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文娟 李壯苗 余夢婷 池艷紅 李施恩



[摘要]目的了解腦卒中偏癱患者家屬對良肢位擺放的認知現狀并分析影響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樣選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就診于福建省立醫院神經科、康復科腦卒中后偏癱患者家屬120例為研究對象,使用一般資料調查表、良肢位擺放知識問卷開展調查。運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研究良肢位擺放認知現狀并進行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結果腦卒中偏癱患者家屬良肢位擺放認知總分為(65.89±15.32)分,得分率為71.62%,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患者住院次數、文化程度是腦卒中偏癱患者家屬良肢位擺放認知水平的影響因素。結論腦卒中偏癱患者家屬良肢位擺放認知屬于中等偏上水平。不同年齡、文化程度以及患者住院次數對其具有較大的影響。提示臨床醫護人員在腦卒中患者康復過程中,應對其家屬建立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模式,以調動患者家屬配合康復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關鍵詞]腦卒中;偏癱;家屬;良肢位擺放;認知水平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0616(2021)22-0023-04
Cognitive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ood limb position of family members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YAN? Wenjuan?? LI? Zhuangmiao?? YU? Mengting?? CHI? Yanhong?? LI? Shien
School of Nursing, Fujian University 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jian, Fuzhou 35012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ognitive status of family members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on the good limb position and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Methods A total of 120 family members of hemiplegic patients after stroke who visited th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and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of Fujian Provincial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20 to April 2021 were selected by convenient sampling, and were investigated by general data questionnaire and knowledge questionnaire of good limb position. Un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 was used to study the cognitive status of good limb position, and multiple linear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Results The total score of family members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was (65.89±15.32), and the scoring rate was 71.62%. The results of multiple linear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hospitalization times and educational level we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mily members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Conclusion Family members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have an upper-middle level of understanding of good limb position. Different age, educational level and the number of hospitalizations of patients have great influence. It is suggested that clinical medical staff should establish a targeted health education model for their families during the rehabilitation of stroke patients, so as to arouse the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of their families to cooperate with rehabilitation.
[Key words] Stroke; Hemiplegia; Family members; Good limb position; Cognitive level
