16 ],立足甘肅糧食生產實際,研究新時期甘肅省糧食發展問題十分必要。

1? ?甘肅省糧食生產形勢判斷

基于甘肅省2010 — 2019年糧食生產數據,運用統計分析法,分析全省糧食生產能力、糧食作物結構及區域糧食生產能力等糧食生產現狀,判斷甘肅省糧食生產形勢。數據來源于歷年《甘肅農村年鑒》《甘肅發展年鑒》和甘肅省糧食行業統計數據。

1.1? ?糧食生產能力分析

1.1.1? ?糧食作物播種面積? ?2010 — 2016年,甘肅糧食播種面積基本保持在280萬hm2以上,2017 — 2019年有所有降,分別下降到了278.25萬、264.50萬、263.8萬hm2。小麥、玉米、馬鈴薯三大主要糧食作物的播種面積占比從2010年的84%逐步提高到2019年的95%以上,減少的播種面積主要是雜糧等低產糧食作物,糧食作物種植結構更加優化。小麥播種面積小幅度縮減,玉米增加幅度較馬鈴薯略大,總體小麥面積保持在73.33萬hm2以上,玉米、馬鈴薯面積分別在100.00萬hm2、66.67萬hm2左右,主要糧食作物的種植結構相對穩定。小麥播種面積占比小幅下降但穩定在31%左右,玉米占比小幅度波動上升至40%左右,馬鈴薯占比基本穩定在29%以下。

1.1.2? ?糧食總產量? ?從表1可知,2010 — 2019年,甘肅省糧食總產量以年均2.32%增長率平穩增加,2015年最高,達到1 171.13萬t,2019年1 162.90萬t。小麥、玉米、馬鈴薯三大類糧食作物產量占糧食總產量的比重從2010年的86%提高到2019年的95%以上。三大類糧食作物的產量小幅波動增長,其中玉米的增產幅度和對糧食總產量的貢獻均較大。2019年,小麥、玉米、馬鈴薯總產量分別在280萬、590萬、230萬t以上,10年間對糧食總產量的貢獻依次為25.41%、53.72%、20.87%;2012年后,全省糧食產量突破1 100萬t,有超過二分之一來自于玉米的貢獻,這得益于玉米全膜雙壟溝播技術在全省適宜地區,尤其是廣大旱作農業區的大力推廣,玉米以平均41%的播種面積貢獻了全省51%的糧食產量,在保障甘肅省糧食生產安全的同時,促進了養殖業的發展。

1.1.3? ?糧食單產? ?2010 — 2019年,甘肅省糧食單產以年均3%的增長率逐年增加,2010年最低,為3 420 kg/hm2;2019年最高,達到4 500 kg/hm2,但僅為當年全國糧食平均單產的78.7%。三大類主要糧食作物單產呈微小波幅逐年增加,玉米平均單產最高,為5 460 kg/hm2;小麥平均單產接近3 300 kg/hm2;馬鈴薯(折糧)平均單產略高于小麥,為3 345 kg/hm2。

1.1.4? ?糧食人均占有量? ?2010 — 2019年,甘肅省糧食人均占有量以2015年為拐點,從2010年人均最低374 kg緩升至2015年最高點人均450 kg,呈波動回升態勢,2019年糧食人均占有量439 kg。2012年以來,甘肅省糧食人均占有量超過了400 kg,依據我國糧食安全的最低標準人均占有原糧不低于400 kg的標準衡量,甘肅省的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總體較好。

1.1.5? ?口糧自給率? ?甘肅省根據省情、農情和災情,依據水資源需求吻合效應,大力發展降水期和作物需水期相吻合的玉米、馬鈴薯等高產秋糧,擠壓了小麥等低產夏糧作物,實現了甘肅省糧食總產量與總需求的緊平衡,但主糧品種結構失衡。2019年,甘肅省糧食自給率97.70%,谷物自給率為90.77%(小麥、稻谷和玉米),玉米自給率為159.19%,而作為主要口糧的小麥自給率僅為58.36%,稻谷自給率低至1.88%,糧食作物“種”與“食”結構性矛盾突出。

