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生
【摘要】教師職業是一項強度高、壓力大的職業,尤其隨著社會各界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小學教師面臨心智不太成熟的小學生,其所承擔的職業壓力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在持續的高壓環境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嚴重的侵擾,容易出現職業倦怠現象。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其心理狀況直接會影響到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動機。因此,如何緩解小學教師的職業倦怠現象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首先簡要概述職業倦怠的概念,然后分析小學教師出現職業倦怠現象的成因,并提出了相應的應對途徑。
【關鍵詞】小學教師;職業倦怠;現象成因;應對途徑
一、職業倦怠的概念
“職業倦怠”一詞最先是美國臨床心理學家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來的,起初主要是用在研究從事助人職業的工作人員。由于從事助人職業的工作人員需要進行持續的情感輸出,在幫助他人和與他人產生相互聯系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會讓彼此之間的矛盾不斷惡化,從而增加相關工作人員的挫折感,導致工作人員出現情緒低落、成就感不足以及人格解體的狀態。小學教師是教師隊伍中一個特殊的群體。由于他們所教育的對象是6-12歲的兒童,這些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發育尚未成熟,心理比較敏感,很容易受到周遭事物的影響,小學教師需要時刻保持高度的警惕,避免學生發生意外。“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雖然小學教師從事著偉大的工作,但是,某些地區的小學教師依然面對著待遇偏低、工作壓力過大等現實問題,從而導致有的小學教師出現情緒疲勞、工作熱情喪失、成就感不足等職業倦怠現象。
二、小學教師職業倦怠現象的成因
(一)個人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
一些剛從師范大學畢業的年輕教師,他們滿腔熱血,充滿職業信念的投入工作,但是面臨著壓力較大的工作、稚氣的學生、較低的工作報酬和社會地位以及部分無法有效溝通的學生家長等,這些因素都在慢慢耗損年輕教師的職業熱情。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基礎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使得小學教師所面臨的工作壓力不斷增加,而小學教師的薪酬福利并沒有得到相應的提升,當教師的付出與收獲不成正比之后,教師的情緒就會時不時爆發。隨著個人理想與現實生活的矛盾日益凸顯,年輕教師又沒有找到合適的宣泄口,使得他們的職業倦怠感越來越強烈。
(二)理論“應然”與實際“實然”的矛盾
小學教師在參加工作之前經歷了十幾年的學習教育,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所學習的東西都是一些理論知識,教師從書本上所獲得的都是一些理論“應然”,比如一些教育理論、人際交往理論等,這些知識體系都是基于較為理想化的世界。在現實生活中,教師在運用這些知識展開教學的過程或者與學生、家長交往的過程中就會發現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的“實然”存在較大的差距。有些教師雖然理論學習上比其他教師出色許多,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會發現自己可能落后于理論知識不如自己的人,從而對自己十幾年的學習生涯產生質疑,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例如,教師所接受的教育是“素質教育的美好”,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卻發現不管是學生還是家長,他們對學習成績的關心遠遠大于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且還將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教師是否出色的標準,這就導致教師所學習的教育理論與現實產生了較大的差距,素質教育的理想之花很難找到合適的土壤種植,從而加深了教師的職業倦怠感。
(三)成熟與發展之間的矛盾
在教師逐漸適應教育工作后,教師已經形成了固有的教學風格、教學流程和教學模式,但是教育工作又是一項要求不斷創新的工作。雖然固定的教學模式與風格讓教學工作的開展變得更加簡單,但是這種墨守成規的教學習慣也會帶來諸多的問題,比如,教師的思維方式會受到一些影響,形成思維定勢;教師會逐漸感受到自己的工作失去了新鮮感,總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從事著同樣的事情,覺得工作變得非常機械、枯燥,從而產生職業倦怠。一面是教師逐漸走向成熟,對教育工作變得游刃有余;另外一面是要求教師不斷發展,而教師的發展受到了思維定勢的限制,導致成熟與發展之間的矛盾不斷加劇,使得小學教師的身心處于耗竭的狀態。
三、小學教師職業倦怠現象的應對策略
(一)以尊重為前提,提升小學教師的社會地位
以尊重為前提,提升小學教師的社會地位,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第一,教育行政部門要給學生減輕學習負擔,同時也要給小學教師減輕工作量。為了彰顯出對小學教師的尊重,教育行政部門一方面要減輕教師的工作量,另外一方面是要以薪酬的形式來肯定教師的工作成果,不斷縮小城鄉地區的薪酬差距,讓教師受到鼓舞,感受到自己的工作價值;第二,社會各界都應該充分理解教師。當學生出現不良行為、學習成績下滑等問題時,不少家長都將原因歸咎于教師身上,認為是教師不稱職造成的,使得教師所背負著太多的壓力。如果家長能夠給教師更多的寬容與理解,教師就能夠感受到更多的社會關愛,從而提高自身的工作熱情。
(二)以人為本,營造科學民主的學校管理環境
學校的管理制度、管理理念會對教師的情緒產生較大的影響。為了應對小學教師的職業倦怠現象,學校應該轉變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讓學校的管理環境更加人性化。當教師每天面對沉重的工作壓力時,如果偶爾還能夠感受到學校的人文關懷,就會降低焦慮的情緒。通過完善的管理制度,學校所有人都能夠各司其職,各享其權,教師就能夠從紛雜的事物中解脫出來。另外,通過人性化的學校管理環境,教師的訴求能夠及時得到學校的回應,讓教師能夠感受到自己被重視、被需求,從而鼓勵教師應該長期發展下去。
(三)以教育育人為己任,提高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雖然小學教師產生職業倦怠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外界因素的影響,但是自身思想觀念的偏差也是導致教師產生職業倦怠現象的不可忽視的因素。因此,自我疏解對緩解小學教師的職業倦怠是一種有效的途徑。教師面對理想與現實、應然與實然、成熟與發展的矛盾時,教師焦慮的情緒會不斷上升。如果教師能夠不忘初心,堅守自己的職業理想,以教育育人為己任,就能夠逐漸找到排解焦慮情緒的辦法,降低自己的挫敗感,從而走出職業倦怠的困境,提高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參考文獻:
[1]付君偉.高職院校專任教師職業倦怠狀況調查分析[J].河南農業,2021(12):18-20.
[2]楊一鳴,李娜,胡瑩瑩等.中小學教師性格優勢與職業幸福感的關系:基于潛在剖面分析[J].中國特殊教育,2021(3):84-90.
[3]于春波.教師職業倦怠調節瑣談[J].綏化學院學報,2020,40(12):138-139.
責任編輯? 林百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