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卓莉
摘 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貫通于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百年奮斗成功的重要經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有其歷史的必然性,是由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和解決中國現實問題的需要決定的,在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征程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必須堅持問題意識為導向的科學方法,還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高度的理論自覺。
關鍵詞:建黨百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創新
中圖分類號:A8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21)08-0014-03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們黨的靈魂和旗幟”,同時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結底就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闡明了馬克思主義對中國共產黨發展的重要價值與意義,這既是對我黨百年歷史發展的經驗總結,也是對我黨百年歷史發展的規律的概括,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可以說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在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中,必須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客觀必然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指用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堅守中華文化立場,不斷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的過程。這里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方法分析中國的實際;另一方面對中國的實踐進行理論概括和升華,把中國經驗上升為理論。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有其歷史的必然性。第一,由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質和內在要求決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論本質和內在要求在于其科學性、實踐性和發展性。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的理論,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發展趨勢,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從馬克思揭示人類發展社會規律和趨勢而言,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是指人類社會發展的內在的本質和必然的聯系,這些本質和必然的聯系是通過紛繁復雜的非本質聯系和偶然性體現出來的,因此對于人類社會的本質的聯系和一般規律的認識、把握乃至運用都要放到具體的社會發展和聯系中,在具體的、復雜的偶然聯系中去發現、掌握、運用其背后的必然聯系和一般規律性。中國革命和建設選擇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也是歷史的必然,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就是一部屈辱的歷史,外敵發動數次侵略戰爭,中華民族陷于危機之中,當時的許多階級輪番登上歷史舞臺,農民階級、地主階級的改良派、資產階級的改良派、革命派等,都沒有取得革命的勝利,原因之一就是沒有科學的理論指導,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把馬列主義送到中國,成為共產黨的指導理論,這是黨成立的思想前提,可以說,沒有馬克思主義就沒有中國共產黨,但馬克思主義雖然科學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但是由于時空的限定以及各國具體的實際的不同,在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實踐就有所不同,各個國家的歷史沿革、現實實際、階級構成以及國際背景等等都是有差異和區別的,因此,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就會表現出不同的視角和維度,就中國而言,就必須中國化。從馬克思主義給我們提供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而言,這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中國共產黨在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的重要的思想武器,中國共產黨運用這一科學的方法對中國社會發展不同時期的不同實踐和時代特征進行科學的分析與研判,實現指導中國社會發展的理論的創新。同時,馬克思主義作為真理性的理論,是在社會主義革命的實踐基礎上形成的,也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得到檢驗、豐富、完善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只有在指導具體的革命和實踐活動中才能不斷地得到深化發展。第二,由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現實需要決定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就是不斷解決中國的重大的實際問題,在每一個階段都有復雜的、變化的實際特點,面臨的問題和背景都是不同的,又沒有現成的經驗去復制,需要有科學的理論去指導,同時又需要把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經驗以及規律進行升華和理論概括。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依據
中國共產黨百年發展的成功經驗就是堅持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去指導革命、建設和改革,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和強起來的歷史飛躍。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開創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先河。毛澤東在1938年最早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他認為馬克思主義都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具體的馬克思主義就是要把馬克思主義運用到中國的具體環境當中,并且通過民族的形式表現出來,既包括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具體內容,也涵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表現形式。早在1930年毛澤東寫了著名的《反對本本主義》,針對當時黨內的本本主義,指出了馬克思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中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革命的條件和國內的形勢有其自身的特點,既不同于馬克思恩格斯所描述的社會主義革命的背景,也與當時的蘇聯社會主義革命的背景不同。我們黨在革命時期,經歷過走俄國革命道路的深刻教訓,在實踐中得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的真理和經驗。并在實踐中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理論飛躍。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國如何走社會主義道路也是一個全新的課題,馬克思雖然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出了兩個必然: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但是在實踐中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沒有也不可能有現成的答案,我們一方面參照蘇聯的經驗另一方面也依據中國的實際國情對社會主義道路和建設進行了探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也走了彎路、經歷了曲折;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我國走上了一條改革發展之路。黨把馬克思主義與我國的改革開放的實際相結合,形成了鄧小平理論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理論飛躍。鄧小平理論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重大的理論和實踐課題,全面回答了社會主義的本質以及社會主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的問題,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提出了許多對于社會主義認識的新觀點、新思想、新理念。闡明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和生產力的必然關系,明確了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同時把改革作為社會主義發展的根本動力和出路、提出人民共同富裕的價值標準、科學判定我國所處的歷史發展階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提出了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論、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一國兩制”解決祖國的統一事業等等,這些理論基于中國社會發展的現實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分析形成的。以鄧小平理論作為指導思想,我國走上了富裕之路,綜合國力極大提高。進入21世紀,世情、黨情、國情都發生了變化,雖然國家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的主題,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的趨勢日益突顯,但是國際上社會主義運動處于低潮,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對我們黨的執政帶來了嚴峻的考驗,江澤民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的時代課題。胡錦濤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出科學發展觀,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方式進行了反思與總結,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發展和怎樣實現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理論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分析了當前國際、國內的形勢,指出:世界格局正處在加快演變的歷史進程中,在國際國內產生了大量的現實問題,急需我們去發現和解決,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最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又一次理論飛躍,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思想指南。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現實路徑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既有其理論的必然性,又是我們黨百年歷史的成功經驗,在新征程中,我們必須持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使這個古老的東方大國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奇跡。”