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鈺琦


孤獨感是大學生主要的心理障礙之一,為了解大學生進行不同程度的體育鍛煉對其孤獨感的影響作用,對300名在校大學生進行《大學生體育鍛煉問卷》和《情緒-社交孤獨問卷》調查。結果發現,不同的體育鍛煉程度對大學生孤獨感能夠產生顯著的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每次鍛煉15到30分鐘,每周3次以上的中等強度的鍛煉效果最佳。
1 前言
大學生的情緒問題一直是專家學者們關注的重點,研究表明,孤獨感已經成為大學生主要的心理障礙之一,孤獨感是一種消極的主觀情緒體驗,它指個體能夠感知到的社交隔離,它產生于個體的人際關系,從數量和質量方面都不能滿足其社交需要,而且對個體的身心健康有著長期而深遠的影響。情緒-社交孤獨問卷主要是用來測量孤獨感,情緒孤獨是由人們依戀和親密關系得不到滿足而產生,社交孤獨是由人們在社會整合需要得不到滿足產生。
眾所周知,運動是改善人的心理狀態,培養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徑。同時,體育鍛煉可以增進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而且能夠健全人格,鍛煉意志品質,對于減輕和消除負面情緒有著積極而明顯的作用。那么體育鍛煉能否影響或改善大學生孤獨感狀況?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設:不同體育鍛煉程度對大學生孤獨感會有影響而且影響程度不一樣。
2 研究方法
2.1 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的被試來自河北、河南等省市的在校大學生。此次調查一共發放了300份問卷,回收283份,其中有效問卷261份,有效回收率87.00%。
2.2 調查工具
2.2.1 體育鍛煉情況的測量
參照體育人口的評判標準編制《大學生體育鍛煉情況問卷》。
2.2.2 情緒-社交孤獨問卷
采用情緒-社交孤獨問卷(ESLI)多維量表,包括情緒孤立與孤獨、社交孤獨與孤立四種類型。各量表采用四級評分,各分量表的Chronbach α系數分別為0.780、0.849、0.825、0.806,量表的內部一致性均較好。
2.3 統計分析
采用SPSS 21.0 統計分析軟件對數據進行錄入和分析,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體育鍛煉的不同程度對大學生的孤獨感是否有顯著影響,之后采用多重比較檢驗對影響程度進行檢驗分析。
3 研究結果
3.1 大學生體育鍛煉對其孤獨感的影響分析
以情緒孤立、情緒孤獨和社交孤立以及社交孤獨分別為因變量,以每周鍛煉頻率、每次鍛煉時間為因子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方差同質性檢驗顯示:情緒孤獨、情緒孤立和社交孤獨、社交孤立均可以做方差分析(P>0.05)。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表明,情緒孤立和社交孤獨均值都在0.05水平差異顯著,選擇LSD法進行各個均值之間的多重比較。
如表1所示,相對于鍛煉持續時間小于15分鐘,鍛煉持續時間在15-30分鐘及30分鐘以上均對大學生情緒孤立有積極影響,而鍛煉時間為15-30分鐘與30分鐘以上對大學生情緒孤立影響作用相仿。相對于不參加體育鍛煉的大學生,鍛煉頻率為1-3次及3次以上均對大學生情緒孤立存在積極影響,且大于3次以上的鍛煉頻率對大學生情緒孤立的正向影響高于1-3次的鍛煉頻率。
如表2所示,與小于15分鐘的鍛煉時間相比,鍛煉時間為15-30分鐘及30分鐘以上對社交孤立有更為積極的影響;15-30分鐘的鍛煉時間與30分鐘以上的鍛煉時間對高校學生社交孤立的作用在統計學沒有顯著差異。相對于不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1-3次及3次以上的鍛煉頻率均對大學生社交孤立有較為積極的影響;1-3次或3次以上的鍛煉頻率對大學生社交孤立影響作用相仿。
如3所示,相對于鍛煉時間小于15分鐘的學生,15-30分鐘和30分鐘以上的鍛煉時間對大學生社交孤獨有更為積極的影響,15-30分鐘的鍛煉持續時間與30分鐘以上的鍛煉持續時間對高校學生社交孤獨的作用差異在統計學不顯著。與不參加體育鍛煉的大學生相比,1-3次和3次以上的鍛煉頻率均對大學生社交孤獨有更為積極的影響;1-3次的鍛煉頻率與3次以上的鍛煉頻率對大學生社交孤獨的影響差異在統計學上不顯著。
4 結論
不同的體育鍛煉程度對大學生孤獨感能夠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以每次鍛煉15到30分鐘,且每周進行3次以上的中等強度的鍛煉效果最佳。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