目前腦卒中(Stroke)是患者致殘的重要原因之一[1],患者可遺留短暫或永久性功能障礙,最常見的是肢體運動功能障礙,表現為一側肢體偏癱[2]。偏癱患者需進行長期康復治療,但由于醫療資源、經濟條件等限制,80%~90%的患者選擇回歸家庭或社區[3]。因此,照護患者的重任便落在家屬身上,其照護質量直接影響患者的康復結局[4]。良肢位擺放又稱抗痙攣體位,是一種以抑制痙攣、恢復身體機能及改善肢體功能為目的的康復手段,在腦卒中早期康復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5]。正確的良肢位擺放能夠防止患側功能障礙進一步發展,加快患側肢體功能的恢復[6]。隨著康復護理不斷向家庭和社區拓展,了解腦卒中偏癱患者家屬良肢位擺放認知現狀在開展延續性護理工作中意義重大。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腦卒中患者家屬良肢位擺放認知現狀并探索影響因素,為臨床護理人員進行針對性康復指導提供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采用方便抽樣選取120例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就診于福建省立醫院神經科、康復科的腦卒中偏癱患者家屬。納入標準:①符合腦卒中診斷標準[7]并存在肢體偏癱的患者家屬;②直系親屬;③年齡≥18歲;④患者因腦卒中住院次數≥1次并由其直系親屬照顧;⑤具備正常閱讀、溝通及交流能力,能夠獨立或在研究者幫助下完成調查問卷。排除標準:①曾經參加過此類調查研究者;②經解釋后拒絕參加者。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本研究調查問卷參考齊志華等[8]編制的量表修訂而成。修訂后 Cronbach'sα系數為0.920,內容效度為0.658。該量表內容包含:①一般資料調查表;②良肢位擺放知識問卷。其中良肢位擺放知識問卷由8個維度、46個條目構成,設有完全理解、部分理解及不理解三個選項,分別計2分、1分、0分,總分為92分,得分越高表示腦卒中偏癱患者家屬對良肢位擺放認知水平越高。
1.2.2資料收集方法走訪福建省立醫院神經科、康復科,使用統一指導語解釋研究目的,征得研究對象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后,發放問卷并說明填寫方法及注意事項,囑其填寫后當場回收。若發現嚴重錯誤,予以剔除。共發放調查問卷120份,回收有效問卷113份,有效回收率為94.17%。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 SPSS 2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 x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t 檢驗或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n (%)]表示。腦卒中偏癱患者家屬良肢位擺放認知的影響因素采用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腦卒中偏癱患者家屬良肢位擺放認知得分情況
腦卒中偏癱患者家屬良肢位擺放認知得分為(65.89±15.32)分,得分率為71.62%。見表1。
2.2腦卒中偏癱患者家屬人口學資料及其良肢位擺放認知水平的單因素分析
通過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不同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患者住院次數的腦卒中偏癱患者家屬認知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而不同性別、職業、醫保類型的腦卒中偏癱患者家屬認知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2.3腦卒中偏癱患者家屬良肢位擺放認知水平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以良肢位擺放認知總分作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作為自變量,對自變量賦值后進行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自變量賦值見表3。結果顯示,研究對象良肢位擺放認知水平的影響因素為年齡、患者住院次數及文化程度。見表4。
3討論
3.1腦卒中偏癱患者家屬良肢位擺放認知處于中等偏上水平
本研究結果顯示,腦卒中偏癱患者家屬良肢位擺放知識認知情況調查總分為(65.89±15.32)分,與量表總分中間值46分相比較,處于中等偏上水平。通過各維度得分情況可知,偏癱患者家屬在良肢位擺放定義、良肢位擺放原則方面得分率達74.67%、72.08%,而良肢位擺放時機(65.13%)、更換體位周期(70.25%)、三種常見體位擺放(69.50%、61.33%、70.38%)等維度得分率則相對較低。由此可見,隨著腦卒中肢體運動功能康復研究不斷深入,良肢位擺放已成為偏癱患者早期康復的有效治療手段,廣泛應用于臨床[9]。家屬在照護患者時,通過醫護人員的示范、自身的觀察、不斷的實踐,對良肢位擺放形成了一定的認知。但由于臨床尚缺乏對患者家屬進行系統化、專業化的健康指導與培訓,導致其對良肢位擺放知識的認知不全面、不充分,并且可能造成錯誤的認知,這將在很大程度上阻礙患者的康復進程。
在對待學習良肢位擺放態度方面,偏癱患者家屬得分率高達96.38%,表明患者家屬均有強烈的意愿學習如何進行良肢位擺放。研究表明,腦卒中患者家屬的自我價值將在學會解決照顧問題、掌握護理技能中得以體現,而患者家屬產生的積極感受對患者的康復效果具有潛在的增強作用[10]。這提示臨床醫護人員應根據腦卒中發病特點及家屬的照顧需求,有組織、有計劃、系統地針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如開展病友家屬討論會、腦卒中良肢位擺放知識系列講座等,通過建立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為腦卒中患者家屬提供形式多樣的信息交流平臺,加強其對良肢位擺放知識的認知程度[11]。
3.2腦卒中偏癱患者家屬良肢位擺放認知的影響因素分析
本研究通過多元逐步線性回歸分析顯示,年齡、文化程度及患者住院次數進入回歸模型。由此可見,腦卒中偏癱患者家屬良肢位擺放認知影響因素包括年齡、文化程度及患者住院次數。
3.2.1年齡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年齡的腦卒中偏癱患者家屬,其良肢位擺放認知得分不同,主要表現為年齡越大,認知得分越低。根據不同年齡階段良肢位擺放得分情況可知,青年(18~35歲)及中青年(36~50歲)階段得分明顯高于中老年(51~60歲)及老年(>60歲)階段( P <0.05)。分析原因可能是:①隨著年齡的增加,人的身體機能不斷衰退,學習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亦逐漸減弱,加之活動能力的降低,將導致其對良肢位擺放的理解力及執行力下降[12]。②現代社會瞬息萬變,信息更迭飛速,年齡較大的患者家屬,獲取專業知識與信息的及時性、敏銳性不足[13],因此對良肢位擺放表現出較低水平的認知。這提示臨床醫護人員在面對較年長的患者家屬時,應注意使用簡潔明了、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康復指導,以提高其良肢位擺放認知水平。
