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伶俐 魏錦榮 雷紫薇 梁素珍 候龍禮 王鑫 鄧淋
摘 ? 要:農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升,導致農村生活垃圾產生量急劇增加,垃圾種類也變得復雜繁多。雖然各級政府紛紛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應對當前農村垃圾治理中的問題,但治理工作依舊任重而道遠,如何更快、更好地治理農村垃圾依然是各級政府需要長期關注的焦點。基于此,以村民參與為切入點,通過實地調查,了解湖南省關山村村民參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其存在的治理問題,結合治理發(fā)展趨勢,從政府工作、人際監(jiān)督、認知提升、參與渠道等四個方面逐一剖析,為村民參與垃圾治理提供對策,以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
關鍵詞:農村生活垃圾;垃圾治理;鄉(xiāng)村環(huán)境
中圖分類號:F323.22 ?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20-0049-04
一、問題的提出:我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現(xiàn)實困境
近幾年,國家對農村垃圾治理問題非常重視。2015年國家發(fā)改委、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等十個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的《全國推進農村垃圾治理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到2020年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全國90%以上農村的生活垃圾需要得到有效治理。2018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農村人居環(huán)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方案中提出,整治農村人居環(huán)境要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莊為主攻方向,動員各方力量,整合各種資源,強化各項舉措,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huán)境突出短板。在一系列要求與規(guī)劃的推動下,各級政府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紛紛出臺政策,解決當前我國農村垃圾治理中的突出問題。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也因此取得了一定成效。農村各地建設了許多垃圾投放站點,財政提供資金配置垃圾桶、垃圾車和垃圾工,并出臺一系列制度進行維護。但是,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亂丟亂扔、非法處理垃圾的現(xiàn)象仍然存在,農村垃圾治理形勢依舊嚴峻,垃圾治理工作依然任重道遠,如何更長久、更有效地治理農村垃圾,依然是各級政府需要長期關注的焦點問題。
我國目前的垃圾治理大部分呈機械化狀態(tài),即只除“草”不除“根”,“生產垃圾—治理垃圾—垃圾再生產—垃圾再治理”的模式只能以被動形式治理表象,如此循環(huán)并不能根除垃圾污染痼疾,且效率低下,效果并不顯著。再者,農村生活垃圾產生量大、治理涉及面廣,基層政府受限于資金、人員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若僅僅依靠政府的單一主體的力量,則無法達到良好的治理效果。因此,想要徹底解決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問題,必須從源頭上下工夫。
村民作為農村生活垃圾的生產者,理應成為垃圾治理的主體。若缺乏村民參與,則難以真正從源頭上解決垃圾問題。只有在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中實施村民自治,將被動治理轉為主動治理,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有效治理。因此,村民的積極參與是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但就目前而言,我國許多基層政府作為單一主體,一手包攬垃圾治理工作,忽視了村民的自治能力以及主體性地位,導致垃圾治理治“標”不治“本”。如何提高村民的主體意識,使村民在生活垃圾治理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從源頭上改善與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效能,顯然已經成為當前鄉(xiāng)村治理中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個案分析:湖南省關山村村民參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實踐
湖南省金洲新區(qū)關山村為省、市兩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按照“生產發(fā)展、生活富裕、鄉(xiāng)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該村逐步完善各項基礎設施,通過政府引導、農民主體、市場運作的方式,采取“組保潔、村收集、鎮(zhèn)轉運、縣處理”的垃圾治理模式,全面開展本村垃圾處理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尤其是在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村民參與方面,工作成效顯著,積累了較為成熟的經驗。
為全面了解村民參與垃圾治理的現(xiàn)狀,深入探討關山村村民參與垃圾治理的具體方式和方法,團隊于關山村居委會、垃圾站、金洲鎮(zhèn)人民政府三處開展實地調研。其中,對關山村村民進行自填式問卷調查,發(fā)放調查問卷100份,回收問卷100份,有效問卷99份。對保潔公司環(huán)衛(wèi)工、居委會軍干、垃圾站工作人員和自然環(huán)境和生態(tài)環(huán)境辦工作人員先后開展四次結構式訪談。
(一)關山村村民參與生活垃圾治理的現(xiàn)狀
調研發(fā)現(xiàn),關山村整體垃圾治理方式為:先由居民各戶處理自家垃圾,再由村上的垃圾清運工進行統(tǒng)一集中回收,再將回收的垃圾暫時放到垃圾分類倉,之后清運工將會手動進行二次分類篩選,并將其中的可回收垃圾進行回收售賣,且政府會根據(jù)所賣出廢品的金額再給予一定的獎金和補貼,剩余的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則由鎮(zhèn)上進行統(tǒng)一回收處理。為保證垃圾治理工作的順利推進,相關政府部門為關山村的每戶居民都安置了可回收與不可回收兩個垃圾桶,村內安排有7名清運員(負責將垃圾運到垃圾站)和7名保潔員(負責垃圾打掃)分別負責相關區(qū)域。
具體來說,關山村村民參與生活垃圾治理主要通過以下三種途徑。
第一,由村委會組織村民參與,村民具有一定的決策權、監(jiān)督權、知情權。村民自行選撥村民代表,村民代表可以參與村里有關垃圾治理的會議,并擁有表決權。如果村民代表里有過半以上對會議提出的決定表示反對,村委會將取消政策的執(zhí)行并進行更改。會議結束后,村委會將會議內容傳達解釋給村民,且在后續(xù)政策執(zhí)行的過程中,村民如發(fā)現(xiàn)有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應立即報告村委會,村委會核實后立即整改,對相關人員進行嚴厲處罰。
第二,村民自發(fā)建立村級環(huán)保自治組織,通過環(huán)保自治組織自愿參與治理。關注關山村垃圾治理的居民可以加入關山村環(huán)保自治組織,組織內會定期舉行有利于關山村垃圾治理的活動,每次活動可自行選擇是否參與,活動結束后對表現(xiàn)優(yōu)異的成員進行精神或物質嘉獎。
第三,以家庭為單位對家庭內部產生的垃圾以及房前屋后的垃圾進行治理。關山村垃圾治理的特別之處在于,村民有義務對自家配備的兩個垃圾桶進行分類投放。
在對村民的訪問中,大部分村民反映,目前村里的環(huán)境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進步,村莊比較干凈整潔了。但在調查中也發(fā)現(xiàn),目前村民的積極性沒有被完全調動起來,垃圾治理主要是政府在推動,并且草叢、樹叢、溝壑、農田里都有垃圾需要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