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學,很多教師側重“考什么”就“學什么”,應試教育主導著課堂教學,很多教學活動都傾向于“低階思維”和“標準答案”,所以寫作訓練重視寫作技巧,學生的學習方式偏向于死記硬背和套用模板,這對學生的長遠發展非常不利。初中作文教學,必須旗幟鮮明地推進“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摒棄“找分”“應試”的作文思維,從學生的發展角度出發,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因此,初中作文教學必須進行根本上的改革,重視“高階作文思維能力”的培養。
一、“高階思維”作文教學與傳統作文教學的差異
培養高階思維的課堂相對于傳統的課堂教學需要進行重心轉移與內容再構的變革。高階作文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的思想感悟和個性發展,寫作強調創造性,體現個性特點。傳統的作文教學采用教師示范、作文評講、佳作欣賞等手段,側重技巧的傳授與掌握,這樣的方式局限了學生的思維,讓他們“跳”不出自己狹隘的認知,導致作文格式統一,立意相同或相近。與傳統的作文教學相比,“高階作文”具有以下特點:
1.“高階思維”作文教學實現了從教師控制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主體的轉換
“高階思維”作文教學需要徹底改變傳統的作文教學方式,解除教師對教學的控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體驗,讓他們結合寫作主題,寫自己所想,表達真情實感,而不是套作、抄襲。“高階思維”作文教學,教師要以學生的自主寫作為中心,要讓學生打開思路,參與文章結構的建構,使寫出來的作文既要有技巧,更要真實。
2.“高階思維”作文教學實現了從注重作文質量到關注學生情感體驗的轉換
“高階思維”作文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張讓學生自主寫作,表達真情實感,寫“真”作文。教師也要從關注作文質量轉變為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營造生活環境以及積累寫作素材等。在作文教學中,教師的關注重點應該是寫作素材的整合,寫作思維的引導,寫作方法的指導等。目標是將寫作過程呈現出來,確保學生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細節描寫,并能進行更深層次的思維活動,關注自身價值觀的建立,讓學生自覺吸收知識的“營養”,實現自我成長。
3.“高階思維”作文教學實現了以開放性作文訓練替代傳統封閉性訓練的轉變
在傳統的作文教學中,很多教師會反復強調作文立意要與主題統一,會給學生的素材選擇規定范圍,這樣寫出來的作文往往結構合理,素材具有典型性,但文章卻是孤立的、封閉的、單一的,作文千人一面,毫無個性可言。這是因為作文教學忽略了與真實生活情境的聯系,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很難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反思、批判、創新等思維活動中,這樣的作文枯燥無味,缺少真情實感。教師應將傳統的封閉式作文訓練轉變為開放性作文,拓展寫作思路,采取自主命題、半命題作文等形式,使素材的選擇多樣化,讓學生選擇自己想寫的角度,給他們提供廣闊的空間,不拘一格,體現作文的個性化。
二、“高階思維”作文的教學目標
“高階思維”作文的課堂教學應以分析、評價和創造為教學目標,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不能局限于素材收集、寫作技巧鍛煉等表面功夫,還應著力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思考力、反思力、批判力等綜合能力。在培育教學目標方面,教師不妨從以下幾點入手:
1.作文教學目標的設定
高階作文教學,教師先要確定教學目標,從目標入手培養學生駕馭寫作素材的能力。要告訴學生在寫作之前要明確寫什么,結合寫作主題選擇恰當的素材,解決寫作內容空洞的問題。并且還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習規律等對寫作目標進行調整,幫助學生構建寫作框架。教師還要結合學生可能寫作的幾個方面,對學生的思想、情感狀態、認知能力等方面進行判斷,并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目標設定完畢,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還需要價值引領,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以及辨別是非的能力。
2.作文素材的選擇
高階作文教學,不需要對素材選擇進行條條框框的限制,要引導學生觀察和感悟生活,從實際生活入手,發現生活中豐富多彩的寫作素材,抓住事物的特征,表達自身的感受和認識,要注重自身的獨特體驗,寫自己想要表達的觀點,不能胡編亂造,也不能不切實際,要從鮮活的生活中取材,真正做到寫“真”文,做“真”人,而且表達還要力求有創意。除此之外,作文素材的選擇還要多視角、全方面進行,平時要注重積累,也可以真實的生活事件為基礎適度進行藝術加工,使素材更典型,更具可讀性。此外,還要引導學生結合要求進行創造性寫作。
3.師生對作文的評價
作文評價是“高階思維”作文訓練必不可少的核心環節,要求打破固有的評價模式,另辟蹊徑,再現情景,深度設計,深度解讀。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自我評價,然后再組織同學互評。因為“高階思維”的課堂,學生是主體,教師不能一人主宰課堂,獨占話語權,也不能讓“精英學生”霸占話語權,要給所有學生同等的評價權利。至于教師,則要做好總結與概括,針對學生的評價進行點評,對作文的選材、遣詞造句、寫作技巧運用等方面提出意見,要積極鼓勵,指出不足,為評價活動的順利推進保駕護航。
4.運用“表現性評價”法,重視創作的過程,推動“高階思維”教學
“表現性”評價法不僅適用于作文教學,在閱讀和其他方面也有重要的指導性作用。 “表現性評價”即讓學生在真實或模擬的生活環境中,運用先前獲得的知識解決某個新問題或創造某種東西,以考查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了解他們解決問題、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方面的能力。在作文教學中,教師不妨靈活運用此法。
總之,教師要通過深度作文設計,深度課堂教學,最后達到深度寫作的目的,從而實現“高階思維”的作文教學,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本文為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初中作文高階思維培育的實踐研究”階段性成果。立項編號:D/2020/02/333;主持人:趙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