1.2? ?區域糧食生產能力分析

依據甘肅省農業生態類型、農業種植模式、生產技術體系及耕作制度等,將甘肅省14市州的糧食生產劃分為五大區域,分別為河西灌溉區(武威、張掖、酒泉、金昌、嘉峪關5市)、中東部旱作區(定西、慶陽、平涼3市)、中部沿黃灌區(蘭州、白銀2市)、隴南山區(隴南、天水2市)、高寒陰濕區(甘南州、臨夏州2州)。

1.2.1? ?區域糧食作物播種面積? ?2010 — 2019年,區域糧食播種面積波幅較小,總體穩定。中東部旱作區、隴南山區、河西灌溉區、中部沿黃灌區和高寒陰濕區,10 a平均播種面積依次保持在113.33萬、60.00萬、40.00萬、33.33萬、16.00萬hm2,占全省糧食播種面積的比例依次為44%、22%、15%、13%、6%(圖1)。中東部旱作區承擔了全省主要的糧食播種面積任務,其次是隴南山區,中東部旱作區是甘肅省糧食生產的重點區域。

1.2.2? ?甘肅省區域糧食產量? ?2010 — 2019年,區域糧食產量總體增長。中東部旱作區、河西灌溉區、隴南山區、中部沿黃灌區和高寒陰濕區,10 a平均糧食產量依次在370萬t、300萬t、210萬t、110萬t、80萬t左右,對全省糧食產量的貢獻依次為35%、27%、20%、11%、7%(圖2)。中東部旱作區的貢獻最大,其次河西灌溉區,這兩個區域的糧食生產能力支撐著甘肅省的糧食供給安全。

1.2.3? ?區域糧食單產? ?2010 — 2019年,區域糧食單產總體增加,區域間單產水平差距明顯。10 a平均單產以河西灌溉區最高,在7 200 kg/hm2左右;其次是高寒陰濕區,在4 650 kg/hm2左右;隴南山區較低,在3 450 kg/hm2左右;中部沿黃灌區、中東部旱作區處于全省最低水平,在3 150 kg/hm2左右。甘肅省區域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差距明顯,著力提高中東部旱作區的糧食單產,是甘肅省糧食進一步增產的潛力所在。

1.2.4? ?區域糧食人均占有量? ?2010 — 2019年,省內各市州人均糧食占有量小幅波動緩慢增長。用市州人均糧食生產占有量10 a平均值代表區域人均糧食占有量水平評估的結果表明,甘肅省多年人均糧食占有量為425 kg,但市州間極不平衡,嘉峪關市最低,50 kg以下;張掖市最高,為1 038 kg。嘉峪關、蘭州及甘南3個市州人均糧食占有量均在200 kg以下,天水市和臨夏州在400 kg以下,為甘肅省糧食安全供給的敏感區域。

2? ?甘肅省糧食安全面臨的挑戰和問題

2.1? ?耕地資源有限

2.1.1? ?耕地面積? ?改革開放40多年來,甘肅省耕地面積總體穩定,2003年最低,為339.87萬hm2,以后逐步恢復,目前穩定在353.33萬hm2以上。糧食播種面積總體呈波動減少態勢,2003年249.33萬hm2是40多年來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最低點。甘肅省采取系列措施恢復糧食播種面積,近年來基本保持在280萬hm2(圖3)。糧食播種面積的波動,受國家宏觀政策調控的影響,同時受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明顯,伴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在糧食種植比較效益低、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的情勢下,穩定糧食播種面積的任務更加艱巨。

