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美
在新課改背景下,進行讀寫一體化教學是必然趨勢,也是實現語文教學改革以及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途徑。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現狀,從以讀促寫,以寫定讀兩個角度實現讀寫一體化,提升語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一、初中語文教學實現讀寫一體化的原因與現實條件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讀寫一體化教學,主要是從兩個方面來考慮的。首先,從學科教學角度來說,實現讀寫一體化是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及整體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閱讀和寫作作為語文教學最基礎也是最核心的部分,都與語言表達相關,只是閱讀相對來說側重輸入,而寫作則屬于輸出。所以兩者存在著內在聯系,知識內容上也有重合。實現讀寫一體化顯然能夠將兩部分的教學進行有機整合,從而實現對課堂時間的有效利用。其次,則是從學生發展的角度來說,讀寫一體化的教學更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以及對其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讀寫一體化教學很有必要。
至于讀寫一體化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和應用的現實條件,則既有不足的部分,也存在有利的環節。具體來說,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教學存在內在聯系,教師在開展閱讀與寫作教學時,所采用的相似的教學手段能為讀寫一體化的開展創造條件。但教師對讀寫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理解有誤,教學能力有限,學生不具備整體學習的思維和能力等成了限制讀寫一體化模式開展的因素。所以教師需要在當前環境和條件的基礎上進行改革和創新,推動讀寫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現。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實現讀寫一體化教學的途徑
1.通過閱讀活動豐富寫作積累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基礎內容,也是最重要的兩個環節。閱讀和寫作兩個環節中相似的內容和要求就是開展讀寫結合教學的切入點。從以讀促寫這個角度出發,借助閱讀教學活動來實現寫作的積累,是讀寫一體化模式的實現途徑。
具體來說,教師在語文課堂上,需要將閱讀和寫作看作一個整體。首先要在主題上進行整合,確定本節課要講解的文章后,教師要分析其內容、體裁、風格等,然后確定教學主題,并選擇類似的主題讓學生寫作。確定讀寫教學的主題后,教師需要根據寫作要求設計課堂教學任務。假如以內容為主題進行整合,教師需要從素材積累的角度設計課堂學習任務;如果以文章的體裁作為主題進行整合,教師就需要從體裁的特點以及寫作方法、技巧等方面來完成課堂任務的設計。以《濟南的冬天》的教學為例,一般來說,針對這篇文章進行讀寫一體化教學主要從內容出發,以描寫景物為主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把握文章結構和內容的前提下,分析其中景物描寫比較出彩的句子和段落,并讓學生摘抄。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入課外閱讀文章,豐富學生的素材積累,使他們在寫作贊美家鄉景物或感受大自然等主題的作文時,具備豐富的寫作素材。這種以讀促寫的教學方法,能夠解決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無話可說的問題,幫助學生提升寫作能力。
2.借助寫作訓練,強化閱讀理解能力
在實現讀寫一體化的過程中,除了以讀促寫外,還可以從以寫定讀的角度展開。以寫定讀,就是以寫作教學為基礎,從寫作出發,實現閱讀教學的提升。具體來說,就是教師先確定寫作主題和要求,然后選擇閱讀的文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借助閱讀實例講解寫作技巧以及方法,同時借助寫作練習強化學生對文章結構以及語言特點的把握。
例如,指導寫作“春節趣事”這一主題時,教師就可以選擇《云南的歌會》這篇文章作為閱讀素材。課堂上,教師可以先對文章進行分析和講解,對文章的寫作風格以及表達特點進行分析,引導學生掌握用事件來表達情感這種寫作方式和風格。然后,教師可以設計以春節為主題的短篇仿寫或者續寫活動,并以小組或班級為單位,進行作文分享和討論。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會對借活動描寫表達感情的方式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從而提高寫作練習的質量。所以這種借助寫作練習實現對閱讀文章寫作特點以及表達方式深入理解和掌握的方式,也是實現讀寫一體化的有效途徑。
實現讀寫一體化不僅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也是素質教育理念下實現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和全面發展的要求。所以,教師可以將閱讀和寫作整合起來,從內容以及方法、技巧等多個角度實現兩者的結合,使讀寫一體化成為可能,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