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彬彬
摘 要:藝術測評工作是為了建立健全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評價制度,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施行測評工作以來,各學校逐漸重視學生藝術素養的提高,有力地推動了學校美育的改革和發展,有效地提高了中小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但是也不難看出在藝術測評工作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
關鍵詞:中學藝術;測評;困難;建議
藝術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學習、生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伴隨著人的成長,同時也是培養孩子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
為推動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工作,2015年教育部印發了《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辦法》等三個文件,明確指出藝術測評工作是為了建立健全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評價制度,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幾年來全國多個省、市、地區開始了中學藝術素質測評工作,并將藝術測評納入中考。
一、藝術測評的意義
1.促進學生藝術素養的形成和提高
藝術素質測評包括音樂專項測評和美術專項測評。測試的標準是通過學校的藝術教育,能讓學生感受并欣賞生活、自然、藝術和科學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審美情趣;積極參加藝術活動,用多種方式進行藝術表現。
2.促進學校和教師對藝術課程的進一步理解和規范
藝術類課程主要是發展學生發現美、體驗美、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并在此基礎上產生對自然美、生活美、人文美的精神感受和表達。
3.加強對學校藝術教學的管理和規范
藝術教育對孩子形成健康、積極、樂觀向上的人格起到了正面作用,而這些人格正是當今乃至未來社會所需人才應具備的素質。
在學校教學中,為了保證升學率,藝術課程不受重視,不開課或課堂被擠占、教師自己得過且過的現象時有發生。進行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可以倒逼學校重視并開齊、開足藝術課程,也可以促進教師對藝術課程的進一步理解和規范。進行藝術素質測評最根本的目的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
二、藝術素質測評推行以來遇到的困難和出現的問題
1.壓力增大,顧慮增多
藝術素質測評推行以來,引起了學校、家庭、社會的廣泛反響,學校、教師一定程度上都產生了一些壓力,但反應最為強烈的還是家長。一些家長擔心,學校進行藝術素質測評會不會增加學生負擔,是不是還需要學生額外再進行藝術素質的補課等。
2.觀念保守,消極應對
有些教師覺得:美術有著很強的主觀性,個體的審美角度不同對美術的理解和認識就不相同,所以他們認為美術是不可測也無法進行測評的。因而,有些教師課堂教學比較隨意,基本不按教材內容上課,想到什么就畫什么,想到什么就教什么;有些教師認為美術課就是讓學生放松的,所以在課堂上常常放一部電影就了事。
其實,縱觀古今中外優秀的美術作品,無論何時何地,好的作品總會讓人產生共鳴,不會因為受眾不同而產生太大的分歧。
3.忽視美育特點,進入應試教育的誤區
自推行藝術測評以來,許多教師在課堂上改變了以往的教學設計,忽略了學生對美的認識和理解,也不再關注學生興趣的培養,而將重點放在知識點或考點的死記硬背上。為了提高測評成績,有些教師臨時印發美術理論復習資料讓學生熟記,甚至出現了教師在測評現場偷偷告知答案的現象。
4.測評內容、方式有待完善
目前進行的測評主要內容分為基礎知識、作品欣賞、美術能力與表現三部分。盡管試題盡量貼近教材內容,但是由于美術學科的特殊性,測試依然不能完全反映學生的美術素養與能力,也不能體現對學生過程性的學習評價。另外,城鄉學校的藝術教育資源還存在一定的差異,也不能由一次測試一概而論。
三、對藝術測評的幾點解決辦法和建議
教育部所設計的中小學藝術素質測評并非嚴格意義上的個體素質測評,而是包括了對整個學校藝術教育的全面評價,只不過其中以考評學生個體的藝術素質為切入和重點。所以我覺得可以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廣泛宣傳,答疑解惑
為了打消家長的疑慮,測試前進行了一系列的前期宣傳工作,通過廣播、電視舉行中學生藝術素質測評新聞發布會,通過廣告、報紙、微信、家長會等宣傳窗口為家長和學生答疑解惑,聲明藝術素質測試不是選拔性考試,考試內容將緊扣課程標準和教材,為學生應知、應會的內容,只要學生能認真聽課就一定能順利通過。這樣就能得到了學生、家長和社會的理解和認同。
2.加強學習,提高課堂效率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加強對藝術教師的培訓,首先要端正藝術教師的教育觀念。通過學習、培訓讓教師更加明確我們上藝術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欣賞能力,而不是培養藝術生,何況每個孩子是有個性差異的。加大對藝術學科的重視程度,與藝術教師的績效掛鉤。
3.建立多維的評價體系,發展學生藝術學習興趣
不能把藝術素質測評當成傳統意義上的音樂、美術課程考試,甚至等同于中考或特長生選拔。測評內容可以由藝術教學過程性評價和美術素養現場測評兩部分組成。過程性評價主要考核學生藝術學習的出勤率、參與度、學習任務完成情況及對美術課程基礎知識與技能的理解、掌握情況。這項內容不僅關注學生的常規藝術教育,更考查學校是否“配齊美育教師,開齊、開足美育課”。美術素養現場測評可采用“人機對話”的形式進行統一考試。
要建立中小學藝術教育工作測評公示制度,將藝術教育歸于學校辦學水平綜合評價體系。
四、施行藝術素質測評帶來的效應
藝術對一個人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潛移默化中對人產生影響的。推行藝術測評,會讓一些學校、老師有所觸動。但如何組織測評、標準怎么定、評價內容怎么實現有效監督、如何做到公平公正、評價結果是否真正成為“升學考試的重要參考依據”等,都還需要在實踐中認真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