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淑艷
分層教學是在新教改、新課標背景下廣為流行的一種教學方式,其核心是“因材施教”。要做好分層施教需要從多個方面著手,實施科學分層、分層授課、分層練習、分層考核,形成完整的分層教學體系,改善作文教學現狀。
本文圍繞初中階段的作文教學展開分析,從科學分層、分層授課、作業分層以及考核分層等四個方面,闡述分層施教的具體實施策略,力求改善當下作文教學低效低能的問題,提升作文教學效率。
一、深入了解,科學分層
科學分層是作文分層教學的前提和基礎。為確保分層的科學性,教師需深入了解學生,具體需要了解以下幾點:第一,素材積累情況。素材是寫作的重要支撐,豐富的素材可以讓學生更流暢地寫作,了解學生的素材積累情況,能為分層教學提供依據。第二,想象力與聯想意識。寫作題材多種多樣,絕大多數需要學生適度地想象與聯想,想象力豐富的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內容更充實、更新穎。了解學生的想象與聯想能力,能為分層提供參考。第三,遣詞造句能力。遣詞造句是寫作的基礎,這一能力強的學生寫作時的詞匯運用更恰當,語言銜接更順暢,對此項能力摸底,能為科學分層提供依據。當然,還有很多需要了解,如思維能力、閱讀能力,等等,教師可通過一些簡單測試或與學生交談,對學生寫作能力摸底排查,為科學分層做鋪墊。
二、巧妙設計,分層授課
分層授課是分層教學最關鍵的環節,也是最難落實的環節。因為當前的教學仍然是統一班級、統一授課,進行分層授課不太現實,一方面授課強度增大,教師工作量驟增;另一方面學生在差別對待中心理可能會出現排斥、厭惡情緒,導致分層施教的負面效果大于正面效果。這些問題,可通過巧妙的教學設計解決,打破教學條件及環境的束縛。具體如下:第一,寫作內容方面,可根據教材給出的寫作內容,對班級學生的層次分布、興趣分布進行適度拓展和優化,在教學內容上體現層次性;第二,問題設置方面,通過層次化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構建寫作框架,達到分層引導學生寫作的目的,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寫作指導需求;第三,教學活動方面,靈活設置教學活動實現分層教學,如運用情境教學法幫助學生打開寫作思路,運用合作學習法解決學生素材短缺的問題等,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授課分層。
三、自主開放,分層練習
分層教學也要將練習環節分層。傳統的寫作練習通常是統一主題、統一難度的,導致在完成作業方面,會出現一部分認為很難,另一部分卻覺得很容易的現象,導致寫作訓練的效果不理想。為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進行寫作練習的分層,進行開放式的寫作訓練,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機會。當然,對于那些難以選擇的學生,教師需結合他們的實際情況助其選擇,使他們能夠選擇適配自己的練習,從而提升寫作能力。以“學寫讀后感”為例,一些學生的閱讀量少,一時難以選出合適的寫作對象,不知從何處下筆。對此,教師可將讀后感改為觀后感,與學生探討他們看過的電影,讓他們寫觀后感。為保證寫作的順利推進,教師可事先組織相應的探討交流活動,給學生自由交流的時間和空間,保證寫作訓練的實效性。
四、開放設題,分層考核
教學考核作為教學的重要環節要與教學同步更新。為確保分層教學的全面落實,教師應積極改革教學考核環節,實施分層考核,力爭與分層施教相匹配,做到考查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傳統的教學模式下,作文都是統一主題、統一材料的,這也是學生寫作出現千篇一律問題的重要原因。為解決這一問題,可布置開放式的作文題目,如設立難度不同的寫作主題,或設置不同題材的作文題目,讓學生自主選擇寫作。讓學生選取擅長的、有話可寫的主題寫作,能夠有效解決無話可說、內容空洞的問題。例如,布置作文題目時將原本的“假如我是警察”換為“假如我是_________ ”;將“我眼中的家鄉”換為“我眼中的_________”;將“與書同行”換為“與_________同行”等。這樣設置開放式的作文題目,給學生以自主選擇的機會,讓學生運用擅長的文體寫作,能達到分層考核的目的。
落實分層次教學就是落實“因材施教”,其對學生個性化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為確保分層教學的順利推進,教師要到學生中去,了解學生的各方面情況,科學分層。同時,還要巧妙設計教學計劃,確保分層授課得以順利開展。另外,還要做好寫作練習的分層,鞏固學習成果,更要做好教學考核的分層,檢驗教學成果,促進教學質效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