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要秉承先進教學思想觀念,將排球教學與學生非智力因素培養有效結合,積極開展創新性教育教學活動,促使小學生在排球學習與訓練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堅毅的學習品質,從而克服心理和身體的障礙,積極進行實踐學習活動,從而提高小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排球教學具有一定的難度,同時也存在趣味性元素,小學生在實踐學習活動中,要積極開展多樣性學習活動,全面配合教師的教學步驟,開展非智力因素培養活動,使小學生的體育精神得以拓展、體育素養得以提升。本文從多個方面闡述“排球教學與學生非智力因素培養”的有效策略。
小學體育教學活動,具有能動性、內驅性、實踐性特點,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積極開展創新性教學活動,全面增強小學生的學習動力,促使小學生在智力與非智力因素培養的共同影響下,形成良好的身心活動意識。因此,教師要注重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借助“排球教學”過程,開展小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培養活動,使學生進行深度與廣度的學習與訓練,進而增強小學生的學科素養和學習能力。非智力因素培養主要表現為:不直接參與、不進行認知的過程,但是在實踐學習活動中,卻對小學生的認知過程具有影響性作用,會讓小學生形成身心上的思考和探索意識,進而影響小學生的整體學習成果。
1 “非智力因素”的特征
“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興趣、動機、情感、意志、思維、行為等,有利于小學生高效開展各種活動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活動因素。“非智力因素”可以幫助小學生開展學習、堅持信念、樹立自信,加強自我認知、培養學習意識等,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習思維等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小學體育教師在進行排球教學活動中,要充分考量“非智力因素”培養條件和價值,針對小學生的具體特點,進行有針對性地培養活動,進而提高小學生的體育意識,增強體育精神培養進程。在長期實踐與應用中,小學體育教師通過培養“非智力因素”,可以使學生的身心素養、學習意識等得到提升,進而增強小學生的運動意識,培養探究能力,對于排球學習過程中的重難點問題進行深度探究,從而全面提升小學生的排球技巧和技能,為開展實踐性排球比賽做好鋪墊;為拓展小學體育整體教學成效打下堅實基礎。
2 排球教學與學生非智力因素培養的策略
2.1 積極引導學生,培養訓練興趣
由于排球一項集體性球類運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合作性等特點,因此,在實踐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給予小學生積極的引導和幫助,促使小學生參與到排球教學活動中來,充分感受排球帶來的樂趣,使小學生真正掌握排球的精髓和價值,積極開展創新性學習活動,全面增強小學生的體育競技意識。教師要充分借助“非智力因素培養”過程,使小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身體素質情況等,都可以參與到排球訓練活動中去,感受排球帶來的快樂,讓小學生在訓練活動中放飛自我、釋放天性,進而開展創新性、多樣性學習活動,全面增強小學生的排球學習內驅動力。
例如:在進行排球技術動作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循序漸進教學流程,從簡單的動作到復雜的動作,使小學生擁有足夠的緩沖時間和空間,從而充分消化技術性動作的難度,提高小學生的技術動作掌握水平。比如:在進行“傳球”訓練時,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通過“對墻傳球”“對壘傳球”“自拋傳球”“定位傳球”等,全面增強小學生的傳球訓練質量,幫助小學生掌握隊球之間的傳球技巧,促使小學生進行實踐性訓練活動,培養隊友之間的配合默契,從而幫助小學生戰爭訓練困難,提升比賽自信,達到鍛煉身心健康的目的,促使小學生保持健康心態,開展實踐學習活動。再比如:在進行排球對抗訓練時,教師要從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力量差異、隊員素養等方面進行構思,有效設計出詳細的對抗策略,從而鍛煉小學生的排球對抗能力,詳細闡述對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以及技巧方法,幫助小學生提升對抗成果,保護身心健康。
2.2 培養主觀意識,調動訓練動力
小學生在進行排球訓練活動時,要具備的良好的身體素質、堅韌不拔的意志力,從而形成排球運動主觀意識,充分調動體育訓練的內驅動力。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性別差異、體能素質、身心素養等,運用適當的教學方式方法開展學習活動,有效增強小學生的積極參與興趣,使小學生以排球為切入口,開展實踐訓練活動,從而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小學生的趣味性思維能力。首先,教師要通過思想層面的拓展,幫助小學生對排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促使小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培養學習動力,進而提升體育訓練整體水平。其次,教師要運用榜樣教學方法,激發小學生的運動潛能,促使小學生學習活動中,積極開展創新性教育活動,使小學生可以在國際排球賽事中,學習體育運動明星身上的拼搏奮斗、堅持不懈的精神品質。比如:在觀看中國女排的體育賽事時,要讓小學生認識到我國女排國家隊伍運動員奮發進取、為國爭光的優秀競技品質,使小學生對排球運動產生強烈的好奇心,積極參與到排球訓練活動中去。
例如:小學體育教師在進行排球規則教學時,要做到嚴謹對待,精益求精,細化分解排球比賽的規則和步驟,并且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呈現出具體的動畫教學課件,促使小學生可以明確地掌握排球賽事規則,進而提高排球學習效率和興趣,使小學生從小培養認真鉆研、遵守規則的意識,從而開展高效性學習活動。這種“非智力因素培養”過程,可以促使小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激發學習動機,進而增強排球訓練水平和能力,促使小學生自主參與到排球訓練的各個環節中,改變傳統排球教學的被動教學態勢,全面提升小學生的體育綜合技能,推進小學體育教學改革進程。
2.3 組織競賽活動,培養競爭精神
體育學科具有競爭性特點,教師要充分運用這一特點,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幫助學生認識到體育競爭帶來的樂趣,促使小學生從小培養競爭意識,進而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也會想方設法進行解決。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在進行排球教學活動時,要配合適當的競賽項目,來增強小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促使小學生在深度探究與拓展活動中,掌握排球競賽的技巧和方法,與隊友之間進行密切的配合,有效提升小學生的競賽意識和競爭能力。體育競技以“取得勝利”為終極目標,可以鍛煉參與者的體育技能和體育自信,為體育競賽圓滿成功做好鋪墊。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在“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競技精神下,培養小學生團結友好的“奧林匹克精神”,促進“非智力因素培養”途徑更多樣,從而取得良好的排球教學結果。在小學排球教學活動中,體育教師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學生進行排球競賽,促使小學生培養高昂的參與情緒,通過競技場上的隊員流下來的拼搏的汗水,激發場下同學的競技熱情,在為同學加油打氣的過程中,增強小學生的班級凝聚力,從而弘揚排球精神,發揚體育競技文化,全面提升小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加速“非智力因素培養”進程,從而切實落實小學體育創新教學理念。
3 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體育教師要想全面增強排球教學水平,提高排球教學能力,就要從根本上開展拓展性學習活動,積極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小學生的體育參與動力,跟隨教師的教學節奏進行拓展性學習活動。并且以“非智力因素培養”過程為契機,挖掘身體潛能、迎合身心規律,全面掌握排球得要領、技巧,有效鍛煉小學生的身體力量和思維意識,促使小學生在面對排球對抗時,可以心、手、腦、身并用,全面增強小學生對排球運動的熱愛之情,促使小學生產生明確的學習動機、高超的排球技能,從而培養品格高尚、德行優秀、能力超群的優秀體育人才,從而為充分培養小學生“非智力因素”內涵而做好鋪墊。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河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