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天娥 劉鴻

摘 ? 要:城鄉融合是指城鄉之間實現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城鄉協調發展、良性互動、共同繁榮的新格局。產業融合是城鄉融合的基礎與核心,農業農村現代化離不開農業產業融合,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恰恰是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黏合劑。當前我國農業生產發展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認識當前我國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必要性和存在的問題,深入探討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對策,對促進農業產業升級、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產業融合;生產性服務業;城鄉融合
中圖分類號:F207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20-0011-04
我國“十四五”規劃提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1]這標志著我國的城鄉關系進入城鄉平等、融合發展的新時代。農業農村現代化離不開農村產業融合,產業融合又是城鄉融合的基礎與核心。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恰恰是促進農村產業深度融合的黏合劑。因此,探討當前我國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問題具有現實意義。
一、新時代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必要性
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是指為農業生產產前、產中、產后的全產業鏈提供服務的產業,即以專業化的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為主要投入,將科技、信息、資金、人才等各要素有效植入農業產業鏈,提高農業產業鏈的協調性與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產品生產與市場有效銜接,進而提質增效、提升農業價值。
早在2015年12月國家就首次提出要“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2]。2017年9月《關于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指導意見》中進一步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多元化多層次多類型的農業生產性服務”[3],賦予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更豐富的內涵。這些都標志著我國支持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的系統政策已經形成。應抓住機遇,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培育農村經濟發展新業態,積極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全面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一)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是農業生產方式轉型升級的需要
傳統農業生產實行一家一戶小農生產方式,土地分散經營,生產成本高、效率低;農民生產分工不清,專業化程度低;農業生產資訊不靈,農民基本靠天吃飯;知識資本和智力資本投入不足,農技水平低,生產工具落后,農產品品質難以有效控制,技術附加值低;分散生產與經營,組織化程度低,農產品產業鏈不完整、市場體系不健全。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經達到63.89%,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年輕人進城務工,農村農業勞動力逐漸減少,甚至有的地方出現空心村,老齡化問題日漸突出。2019年全國農村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3億,老齡化水平達到22.5%,未富先老的狀況,適齡農村勞動力減少,我國農村面臨著誰來種地,如何種地的問題。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具有專業化、規模化服務的優勢,淘汰小農經營方式,通過土地流轉、土地托管方式,擴大土地經營規模,有效解決小規模分散經營的問題,農業生產與經營由專業人員(職業農民)負責,通過集中大量采購農資,有效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并通過農業機械化作業和專業化服務,實現農業規模經營,降本提質增效,促使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實現規模經濟效益,推動農業生產方式轉型升級,提高農業機械化、現代化發展水平。
(二)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是保障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高效運轉的需要
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是能夠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有機整體,包括農業生產性服務體系、農業多功能體系、農產品產業體系等。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是保障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高效運轉的需要,也是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撐。通過生產性服務業,將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等生產要素嵌入農業生產過程,促進科學合理有效地配置資源。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拓寬和延伸了農業產業鏈,通過積極推廣標準化生產,提高了農產品品質,促進了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可以有效促進農業供給側改革,通過信息發布,引導、調控農產品供給結構,整合農產品價值鏈,促進農業生產與市場的對接,建立相對穩定的農產品市場機制和價格體系,更好滿足市場需求,避免農產品生產經營結構失衡、價格異常波動,穩定農業生產,提升農產品競爭力,提升農業比較利益,保障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高效穩定運轉。
(三)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是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需要
城鄉融合的重點和基礎是產業融合。農業生產性服務業能夠有效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首先,通過產業滲透,將高科技產業和傳統農業進行融合,將工業文明的成果廣泛應用于傳統農業生產,以工補農,有助于促進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創新發展,進而推進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與發展。高新技術向傳統農業產業不斷滲透,加速了傳統農業產業的技術進步,提高了農業產業裝備與生產現代化水平,有利于提升傳統農業產業的發展水平。信息技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滲透到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中,使農產品的生產過程,以至未來農業生產管理方式亦將發生深刻的、革命性的變化。其次,通過產業間的互補和延伸,促進農村產業間的延伸融合,即現代農業生產服務體系投入以知識資本、人力資本為主要特征的中間品,向第一產業的全過程展開全方位的滲透和延伸,對農業產業鏈進行整合,使信息、金融、法律、保險、技術創新、技術指導、生產加工、貯存、運輸、市場營銷與管理等服務在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和產后的全過程中相互融合成不分彼此的新型產業體系,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再次,促進產業內部的重組融合。例如,以現代生物技術為基礎,對第一產業內部的種植業、養殖業、畜牧業等產業進行橫向整合,可以形成綠色農業、生態農業等新業態??傊r業生產性服務業通過產業滲透、產業延伸、產業重組,能夠將現代高新技術、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環保技術、新媒體等要素嵌入農業生產的全程,建立農產品標準化管控體系,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和農產品的附加值,規范市場秩序,提升農產品的形象和價格,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農業生產效率,有效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為城鄉融合奠定基礎,這也是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發展的要求和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