3.2.2文化程度本研究結果顯示,文化程度是偏癱患者家屬良肢位擺放認知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文化程度為小學及以下的偏癱患者家屬,良肢位擺放認知得分顯著低于文化程度為初中或高中、大專及以上的偏癱患者家屬( P <0.05)。文化程度較高的偏癱患者家屬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了解更多獲取知識的渠道,并具備較好的學習及理解能力[14],因此表現出對良肢位擺放相關知識的掌握更為全面、充分,更愿意采取積極的方式應對患者面臨的康復難題。然而,具備較高文化程度的家屬如患者的子女,普遍存在工作時間、生活照顧精力受限等問題[15],給臨床醫護人員實施針對性健康教育帶來一定的困難。提示臨床醫護人員在進行健康教育時,針對文化程度較高的患者家屬,可根據實際情況與其共同制訂患者康復目標,而文化程度較低的患者家屬,應發掘其優勢并調動家屬參與患者康復的積極性。
3.2.3患者住院次數本研究結果顯示,隨著患者因腦卒中住院次數的增加,患者家屬良肢位擺放認知得分不斷提高。患者住院次數影響著偏癱患者家屬良肢位擺放認知水平,且此類家屬往往是長期照顧者。通過進一步研究發現,即使是不同年齡、文化程度的腦卒中偏癱患者家屬,在患者住院次數增加后,亦在良肢位擺放中表現出較高水平的認知。考慮主要與經驗的積累有關,患者家屬在長期照護過程中,不斷形成、修正其對良肢位擺放的認知,表現為因腦卒中住院次數≥3次的患者,其家屬良肢位擺放認知得分高于住院1次或2次的家屬( P <0.05),但亦可能存在錯誤的良肢位擺放認知。提示臨床醫護人員在對患者家屬進行針對性健康教育時,首先應明確患者的長期照顧者,針對長期照顧者進行良肢位擺放指導,可能獲得更好的效果。
4小結
良肢位擺放是腦卒中患者居家康復的重要手段之一[16]。良肢位管理最佳證據亦表明,針對患者家屬進行良肢位管理健康教育具有重大意義[17]。因此,建議臨床醫護人員在腦卒中偏癱患者入院時,及時了解其長期照顧者的年齡、文化程度、腦卒中康復知識掌握情況及專業知識訴求等基本信息,及時開展針對性健康教育,以調動患者家屬配合康復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①研究對象數量較少且缺乏廣泛性;②僅反映了研究對象在單一時間點的良肢位擺放現狀。今后的研究應擴大樣本量,建議開展多中心、高質量前瞻性研究,對不同時間點腦卒中偏癱患者家屬良肢位擺放認知的影響因素進行深入探索。
[參考文獻]
[1]Virani SS, Alonso A,Aparicio HJ,et al.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21 Update: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Circulation,2021,143(8):e254-e743.
[2]張通,趙軍.中國腦卒中早期康復治療指南[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7,50(6):405-412.
[3]高霓,廖喜琳,黃夢秋,等.腦卒中病人照顧者疲勞感研究現狀[J].護理研究,2020,34(23):4203-4206.
[4]荊瑤,謝娟,費才蓮,等.家屬參與多元化健康教育在老年腦卒中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8,4(12):19-22.
[5]劉高,周鷺,王蕾,等.良肢位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影響的 Meta 分析[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20,6(8):38-44.
[6]孫云煥.良肢位擺放在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康復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1,19(5):101-102.
[7]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中國各類主要腦血管病診斷要點2019[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9,52(9):710-715.
[8]齊志華,吳冬云.護士對腦卒中病人良肢位知識掌握及執行情況調查[J].護理研究,2012,26(7):603-605.
[9]史小英.良肢位擺放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價值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32):52,69.
[10]劉東玲,陳輝,陳靜,等.社區腦卒中主要照顧者積極感受和生活質量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9):5619-5620.
[11]王燕,江萍,陸艷,等.腦卒中肢體偏癱患者照顧者生活質量與家庭功能的關系[J].齊魯護理雜志,2018,24(7):26-28.
[12]童玉梅,魯海峰,鄧小玉,等.社區老年人健康狀況調查與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20,10(20):170-173.
[13]沈葉麗,張立清,牟曉春.健康教育對家屬實施腦卒中患者良肢位擺放的依從性影響[J].護理與康復,2014,13(3):291-292.
[14]程秀鳳.良肢位擺放在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過程中的重要性[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12):93-94.
[15]劉穎.腦卒中偏癱患者良肢位擺放不正確的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9,6(36):4,15.
[16]權帥.腦卒中患者早期家屬宣教及良肢位擺放對后期康復效果的影響[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43):128-129.
[17]李佳梅,陳鴻芳,劉寧,等.腦梗死偏癱患者良肢位管理的最佳證據總結[J].護理學報,2019,26(24):22-27.
(收稿日期:2021-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