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景山
在小學階段,學生希望在體育課中獲得更多的玩耍時間,保持心情的愉悅。如果在實際的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無法針對學生在學習心理開展體育教育,則會導致學生產生排斥、消極,甚至抵觸的心理,這樣對小學體育的教學開展是極為不利的。所以,小學體育教師應當基于學生的學習心理,開展課程教學,培養學生健康的積極心態,全面體現體育育人的科學價值。
由于社會發展的需要,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綜合發展,已經是全社會和教育界的共識。新課標已經將心理健康作為小學體育教學目標之一,原來被人忽略的科目如今成為具有重要地位的主要課程,為有效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就要注意培養學生興趣,幫助學生樹立體育與健康重要性的正確認知,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和心理承受能力,同時,應當不斷地幫助學生提高自我的體質素質,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健康,讓學生能夠獲得全面的發展,有效促進學生在未來學習中的積極心態。因此,本文針對當前小學體育開展情況,結合學生的學習心理,提出幾點促進體育教學的幾點建議。
1 基于學習心理,創設游戲情境
教師要把握好學生的學習心理,幫助學生促進學習積極性,在小學階段的學生比較愛玩,這也是小學階段學生發展的重要特點。所以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基于學生的心理狀態為學生創設游戲情境,讓學生能夠在游戲中體會到學習體育的樂趣,同時運用好游戲情景也能能夠提高學生對于課堂教學的參與度,在以往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往往會通過慢跑、熱身運動等形式來進行課堂導入,雖然這些課堂導入方式也能夠幫助學生逐漸進入到體育訓練的狀態,但會使得課堂教學毫無新意,這在一定程度上無法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如果在今后的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夠靈活地采取游戲活動來創新教學情境,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體育課堂的關注度,同時也為今后的體育課程良好開展奠定了基礎。
例如,在對“圓圈跑”進行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圓圈傳球”的游戲活動來創新游戲情境,以此來調動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歡樂的游戲氛圍中完成身體準備。另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設計符合本班特色的游戲活動,這樣既可以突顯學生在活動中的主體性,而且也可以進一步增添體育教學的趣味性,營造輕松愉悅的體育訓練氛圍。
2 基于學習心理,調整游戲法
教師要了解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心理發展,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教師要認識到小學生的這一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興趣特點為他們創設多樣的游戲形式,則可以讓小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一直保持集中的狀態。比如,百米跑訓練時,大部分小學生比較反感這種單一的運動項目,教師可以創新這種體育項目,讓小學生兩個人一組進行雙人綁腿跑。在充滿樂趣的情境中,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活躍的氣氛中提升了他們的參與度。
體育游戲只有不斷地更新,才能保障每個學生時刻在積極的氣氛中進行訓練。小學生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很快,他們關心的話題往往比較新奇,而教師可能不知道。為此,體育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相關的調查,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之后將他們的興趣融合在體育教學中。比如,小學生大多喜歡一些舞蹈,教師可以在體育課堂為學生播放他們喜歡的音樂、舞蹈,為課堂注入新的活力。如此,學生可以伴隨音樂的節奏創新體育項目。這樣不但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激活了學生的體育思維,還增強了學習體育的自信心。
3 基于學習心理,創設合作情境
教會學生合作是小學階段小學體育教學的任務之一。在小學階段,很多教學任務是一個小學生獨立完成不了的,此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一個重要的手段。所以在小學體育課堂中,可以將所要學習的體育知識以及技能與小組結合教學方式共同發展,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身心特征,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有針對性地開展合作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例如,在田徑運動的訓練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兩人三足”“接力賽”等合作性的運動項目。通過這些合作性的運動項目,可以激勵學生相互幫助、共同合作,進而促使他們形成良好的集體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另外,教師在設置合作性的體育項目時,教師還需要對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進行全面分析和評價,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在集體中的重要作用,并真切地感受到集體的力量,為此,教師要落實好評價目標,最重要的是應當了解和深入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讓學生在得到自我提升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 總結
綜上所述,在開展體育教學時,教師要深刻把握學生心理,從而開展教學設計。教師要具備長期性和發展性的教學意識,設立長期有效的體育教學目標,通過對課程的安排、活動的組織等對學生的身心進行全方位的培養,促使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水平不斷提升,讓學生在未來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并產生巨大的成就。
(作者單位:福建省龍巖市師范附屬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