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娜

摘 要:隨著高職院校對百萬擴招政策的積極響應,新形勢下,高職院校的教學工作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和挑戰,尤其是面臨生源復雜、教師不足、組織困難等諸多問題。文章立足超星平臺帶來的信息化教學管理便利,提出加強頂層設計、實施過程監督、開發課程資源策略,探索教學模式改革的新路徑。
關鍵詞:百萬擴招;超星平臺;教學模式
0 引言
近年來,社會各行各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中國職業教育承擔著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重任,地位尤顯凸出。2019年3月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明確要求:改革完善現有的高職院校考試招生辦法, 讓更多有求學意愿的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報考高職,中國高職2019年大規模擴招100萬人[1]。
全國各地積極響應號召,紛紛轉變招生思路,研究制訂招生政策,廣泛宣傳、拓寬招生路徑、創新招生辦法,讓高職擴招工作落在了實處。“百萬擴招”初步解決了“如何招”的問題。高職擴招學生的來源復雜,個體差異大,入學后如何進行有效管理并開展教學工作,使其順利完成學業,符合社會需求,“如何教”是目前高等職業教育需要面對的新課題。
1 高職院校百萬擴招教學工作中的困境
1.1 生源呈多樣化,文化基礎薄弱
百萬擴招加快了我國高職教育普及化的步伐,生源結構呈現多樣化化、復雜化趨勢,擴招學生大部分來自于退役軍人和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新型職業農民等群體,生源質量普遍存在文化知識基礎薄弱、缺少學習興趣、學習精力不足、學習能力較差等缺點。此外,這四類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目的,學習能力也存在很大差異[2]。在這種情況下,高職院校“百萬擴招”學生的教學應著重關注社會學生個性化教學,分類施教,因材施教,以及學習基礎的構建。
1.2 “雙高”實施緊迫,教師結構不均
“雙高計劃”是落實“職教20條”的重要舉措,目標是引領高職院校頂層設計,培養品格高尚、技能高超的高技能人才,從而滿足新時代國家戰略對技能人才的緊迫需要。高職院校要實現“雙高計劃”既定目標必須進行深層次的內部治理與改革,高質量發展要求亟須高質量資源的及時跟進。
目前,高職院校現有教師大多是沒有企業實踐經驗的應屆畢業生,高職院校實施“雙高計劃”培養合格的技術技能人才,需要聘請社會上的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來校任教,需要大量奮戰在教學一線的雙師型教師。同時,高職院校需要及時加強教師基礎知識、實踐技能、學生管理等方面的培訓。
1.3 教學組織困難,教學模式陳舊
擴招生的教學組織難度較大,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擴招生不僅僅是高職院校學生,還扮演著父母、子女、丈夫/妻子、單位職工等多重角色,學習時間和學習精力都難以保障。二是擴招生學習目的不盡相同,部分學生是為了提高技能水平實現再就業,部分學生是為了獲得所需的大專學歷,也有的是為了圓夢大學、彌補人生遺憾等。三是擴招生具有一定的社會閱歷和工作經驗,各項學習任務的執行會存在選擇和評價性。
在百萬擴招的背景下,高職院校現有的教學模式陳舊,已經難以滿足實際要求,主要體現在培養方法一刀切和考核評價形式單一。目前,高職院校擴招后生源結構復雜,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并未落實分類教學、因材施教,即針對不同知識背景的學生設置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方案,準備不同的教學內容,傳統的理論知識教學已經不能適應這類學生的培養要求。再者,學生的考核方式仍然局限于傳統的成績量化考核,即學生考試成績的評定,對于一些難以量化的考核項目較為漠視,如學生的技術技能的提升狀況與情感價值觀的培養等,這種評價會使教學流于形式,難以適應對新型技能人才的綜合評價和培養。
2?百萬擴招背景下基于超星平臺的教學模式
2019年12月下旬,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擴招后高職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導各地各職業院校主動適應高職擴招新要求,提出以學情分析為基礎,以培養方案為關鍵,以教師主導為重點,以管理創新為突破,以信息技術應用為手段,確保“教好”“學好”“管好”,培養品德高尚的高技能人才[3]。
2.1 加強教學頂層設計,靈活轉變授課形式
在百萬擴招的背景下,高職院校生源呈現多元化和復雜化的趨勢,應該根據不同生源,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考慮大部分學生工讀矛盾,靈活設置學習時間和學習方式, 發揮分類施教、因材施教,運用彈性學期制等適合成人特點的教學模式[4]。
傳統的班級授課模式顯然不能適應目前擴招學生的情況,高職院校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線上授課,利用周末或者晚上時間集中開展實訓教學,為廣大非傳統生源提供方便。筆者以超星平臺為例,學生可以利用空閑時間利用電腦(見圖1)手機進行隨時隨地的碎片化學習。
2.2? 積極調整課程結構,加強學習過程監督
面對擴招下非傳統生源,高職院校要積極推行國家倡導的1+X證書制度和學分銀行制。其中,“1”即指學歷證書,“X”指的是各種社會職業所需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針對學生的不同需求,高職院校應當積極調整課程結構,實現學歷教育和技能教育之間的有機銜接與融合。尤其是在課程設置上,要區分清楚學歷教育和技能培訓,學生可根據實際需求靈活選學課程。同時,院校要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努力推動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實現合理認定、積累和轉換。例如對于已經獲得一些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學生,可根據相關制度免修部分專業課程,學生在完成其他課程的學習后,取得學歷證書。對于取得高職相應畢業證書的學生,在考取相應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時,依規可免試部分內容。
另外,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要利用超星平臺加強監督,根據學生的學習記錄、章節測試。學習進度及時進行學業反饋和預警,以保證學生合理安排工作和學習時間,順利完成學業。
2.3? 大力開發精品課程,實現優質資源共享
面對擴招對高職教育帶來的沖擊,奮戰在一線的教師要主動轉變固有的教學觀念,打破傳統教學手段,利用信息技術、多媒體手段,充分挖掘專業理論知識創建網絡課程,實現資源共享,這樣能夠很好地解決目前擴招形勢下教師結構失衡的問題。學生可以登錄超星學習平臺學習提前錄制好的精品課程,技術人員也可以根據學生需要及時調整、發布課程資源。同時,院校要想方設法改進和創新考核評價方式,靈活安排考試和考核工作,方便擴招生的學習和生活,有效引導多元化評價路徑。
3 ?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百萬擴招政策落地生根,高職院校迎來了大展身手的時機,也面臨生源、師資與教學方面的困境和挑戰。筆者嘗試探索應用信息化教學管理平臺-超星平臺,轉變傳統教學模式,使課程結構、教學組織、課程資源實現最優化,為擴招背景下的高職教育教學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龔添妙.百萬擴招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學管理的挑戰與變革[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20(5):22-26.
[2]肖興.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創新對策探索[J].大眾標準化,2020(12):215-216.
[3]教育部.關于做好擴招后高職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J].大視野,2020(1):8.
[4]常貴想.“百萬擴招”背景下的高職生教學與管理[J].河南教育(職成教),2020(5):32-34.
(編輯 王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