2.1.2? ?耕地質量偏低? ?甘肅省土壤肥力水平整體偏低,耕地地力基礎貢獻率平均為47.73%,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約5百分點;中低產田數量占總耕地面積的70%以上,高于全國5百分點;土壤養分含量低,82.50%的耕地面積土壤有機質含量低于20 g/kg。依照全國耕地質量劃分等級標準(1~4優等、5~8高等、9~12中等、13~15低等),甘肅省耕地質量平均等級比全國平均9.96等低3.14等,全省無優等地,高、中、低等地占全省耕地的比例分別為0.01%、27.56%、72.43%。高等地僅為500 hm2,主要分布在水氣條件較好的隴南市;分布在武威、酒泉、隴南和張掖4市的中等地占全省中等地總規模的67.00%;分布在定西、慶陽、天水、白銀、平涼、隴南和蘭州7市的低等地占全省低等地總規模的83.00%[17 ]。從平均等級看,嘉峪關、酒泉和張掖3市最高,平均等級分別是10.18等、10.49等和11.87等;慶陽、平涼和定西3市最低,分別是13.59等、13.69等和13.91等。耕地質量等級差別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區域糧食生產能力的差異。

2.2? ?水肥利用率較低

甘肅省水資源緊缺,多年平均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全國的1/2,單位面積耕地水資源占有量約為全國的1/4,有效灌溉面積占耕地面積的33.67%[18 ]。單方水糧食生產率約1.1 kg,遠低于發達國家單方水糧食生產率2 kg以上的水平。肥料的增產貢獻率52.27%,低于全國4百分點;肥料利用率平均19.53%,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近10百分點[19 ]。

甘肅省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部分開發利用困難。長江流域自產水資源量100億m3,開發利用率只有1.5%,省內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隴南市位于該區域;黃河流域自產水資源量約128億m3,開發利用率32.00%,中東部地區的定西、平涼、慶陽等省內糧食主產區地處該流域;內陸河流域自產水資源總量最少,僅有61億m3,開發利用率高達120.0%,河西灌溉區5市地處內陸河流域。黃河流域集中了全省70%的人口及GDP,但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省平均水平的61%,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3;黃河耗水指標30.4億m3,人均僅167 m3,只有全國人均用水指標500 m3的33%,而且流域內水低地高,開發利用困難,制約了中東部旱作農業區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內陸河流域水少地多,水高地低,開發利用過度,生態用水與經濟社會發展用水矛盾突出。中東部旱作區所處的黃河流域和河西灌溉區所處的內陸河流域是甘肅水資源供需矛盾最為突出的兩個區域。因此,如何提高廣大旱作區的糧食單產水平及河西灌溉區的節水效率,是未來甘肅省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科技攻關重點[20 ]。

2.3? ?生態環境脆弱

甘肅省生態環境脆弱,山地和沙區占土地總面積的90%以上。農業生態系統退化明顯,45.8%的土地荒漠化,28.6%的土地沙化,90.0%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退化,66.0%的土地面積出現水土流失[21 ],在工業化發展、城鎮化推進、經濟發展等多重壓力下,資源環境的約束瓶頸加劇[22 ]。

2.4? ?自然災害疊加

甘肅省旱災、暴洪、霜凍、冰雹、大風、沙塵暴、干熱風等自然災害頻發[21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多種氣象災害、生物災害發生的不確定性增大,對糧食穩定生產構成了較為嚴重的威脅[23 ]。1978 — 2019年,甘肅省年均受災面積近132.00萬hm2,占耕地面積近37%,其中多年受災面積超過了166.67萬hm2,受災較嚴重年份,受災面積超過了200萬hm2。年均干旱受災面積81.10萬hm2,占受災面積的61.33%,旱災是影響糧食穩產高產最主要的災害類型[24 ]。2011年以前,糧食作物成災面積基本在66.67萬hm2以上,2012年以后呈下降趨勢,但年均仍有33.33萬hm2成災。

