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平
摘 ? 要:自我實現是人類個體的基本需要。經濟社會中個體均追求自我價值實現。同理心存在于一般個體中并發生相互作用,助益于人類個體的自我價值實現。可以從現代心理學等角度對同理心作出合理解釋。同理心的培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并受到諸多因素影響。個體同理心也存在不足之處,而公權力的行使對同理心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可以在對最大多數個體表現出同理心以利其價值實現的同時,也完成公權力行使者的自我價值實現。
關鍵詞:自我實現;自我價值實現;個體;同理心;公權力
中圖分類號:B821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20-0155-07
引言
人本主義心理學大師馬斯洛認為,個體存在生理、安全、歸屬和愛、自尊、自我實現等五個最基本的、不同層次的需要。當生理、安全等需要得到滿足,個體隨之產生自我實現的更高層次需要。自我實現指的是人對于自我發揮和自我完成的欲望,其潛力得以發揮并實現自我價值[1]。
同理心就是指能夠設身處地站在他人的立場上,用他人的價值觀去觀察和體驗其感受并作出判斷,自然成為人類所尊崇的共同價值觀。相比于同理心,同情心則摻雜了自己的價值判斷與認同。
當前對同理心的論述已相當充分,但如果沒有將同理心運用于自我價值實現這一人類最基本需要的研究,將會讓個體在表現出同理心時否定或忽視科學而導致其價值判斷和理性選擇能力下降,使得同理心可以發揮的作用大大降低,同時也不能讓我們更好理解同理心在自我價值實現方面所發揮的巨大作用。
現有文獻對一般個體具有的同理心作了充分論述,并認識到一般個體在同理心方面的局限性,但很少涉及公權力對個體同理心帶來的影響。公權力是為了維護公眾的利益,必須站在公眾的角度,設身處地為公眾著想并作出必要的理性選擇,以利于最大多數個體的自我價值實現,因此,行使公權力顯然對個體的同理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立法權和司法權是兩項基本的公權力。現有文獻多提到法律理性的一面,例如,亞里士多德提出了推行法治的主要理由:任何人都不可能純粹依靠理性行事,只有法律是純粹理性的,因此應根據作為公民共同智慧或意志的結晶——以法律來治理國家[2]。洛克認為,國家的產生同時也意味著法律的產生,法律以理性為基礎,其目的在于表達公意以及保護個人自由和公眾利益。法律除了人民的福利這一最終目的之外,不應再有其他目的[3]。
本文將同理心運用于對個體自我價值實現這一人類最基本需要的研究,進一步論述同理心與自我價值實現之間的關系,以及行使公權力對個體在同理心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而本文所揭示的法律在理性背后包含的同理心更證實了行使立法權、司法權等公權力必須對最大多數民眾具備最大程度的同理心。
一、同理心有助于個體的自我價值實現
(一)市場中同理心有助于個體的自我價值實現
馬斯洛的理論在市場上得到了真實的檢驗和證實,在實業界也有許多自我實現的人[4]。
在經濟社會,個體均存在對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在市場經濟中,對于一般個體,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標不僅可以滿足自身生存需要,還可以在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中完成自我價值實現。
任何一個個體都有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而不希望自身利益受到損害而影響到自我價值實現。站在其他個體角度設身處地思考,可以得出同樣結論。這體現了一種同理心。
為取得市場中的競爭優勢,生產者需站在消費者的角度,設身處地為消費者著想,為其提供最符合其利益的產品,表現出了一種同理心和利他性。生產者每一次交易的成功均使其價值得以實現。無數次成功的交易使其自我實現的需要在市場中得以充分滿足。
生產者不斷創新,為消費者提供盡可能多的更好的產品,這也體現了同理心。
一個個體只有具備足夠的同理心,才更容易在助他人實現其利益最大化的同時達成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標。
在市場經濟中,個體在努力實現自身價值以達成個人利益最大化目標時,表現出的是“利己心”和足夠現實的理性。但在面對其他個體時需要的是一種“同理心”,即充分認識到他人對其自身價值實現的同等、正當的需求,在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也無損于他人的價值實現。
在理想市場條件下,個體一方面表現出利己心,另一方面在給他人提供最好產品的同時也有意、無意中展示了同理心,從而有利于相關個體的價值實現及其個體利益最大化目標的實現。所以,個體利益最大化目標的實現也帶來了整體效益最大化目標的實現。
個體同理心的充分發揮有利于其他個體及整體利益,但該個體同樣需要其他個體同理心的發揮,以便減少自身不必要的損失。
同理心包括尊重他人的價值,也就更易形成有利于他人的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的環境。在市場條件下,同理心可以提供有利于個體價值實現的市場環境。
同理心不僅可以讓個體認識到他人在這方面的需要,同樣可以讓他人認識到自己在這方面的需要。
我們無時無刻不受惠于其他個體表現出來的同理心,以及在眾多個體同理心充分發揮基礎上達成共識,所形成的有利于防止給個體利益帶來不合理損害的各項制度、法律,也因部分個體同理心的缺失而難以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目標,或錯失達成有利于整體利益的協議的機會,最終使每一個個體利益均受損。
(二)法律中包含的同理心有利于所有個體的價值實現
個體的自我實現離不開適當的環境,包括必要的同理心環境。不同個體具有的同理心水平并不相同。同一個個體具有的同理心水平也并不絕對穩定。個體在事關其他個體的整體利益上表現出來的理性并不絕對可靠。
眾多個體同理心的充分發揮,為在一些利益問題上達成共識提供了可能,但法律卻可以在此后相當長時期并針對所有個體從形式上對此予以確認、強化并保障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