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巧云
摘 要:“腹有詩書氣自華”,通過閱讀,可以塑造學生的氣質,培養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部也對初中生明確提出了閱讀要求及課外閱讀量的期望。因此,初中生的課內外閱讀質量相當重要。結合初中生的語文課外閱讀現狀,對提高初中生課外閱讀質量和效率進行實踐探索。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外閱讀;實踐探究
古往今來的有識之士大都是學富五車、才識淵博。要想將初中生培養成為擁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素質人才,就必須充分發揮閱讀的力量。通過高質量的閱讀,培養初中生良好的修養、開闊的眼界、寬大的胸襟。但目前學生的課外閱讀數量和閱讀質量都令人擔憂,主要原因是電子產品剝奪了學生太多的課余時間,讓學生沉迷于網絡“快餐文化”。因此,初中教師就應該結合目前學生的閱讀狀況,對初中生的語文課外閱讀提出創新型的指導。
一、開展每周分享會,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事物發展的積極內在動因。初中語文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數量和效率,根本性的問題得從內在原因上入手。只要培養起初中生的閱讀興趣,就打下了學生構建閱讀高屋的基礎。
例如,教師可以設定每周一的第一堂語文課為閱讀分享課。首先,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按座位就近原則分為四人一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閱讀分享會。由于這種學生間的自由交流分享沒有枯燥的學習壓力和教師的干擾,學生會更積極、更愿意表述自己的想法。同時,為了讓自己分享的故事更吸引人,學生會更積極地進行課下閱讀,以找到更引人入勝的文章來獲取別人的贊同。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推舉出小組內的“本周最佳故事人”進行全班的小型分享會,讓學生走上講臺分享書名、主要內容概要及其分享理由。由于這些學生的故事已經經過部分學生的檢驗,這些故事必然具有有趣的點,通過全班分享可能會激發更多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引導學生去自主閱讀。最后,由教師分享故事。教師的分享可以更具有引導性,主要以教育部推薦初中生的課外閱讀目錄為主。如《西游記》是教育部要求的七年級上學生必讀課外書籍之一,教師就可以用設置懸念的方式進行分享,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心理。
二、引導寫讀書筆記,培養學生深度閱讀習慣
現在的初中生受到網絡碎片化文化和“快餐文化”的影響,喜歡瀏覽一些短視頻、美文五分鐘講解、電影五分鐘分享等。此種盲目求快的碎片化學習方式使得初中生變得浮躁,在進行課外閱讀時總是淺嘗輒止。因此,教師要重視培養初中生深入閱讀的習慣,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做到求解、鞭辟入里。
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時摘抄語錄,并形成讀書筆記。現在的電子產品信息太過廣泛,毫無邊際的信息界面讓人忘記時間的流逝,也讓人變得心浮氣躁,難以留下深度思考的空間和時間。教師要想讓學生沉下心來進行深度閱讀,可以采取寫讀書筆記的方式。紙張和書寫有安定人心的力量。通過讓學生摘抄語句、記錄讀書筆記的方式,可以讓他們靜心品讀精準的詞匯、優美的語句,讓學生深入感受文章之精妙。同時,為避免學生每日摘抄時覺得枯燥,教師可以豐富讀書筆記的形式,讓學生進行手賬式讀書筆記摘抄。手賬是學生喜愛的記錄事情的小型記事本,且手賬通常比較精美。因此,學生在摘抄時,根據自己對摘抄語錄的理解配上精美的插畫或者裝飾。通過此種方式,一方面消除了學生一味寫字的乏味,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摘抄的語錄。
三、引導寫讀后感,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通過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和寫讀書筆記的方式,大大提升學生的閱讀量,但要想提高閱讀質量,學生必須對課外閱讀文章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通過寫讀后感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將所思所感變成所悟,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例如,教師在每周的語文課外閱讀分享課之后,就可以布置一篇讀后感的小作文。讓學生將今天課上積極討論的內容經過思考和加工后形成讀后感。因為學生已經在課上通過小型閱讀分享會的方式進行了深入溝通和交流,并且他們的表達欲望也被激起來了,教師就可以趁機讓學生將這種表達欲望落實到文字寫作上。學生在寫讀后感時,又對文章內容進行了兩三次回顧,也許會探索出更有意義和更深入的感想。寫作本來就是思維之花的體現,此時將語文課外閱讀和寫作相結合起來,相輔相成。通過課外閱讀也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師要通過趣文吸引、閱讀分享會的方式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將學生的課余時間從手機上搶過來。同時,教師要積極改變學生的浮躁心態,可以讓學生通過摘錄或者手賬式讀書筆記的方式靜下心來閱讀一本好書,將學生從網絡“快餐文化”中解救出來。為了讓學生做一個真正有內涵和底蘊的閱讀高素質人才,廣大初中教師還應該不斷地積極探索,幫助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審美情趣。
參考文獻:
[1]李忠瑩.基于核心素養理念下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策略的探討[J].新作文(教研),2020(4):1.
[2]梁桂寧.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活用課外閱讀資源進行寫作指導的實踐研究[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19(7):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