2.5? ?技術儲備面臨新挑戰

2019年,甘肅省小麥、玉米、馬鈴薯單產比2000年分別提高了近60%、25%、40%,以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為核心的旱作農業技術的突破與深度轉化,顯著提出了旱地糧食作物單產,穩定了甘肅省糧食生產大局,甘肅農業實現了由被動抗旱向主動抗旱的歷史性轉變[25 ]。排除農業本身的生產周期長等屬性原因,從目前科技創新的實際情況判斷,甘肅省農業科技投入強度不足、農業科研投入的結構性問題突出等原因,導致支撐糧食增產的技術儲備明顯欠缺[26 ],在灌區糧食生產潛力已發揮到較高水平后,旱作技術在短期內難以取得重大技術性突破和種質資源創新的情況下,糧食大幅度增產的技術攻關難度面臨新挑戰[12 ]。

2.6? ?糧食生產效益和比較經濟效益逐年下降

主要糧食作物種植效益逐年下降。依據甘肅省糧食生產的成本收益數據測算,2017年較2010年的單位面積平均現金收益分別上漲-23.06%、-17.80%、127.04%,種植成本分別上漲82.71%、104.95%、138.21%。除馬鈴薯受銷售價格上漲和產量增加的雙重影響,平均收益與成本上漲相當外,小麥和玉米的收益均在下降。近8 a來,糧食生產中人工和機械費合計均超過總成本的50%,是影響成本上漲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種子費、化肥費用的上漲。種植成本的大幅上漲和收入的小幅增長,導致糧食作物自身種植效益總體上逐年下降。

種糧比較效益呈下滑態勢。將糧食作物的成本收益率與甘肅省特色經濟林果—蘋果、高原夏菜—花椰菜進行比較,小麥的成本收益率最低,從2010年開始連續虧損;馬鈴薯成本收益率基本持平,玉米的成本收益率持續下降。2017年蘋果、花椰菜、馬鈴薯、小麥、玉米的成本收益率依次是16.4%、14.57%、-8.12%、-39.64%、-44.49%,蘋果、花椰菜的現金收益分別是小麥的26.3、12.2倍。受糧價過低及人工、機械和農資價格等大幅上漲的影響,各類補貼不足以彌補和抵消生產成本的增長,種糧比較效益仍呈下滑態勢,影響了農戶糧食生產的積極性。

3? ?新時期甘肅省糧食發展的對策建議

3.1? ?“藏地于地”, 穩定糧食播種面積

當前,甘肅省處于扶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過渡期,新時期將面臨城鎮化推進、生態建設、糧食安全等“多頭爭地”局面,耕地減少不可逆轉;隨著人口的增加及飼料、食品、工業用糧等需求增長,糧食剛需增加。必須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完善耕地監管制度,強化監測監管效果,確保耕地“占補填平”質量過關;加大土地整治力度,特別是撂荒地、廢舊宅基地等的整治復墾,堅守耕地保護紅線不動搖;落實“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水保肥、控污修復”等耕地質量提升措施,建設基礎地力提升、鹽堿地改良、高標準農田、耕地質量快速培肥工程,促進耕地質量全面提升;實施提高糧食生產比較經濟效益的系列措施,最大限度將全省糧食播種面積保持在266.67萬hm2以上,以確保糧食生產與經濟社會、生態建設的協調發展。

3.2? ?“藏地于技”, 尋求糧食生產技術的突破和提升

以中東部旱作農業區、河西灌溉區兩大穩定甘肅省糧食生產大局的關鍵區域為核心,布局一批糧食豐產工程和技術項目,強化科技對糧食生產的引領支撐作用。重視糧食作物種質創新和高產優質新品種選育,挖掘種質資源的抗寒旱特質,創育抗逆豐產優質的糧油作物新品種,挖掘旱地糧食作物單產潛能;集成創新抗旱節水和養分高效管理技術,提高糧食作物的水肥利用效率,克服寒旱生境對糧食增產的制約,提高旱作農業的可控水平;實施“降耗增綠”工程,開展糧食綠色增產科技攻關,加強農機農藝融合,促進糧食生產綠色增長;實施小麥、馬鈴薯等糧食作物重大病蟲害綜合防控行動,加強突發農業災害技術攻關及應急防控能力建設,提高糧食生產防災減災能力[27 ];推廣農機裝備智能技術,大幅降低糧食生產成本,重視智慧農業平臺的研發應用,發揮大數據技術在應對自然災害、病蟲災害等方面的作用。

