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麗
【摘要】在學生的個體成長和發展中,思維能力是學習能力的核心,是深化學生理解、優化學生認知的基礎和前提。在中學數學核心素養中,思維能力是六大核心素養中的重要構成。因此,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既是落實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手段,也是強化學生學習能力的核心措施。本文以核心素養為指導,探索并論述中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措施和策略。
【關鍵詞】中學數學;核心素養;思維能力
自核心素養的概念提出以來,各學科教師都在積極探索如何將核心素養的培養落實到教育教學工作中來,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學科教學也成為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一大重要趨勢。然而,在當前中學數學教學中,部分學生在探索和學習新知時,對教師的依賴性過強。教師為了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為學生展現出系統的數學知識,通過采用講授法的方式協助學生獲取知識。但該方式省略了學生思考、思維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雖然獲得了完整的知識體系,但是在學習過程中,思維能力卻并未得以加強。
一、核心素養視角下的中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現狀
從當前的教育背景和實際的中學數學教學實踐現狀來看,中學生思維能力發展低效的問題及其主要原因體現在如下方面:
(一)缺乏抽象概念建構過程,缺乏縝密思維能力
數學知識的學習,是從認識基礎的數學概念開始的。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更加側重于對學生進行數學規律應用能力的培養、側重于對學生規律性知識綜合應用能力的強化,但是在基礎性的數學概念建構中,所投入的時間相對較少。這種教學現狀下,部分認知能力相對薄弱、數學學習基礎不甚理想的學生,在認識數學概念時便會感到比較吃力。正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缺乏抽象的數學概念建構歷程的學生,其思維中必然會存在漏洞。而數學知識的重要特點之一,便是抽象性和縝密性。在縝密性思維能力的背景下,即便是教師協助學生習得了一定的規律性知識,學生也必然會在應用時因細節問題而出現紕漏,而馬虎大意則被學生歸結為出錯的原因,學生更會因此而感到提升無望。
(二)缺乏規律知識建構過程,邏輯思維能力不強
數學規律和數學定理是數學教學中的核心,教師將教學的側重點也置于該部分內容的教學中。但是,學生在知識建構的過程中,自主加工和演繹、自主推理和演算的過程還有待進一步強化,大量學生在推理、演繹、邏輯運算的過程中缺乏主動積極性。所以,在數學規律性知識的探索中始終難以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大量學生也會因此而感到學習吃力。這種學習現狀下,學生表現出來的明顯特征之一,是對數學規律理解缺乏深刻性,因而在應用中也缺乏相應的靈活性。
(三)新舊知識聯系不夠密切,思維能力缺乏系統性
在數學教學中,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有效契合能夠為學生建構完整、系統的知識網絡,能為學生建構完整的認知結構和系統的認知體系。如今,學生在面對綜合性習題時總是感到無從下手,需要系統知識解決的數學問題讓學生感到十分吃力,這也體現了學生思維能力缺乏一定的系統性。究其原因,學生在新舊知識的學習中,并未能實現知識的有效銜接,進而造就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缺乏綜合性和系統性。
二、核心素養下中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策略
(一)強化概念建立,培養縝密思維
在認識數學概念時,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適度放慢教學的節奏,讓學生在充分感知、判別、概括和抽象的過程中,經歷數學抽象概念的建立過程,以此方式促成學生縝密性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
以《整式》一節內容的教學為例,認識單項式是本部分內容教學的開端。為協助學生認識單項式的概念,教師可從最基礎的數值1認識出發,逐步協助學生認識x、2x、2a、2a?b等單項式。在經歷愈加復雜的單項式中,教師逐步協助學生認識系數、次數,在大量例子呈現中協助學生認識單項式中的系數因子和次數。最終,為鞏固和強化學生對單項式的認識,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采用分類整合、判斷對錯等方式,協助學生在抽象數學概念的建立中獲得縝密性思維能力的有效建構。
(二)引領主動參與,強化邏輯思維
讓學生經歷建構數學知識、獲得規律性探索的過程,能讓學生在推理、演算的過程中獲得邏輯性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為學生提供探索的機會,將規律教學的重點推移到數學規律和定理的建構過程,才能同步提升學生對數學規律和定理的理解深度、提升學生思維的邏輯性。例如,在《有理數的乘方》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中,認識和理解“同底數冪相乘,底數不變,指數相加”是教學重點,同時也是學生學習中的易錯點。為了協助學生深刻理解這一規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2?與2?相乘出發。首先,引導學生結合固有的經驗進行“試錯”,不少學生對二者相乘的結果為26脫口而出。隨即,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展開運算的方式,檢驗自己脫口而出的結果和自己演算后的結果是否相符。這一過程中,學生試錯的歷程讓學生對錯誤的認識產生疑慮。隨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通過類似的計算習題進行演算的方式,讓學生在自己的計算中發現規律,進而總結同底數冪相乘時的真正計算方法。以此方式獲悉的結論和規律,學生既能深度理解,同時思維也能變得更加富有邏輯性。
(三)倡導主動建構,提升系統思維
學生在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能針對性定位于自己認知系統中所存在的不足,更能讓自身認知網絡和知識體系變得更加健全,同時也能增強思維的系統性。對此,教師可以在復習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建構。例如,在《分式》這一單元內容的復習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思維導圖或知識樹的方式展現出本單元內容的知識結構。在不斷地向其中填充知識、建構知識堡壘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系統性也隨之不斷提升,知識體系也就隨著自身的認知系統變得更加立體。此后,學生在知識應用時便不會因之前知識存在的漏洞和銜接不暢問題對數學問題無從下手。
三、結語
思維能力是學生建構知識、解決問題的核心和前提。在數學教學中,解決學生思維能力培養效果不佳的問題,需要學生完整地經歷知識建構的過程,這也是中學數學核心素養所倡導的。針對如今中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效果不佳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強化概念建立、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倡導學生主動建構的方式,讓學生經歷完整的概念建立、規律認識和知識體系完善與建立的過程,培養起縝密思維、邏輯思維和系統思維。
參考文獻:
[1]王亮.把握教學策略? 提升思維能力[J].初中數學教與學,2021(10):9-11.
[2]邱富華.數學教學中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分析[J].高考,2020(36):82-83.
責任編輯? 李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