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 劉小飛
音樂作為一種輔助手段,將其廣泛地運用于小學體育教學中,對體育教學與訓練的促進作用也越來越明顯,本文對音樂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及注意事項進行探析和淺析,以期為廣大體育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更好地運用音樂提供理論參考。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各種輔助教學手段層出不窮,并被廣大教師所推崇和使用,素質教育的推行,音樂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成了必然趨勢,它也是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必然選擇。
1 音樂在小學體育課程中的應用策略
1.1 音樂在體育預備階段中的運用
在體育準備活動中,音樂可以起到收心熱身愉悅身心的作用,營造良好的心理狀態和體育氛圍,使學生能夠盡快克服機群生理上的懶惰,盡快進入狀態。以往的體育預習活動枯燥乏味,學生不喜歡上體育課,總是老一套,翻來覆去,使得有些學生一做預習活動就感到厭煩,提不起興致。為了改善這一現狀,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如:在課余熱身階段,為了達到快速熱身,提高身體機能,達到避免受傷的目的,可選用節奏強烈、活潑歡快的音樂如《兩只老虎》,《你是我的小朋友》等等,作為熱身運動,既能讓學生得到愉悅,又能放松,還能促進同學間的互動。
1.2 音樂在進行基本功練習中的運用
體育教學中基本內容的練習中,運用配樂可以控制動作的頻率,建立動作與音樂節拍的聯系,增強肌肉的節奏感。同學們在旋律優美、節奏鮮明的音樂中會表現出一種熱情高漲、精力充沛的情緒,使之能達到合適的運動量,獲得最佳的鍛煉效果。老師在教一些輔助練習或身體練習時,可以把動作分成2,4,8個部分,把它們和音樂節的拍子組合起來,這樣會能收到一定的效果。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做音樂伴奏練習,并根據一定的音樂節奏進行練習,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動作的節奏。
1.3 音樂在體育活動結束時的運用
體育課程即將結束時,由于學生在一節課內接受運動或訓練,他們的生理和心理上都會有一定的疲勞感。此時,如果學生的疲勞感不能及時得到緩解,不僅會使學生課后數天出現肌肉酸痛的感覺,甚至還會導致他們產生害怕下次上體育課的心理。在以往的活動結束后,都是老師帶領學生做一些可以讓肌肉放松的活動,但卻不能起到放松學生緊張心理的作用。這時如果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在一種輕柔、舒緩的音樂聲中做放松活動,情況將會大不相同。如,在放松階段,可選用如《蟲兒飛翔》《甜蜜蜜》等舒緩節奏、輕快旋律的音樂,使學生逐步消除身心疲勞。因為在音樂的伴奏下,學生們能快速有效地緩解運動后肌肉緊張和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狀態。
2 將音樂融入體育課堂需要注意事項
2.1 為不同的體育運動選擇適當的音樂
一曲音樂會能引起人們內心情感的變化,有時能使人精力充沛,有時能使人心情放松,這取決于不同音樂的運用。比如,在熟悉的健美操教學中,教師往往選擇節奏感較強的音樂,伴有動感的旋律,以激發學生的運動熱情。例如,在武術教學中,一般會選用《中國功夫》《忠義報國》等類型的音樂,在音樂的影響下,學生可以把自己想象為一個武林高手,從而對習武產生濃厚的興趣。運動項目豐富多樣,對不同的運動項目選用相應的音樂,不但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運動知識,而且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道德。
2.2 科學合理地運用樂曲伴奏法
對于音樂基礎不太好,或者從來沒有用過伴奏練習的學生,有一個培養樂感的過渡階段。也就是在一些對音樂要求不高的練習中,如游戲、預習部分的慢跑等活動中加入一些節奏歡快的輕音樂,使學生對體育教學中的配樂練習有一定的適應性。首先,聽音樂,練習口令。一般而言,不能急著只放錄音伴奏,老師可以把錄音機的音量放低,并用音樂節奏喊口令,讓學生用音樂節奏和教師口令來練習,這樣對音樂節奏感強的同學可以有意識地嘗試聽音樂練習,而對音樂節奏感弱的同學,則可以用音樂節奏口令或教師口令來加強音樂伴奏的適應性。其次,哼唱歌譜。教師在正式使用音樂伴奏之前,可以采用哼唱節奏較明顯的歌曲譜,以加強學生在使用音樂伴奏練習時的適應性。體育中還應該選擇一些容易配樂的,比如原地踏步、齊步走等,老師可以把和音樂喊口令《運動員進行曲》等樂譜。老師可以邊練習邊哼唱,或者提示動作。
3 結論
在體育教學中引入音樂,不但可以消除學生的緊張感,獲得身心的愉悅,還可以使人精神飽滿,精神集中,從而順利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選擇合理的音樂,根據不同的運動項目、運動階段及學生的特點進行選擇,充分發揮音樂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使美育與體育有效地結合起來。
(作者單位:1.重慶市涪陵區第十四中學校;2.重慶市涪陵區荔枝希望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