3.3? ?優化糧食區域及品種布局, 增加優質綠色食物有效供給

通過糧食消費大數據分析,預估未來食物消費結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導向,科學規劃甘肅省糧食生產區域布局及品種結構。一是穩定小麥播種面積[28 ],優先發展慶陽、平涼、天水冬小麥生產基地,創新一批種質資源、應用一批抗旱節水技術,切實提升產量和改善品質,使小麥產量突破300萬t,逐步提高小麥自給水平;二是穩定全膜玉米播種面積,增加糧飼兼用玉米和飼用玉米面積,優先在慶陽、平涼、臨夏等旱作區,張掖、酒泉、白銀等灌溉區穩定發展畜牧養殖企業,帶動飼草玉米生產,提升肉類消費供應能力;三是擴大馬鈴薯種植面積,優先在定西市、白銀市、蘭州市、張掖市、隴南市等地發展淀粉型、全粉型和菜用型馬鈴薯生產基地,全面推廣脫毒種薯及立式深旋耕作和綠色覆蓋壟作技術[29 ],使馬鈴薯總產量達到400萬t(折糧);四是適度增加優質特色小雜糧的播種面積,加大品牌培育,提升保障糧食安全和生產效益[30 ]。

3.4? ?強化行政推動及財政支持

糧食具有基礎性剛需屬性,僅靠市場調節難以解決供需矛盾。在當前糧食生產比較效益仍然較低的情況下,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必須切實改革糧食補貼政策機制,完善糧食主體功能區的利益補償機制[31 ],將糧食補貼資金與糧食生產直接掛鉤,確保糧食補貼資金切實用于糧食生產的低效益補貼。農田水利、高標準農田、農業機械裝備等均為糧食生產的基礎保障條件,基于經濟欠發達的省情,首要把農田水利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從全省水源涵養能力提升、水資源合理優化配置的全局出發,統籌謀劃,穩步推進水利工程建設,持續增加有效灌溉面積,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32 ]。另外,在防范重大災害、推廣重大技術等方面,都需要強有力的行政推動和持續的財政扶持。

3.5? ?提升宏觀調控能力, 重視糧食應急保障體系建設

將區域糧食安全置于國際國內開放的系統中統籌考慮,綜合調控。充分發揮政府儲備調控、市場購銷調節、適度進口調劑等相結合的糧食宏觀調控的作用,重視糧食應急儲備保障體系建設,增強區域應急救災救援能力。長期穩定與黑龍江、吉林、河南、河北、新疆、山東、四川、安徽、陜西、寧夏、廣東等國內糧食主產區的糧食產銷合作,緩減省域糧食結構性矛盾突出問題[33 ];充分發揮甘肅省“一帶一路”核心區優勢,加快甘肅省糧食口岸及絲路旱寒糧食物流節點建設步伐,打通甘肅省通向中亞、西亞及歐洲的商貿及糧食物流通道,將甘肅省糧食安全更好地融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確保省域糧食安全[34 - 35 ]。

4? ?結束語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階段[36 ],與此同時,我國面臨的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會更加復雜,糧食發展的內外部風險正在不斷加 深[37 ],迫切需要從全球化視角重塑糧食安全戰略導向。

“十四五”時期,將是甘肅省糧食安全防風險的凸顯期,必須顯著提升糧食生產能力,以解決未來可能發生的重大突發事件。首先要牢固樹立糧食安全底線思維,黨政同責踐行“糧安天下”的戰略部署,在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的基礎上切實加大科技投入,促進科技創新,深入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糧食安全戰略。樹立開放思維,積極融入“一帶一路”發展機遇,加快甘肅省糧食口岸及絲路旱寒糧食物流節點建設步伐,依靠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緩減糧食結構性矛盾、地區性糧食生產短缺及糧食生產資源約束瓶頸,鞏固拓展扶貧攻堅成果,實現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永春,王秀東.?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糧食安全國際合作發展及展望[J].? 農業經濟問題, 2018(11):70-77.