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征程中,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必須繼續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在我黨的歷史上第一次把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確立為根本制度,這是一個重大的制度創新,這是由馬克思主義的頂層覆蓋性、全域指導性和全局指導性的地位所決定的。這個根本制度是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基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深厚支撐,在中國共產黨黨章和我國的憲法中都明確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指導地位。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最根本的就是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武裝全黨,在當前就是要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不斷完善學習制度,我們黨自成立以來就非常重視馬克思主義的學習,重視黨的理論和思想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制度更加具體、多樣化。針對不同的群體設置不同的學習方式,針對廣大黨員干部,利用網絡平臺諸如學習強國、龍江干部教育、極光新聞等進行學習、量化考核;針對領導干部建立了中心組學習制度;針對學生,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體系;針對黨員強化理論學習和宗旨教育等等,完善學習制度就必須運用好各種學習平臺,加強監督和考核,把黨的思想建設落到實處。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還要完善工作制度。在2020年《黨委(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中,明確了意識形態工作責任的范圍和內容,特別增加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和加強改進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兩項內容。為了推動意識形態工作責任的實施,在相關領域制定了具體的工作條例,旨在推動實際工作的展開、貫徹和實施。如在《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條例》當中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黨性教育課程都有了明確的量化規定;2019年頒布實施的《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條例》、在建黨一百周年之際,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等等,都把鞏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指導作為根本任務;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還要堅持和完善領導責任。全面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在2020年《黨委(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中,對加強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責任進行了全面的規定,包括問責、追責、納入目標考核以及干部提拔等等,強化意識形態責任制的制度保障,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還要反對各種錯誤思潮和傾向。縱觀黨的歷史,我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都是在同各種錯誤思潮斗爭中進行的,主要是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和實際工作相脫離,片面強調和夸大某一方面而導致。在當前在理論界也存在各種錯誤思潮,首先就是對待馬克思主義的錯誤態度,認為馬克思主義過時論、馬克思主義在有的領域被邊緣化、空泛化和標簽化。還有的人用西方理論取代馬克思主義,不知不覺成了西方理論的吹鼓手。還有就是理論界的一些錯誤思潮:新自由主義、普世價值論、民主社會主義等,其中特別要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打著理性反思、尋找真相、重新評價的旗號,通過否定領袖、抹黑英雄、歪曲歷史的手段,來對黨和社會主義進行攻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虛無主義的要害就是要否定黨的領導、否定馬克思主義、否定社會主義制度,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必須反對歷史虛無主義。蘇聯解體之前,也是歷史虛無主義盛行。古人有云:欲去其國,必先去史。第二,堅持問題意識為導向的根本方法。從實踐和歷史的維度上看,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實現的每一次理論飛躍,都是在解決中國實際問題基礎上實現的,馬克思主義就是在解決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的現實問題過程中實現了中國化,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問題意識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現實起點。堅持問題意識為導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因為問題意識是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具體體現,從辯證法的角度看,問題意識,就是矛盾分析的方法,正如毛澤東所說:“什么叫問題?問題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沒有解決的矛盾,哪里就有問題。”但是,事物的矛盾又是復雜的,作為統攬全局的黨,必須要善于在紛繁復雜的問題中抓住根本問題,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這是衡量一個政黨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標志。在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發展進程中,我們黨都非常注重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武裝全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曾經寫下《矛盾論》和《實踐論》的哲學名著,在改革開放之初的真理標準大討論也為改革開放做了理論的先導。習近平總書記更加強調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黨的領導干部必須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看家本領,指出“黨的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原原本本學習和研讀經典著作,努力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自己的看家本領,堅定理想信念,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提高戰略思維能力、綜合決策能力、駕馭全局能力,團結帶領人民不斷書寫改革開放歷史新篇章。”并且形成了一系列的科學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為我們黨處理各種復雜的矛盾關系,提供了科學指導。堅持問題意識為導向,還必須堅持調查研究。調查研究是發現問題的重要途徑。毛澤東曾經做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科學論斷。習近平總書記也非常重視調查研究,指出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傳家寶,并且發表了《談談實事求是》的名篇,對調查研究的重要性、調查研究的方法、調查研究的制度化做了全面闡述,只有實實在在地進行調查研究才能真正發現問題,并且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研究、思考、確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舉措,必須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要下功夫查找突出問題和現實困難,為方案制定接地氣、攢底氣”,不僅提出把調查研究作為黨的領導干部的基本功,而且要求調查研究要經常化、制度化。第三,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高度理論自覺。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建黨一百周年紀念大會上指出:“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堅持實事求是,從中國實際出發,洞察時代大勢,把握歷史主動,進行艱辛探索,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指導中國人民不斷推進偉大社會革命。”這里的“堅持”“洞察”“把握”“推進”等,彰顯了我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自覺。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都曾經指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方法,而不是教條。恩格斯曾經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提供研究使用的方法”,1985年鄧小平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馬克思主義理論從來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它要求人們根據它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不斷結合變化著的實際,探索解決新問題的答案,從而也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中國共產黨在百年歷史發展中一直堅守和踐行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的方法而不是理論中的教條,靈活運用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積極推動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擔當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責任。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是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體。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哲學科學工作會議上要求:“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繼續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并指出:“我國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自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自覺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貫穿研究和教學全過程,轉化為清醒的理論自覺、堅定的政治信念、科學的思維方法。”第四,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必須堅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毛澤東很早就指出不僅包括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化,也包括馬克思主義的民族化,用中國的形式表現出來。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方法具體化為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鄧小平發展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了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這里的文化自信的源泉就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它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自身特點的思想體系和智慧,我們要從中汲取營養和智慧,“要圍繞我國和世界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著力提出能夠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方案。”
(作者系中共哈爾濱市委黨校哲學教研部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