[2] 倪洪興.? 世界糧食安全形勢及對我國的啟示[J].? 中國黨政策干部論壇, 2014(9):91-95.

[3] 金三林,柳? ?巖,劉乃郗.? 全球糧食安全長期趨勢對中國的影響及戰略[J].? 中國發展觀察,2018(17):17-20;61.

[4] 黃? ?飛,徐玉波.? 世界糧食不安全現狀、影響因素及趨勢分析[J].? 農學學報,2018,8(10):97-100.

[5] 倪洪興. 開放條件下我國糧食安全政策的選擇[J].? 農業經濟問題,2009(7):4-8.

[6] 何翠云.? 疫情下全球糧食危機預警的啟示[N].? 中華工商時報,2020-04-03(003)

[7] 方? ?言.? 以“三穩”筑牢我國糧食安全底線[J].? 農村工作通訊,2020(10):39.

[8] 中國糧食行業協會資深專家組.? 糧食供應保障牢靠供應鏈短板待補齊[N].? 糧油市場報, 2020-04-14(B03).

[9] 中共中央、國務院.? 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EB/OL]. (2013-12-21)[2021-02-23]. http://www.12371.cn/special/2013zyncgzhy/.

[10] 于丹丹.? 甘肅省糧食安全和口糧安全及播種面積保障研究[D].? 蘭州:甘肅農業大學,2015.

[11] 湯瑛芳,王恒煒,李紅霞,等.? 甘肅省糧食作物時空格局變化特征分析[J].? 甘肅農業科技,2014(7):8-13.

[12] 梁仲科,李? ?福,潘? ?新. 構筑甘肅糧食安全的長效機制[J].? 甘肅農業, 2015(4):18-24.

[13] 盧李朋. 甘肅省糧食生產的時空特征及影響機制分析[D].? 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4.

[14] 馬麗榮,湯瑛芳,王建連,等.? 區域安全視角下甘肅省糧食供需平衡態勢分析[J].? 甘肅農業科技,2021,52(1):75-81.

[15] 馬海霞.? 甘肅省社會糧食供需平衡的數據測算及戰略選擇[D].? 蘭州:蘭州大學,2015.

[16] 韓衛江.? 緊扣我省發展實際 全力保障糧食安全[N].? 甘肅日報, 2013-10-15(004).

[17] 汪延彬,胡燕凌,卜春燕,等.? 甘肅省耕地質量等別特征與空間分布研究[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7,38(11):138-144.

[18] 翟自宏.? 解決甘肅水資源短缺的有效途徑[J].? 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6(12):106-108.

[19] 崔增團.? 提升耕地質量 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J].? 發展,2013(10):25;29.

[20] 魏勝文,喬德華,張東偉.? 甘肅農業科技綠皮書—甘肅農業現代化發展研究報告[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

[21] 余志剛,樊志方.? 糧食生產、生態保護與宏觀調控政策[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7,38(5):108-112;140.

[22] 段小紅. 旱災對甘肅省糧食生產的影響分析[J].?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1,25(7):35-38.

[23] 楊封科,何寶林,高世銘.? 氣候變化對甘肅省糧食生產的影響研究進展[J].? 應用生態學報,2015,26(3):930-938.

[24] 尹憲志,鄧振鏞,徐啟運,等.? 甘肅省近50 a干旱災情研究[J].? 干旱區研究,2005,22(1):120-124.

[25] 王恒煒,梁志宏,韓永東.? 甘肅旱作農業的成就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啟示[J].? 中國水土保持,2015(7):4-7.

[26] 魏勝文.? 促進農業科技進步 保障全省糧食安全[N].? 甘肅日報, 2013-12-27(011).

[27] 化青春,楊文雄,袁俊秀.? 甘肅省小麥生產現狀及發展建議[J].? 甘肅農業科技,2016(5):64-66.

[28] 張? ?武,呂和平,文國宏,等.? 建立隴東旱塬夏播(復種)馬鈴薯生產基地芻議[J].? 甘肅農業科技,2020(10):78-82.

[29] 楊祁峰.? 發展特色優勢產業 狠抓農村環境治理 強化糧食增產 增加農民收入[J].? 甘肅農業,2014(3):20;23.

[30] 竇學誠,龔大鑫,關小康.? 甘肅省小雜糧產業競爭優勢度及影響因素分析[J].? 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12,30(5):1-6;14.

[31] 吳? ?玲,劉騰謠.? 我國糧食生產區域變化對糧食主產區影響效應分析—以黑龍江省為例[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6,37(8):116-123.

[32] 楊文雄,柳? ?娜.? 甘肅省糧食穩步發展的對策建議[J].? 可持續發展研究,2012(3):1-4.

[33] 周德高.? 提高甘肅糧食質量安全保障水平基本認識和思考[J].? 中國糧食經濟,2018(11):58-59.

[34] 倪洪興.? 開放視角下中國糧食安全戰略再思考[J].? 農村工作通訊,2014(2):49-51.

[35] 尚勛武.? 保持戰略定力確保糧食安全[N].? ?人民政協報,2020-5-14(007).

[36] 何立峰.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J].? 宏觀經濟管理,2021(1):1-3;7.

[37] 2020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解讀: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看中國經濟發展新航向[EB/OL]. (2021-01-04) [2021-03-09].中國青年網. 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sz/202101/t20210104_12646427.htm

(本文責編:楊? ? 杰)

猜你喜歡
糧食安全新時期
城市化背景下的耕地保護
廣義水資源利用效率綜合評價指數的
城鎮化加速背景下河北省糧食儲備形式轉變分析
強化農田水利改革 確保糧食生產安全
農村科學儲糧與糧食安全研究
1980—1983年電影中的審美體驗
電影文學(2016年16期)2016-10-22 10:11:21
新時期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新思路
新時期酒店管理模式的創新研究
大慶油田企業青工培訓的創新思考
新時期農村氣象觀測及防災服務探索分析
主站蜘蛛池模板: 依依成人精品无v国产|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55夜色66夜色| 色婷婷狠狠干|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天天综合网色中文字幕| 欧美啪啪精品| 欧美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女人毛片a级大学毛片免费| 无码AV日韩一二三区| 欧美亚洲第一页| 五月天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国产91av在线|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人成aaaa | 美女裸体18禁网站| 国产精品无码AⅤ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欧美色图第一页| 99久视频|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 色综合五月婷婷| 久久综合久久鬼|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91 九色视频丝袜| 一本无码在线观看| 五月六月伊人狠狠丁香网| 久久婷婷色综合老司机| 一区二区影院| 欧美亚洲一二三区| 成人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亚洲天堂| 无码精油按摩潮喷在线播放| 成人免费午间影院在线观看| 一级片一区| 国产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久久情精品国产品免费| 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一区| 午夜视频免费一区二区在线看| 亚洲V日韩V无码一区二区| 青青草原国产| 国产精品偷伦在线观看| 国产玖玖玖精品视频| 久久窝窝国产精品午夜看片|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看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一级妓女av网站| 亚洲成a人片77777在线播放| 亚洲成人高清无码| 色综合成人|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 91亚洲免费视频| 夜夜拍夜夜爽| 中文字幕天无码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 在线a视频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 黄网站欧美内射| 久久先锋资源| 四虎AV麻豆| 国产精品三级专区| 在线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亚洲最大看欧美片网站地址| 国产精品美女在线| 国产对白刺激真实精品91| 国产成人凹凸视频在线| 一级香蕉人体视频| 免费A级毛片无码无遮挡| 中国国产高清免费AV片| 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色哟哟色院91精品网站 | 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2018日日摸夜夜添狠狠躁| av在线5g无码天天| 国产AV毛片|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色播五月男人的天堂| 亚洲第一天堂无码专区| 国产欧美中文字幕| 欧美一级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