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芬
【摘要】當前較多幼兒園的游戲區未能有效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促進幼兒進行深度學習,使游戲區的價值和作用未充分發揮出來,這對幼兒階段的教育工作來說,無疑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缺失。下面,筆者將針對游戲區中幼兒深度學習的現狀進行較為詳盡的闡述,并提出具有針對性和建設性的意見。
【關鍵詞】游戲區;深度學習;幼兒教育
幼兒階段的教育工作屬于基礎性教育,如果教師能夠提高幼兒教育教學活動質量,就能有效夯實幼兒的學習基礎,對幼兒的成長和后續的課程學習都是尤為重要的。在幼兒階段的教育工作中,游戲是幼兒園課程建設的主要內容和基本內容,能夠幫助幼兒獲得相關的知識和能力,同時可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利用游戲區引導幼兒進行深度學習是以幼兒為主體開展的教育教學活動,能使幼兒在游戲區活動中完成深度學習任務,促使幼兒教育目標得以深入貫徹和真正落實,同時對幼兒的學習和成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和意義。
一、幼兒園游戲區的活動現狀
(一)環境受限——游戲區時空與材料支持不足
幼兒園游戲區環境的創設,有助于幼兒實現深度學習,但當前幼兒園游戲區活動的開展受環境的影響較大。比如,游戲區空間密度較低,過于擁擠,勢必限制幼兒間的游戲互動和行為交往,甚至會引發幼兒之間的矛盾沖突;游戲區空間設計比較單調、缺乏創意,無法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無法使其在游戲中進行深度學習;游戲區玩具單一,材料數量不足,更新不及時,無法產生足夠的吸引力,引起幼兒的好奇心;玩具材料的投放過于粗放和簡單,缺乏層次性和挑戰性等。受以上因素影響,教師安排幼兒在游戲區進行游戲活動,看上去井然有序,但很多幼兒都在“假玩”[1],是為了達到教師的要求而玩,這與幼兒園游戲區教育活動的最終目的相違背,深度學習也就無從談起,長此以往,勢必影響幼兒的個人成長及整個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被動游戲——幼兒能力與經驗不足
筆者進行實際的調查研究后發現,傳統的幼兒園教育中的游戲區的活動多是以教師為主體,這雖能夠保障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安全性和整體活動的有序性,但是對幼兒的身心發育產生了很大的限制作用,使幼兒長期處于“被動游戲”的狀態,而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幼兒的知識、能力和經驗不足。比如,一些情境類游戲中,有一定的動態人物,如王子、公主等,也有一定的靜態角色。在以教師為主導的游戲活動組織過程中,教師未能從幼兒的角度進行情境游戲的角色分配,也沒有將動態角色與靜態角色在幼兒間進行互換,導致部分幼兒長期以不喜歡的角色進行游戲,這種游戲學習方式是難以引導幼兒向深度學習的方向發展的。不難看出,幼兒游戲過程由教師掌控和安排固然有序,但幼兒并沒有良好的自主開展游戲的體驗,長此以往,幼兒的心理必然會受到傷害,甚至會使幼兒出現不喜歡在幼兒園學習的情況。
(三)大人權威——教師綜合素質有限
目前,很多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相對不高,不能靈活運用幼兒教育教學理論,以“經驗主義”為指導,利用自身的“大人權威”開展相關的游戲教育活動。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與幼兒之間的溝通就會出現問題,甚至部分幼兒在實際的游戲過程中即使出現了問題也不敢與教師進行交流。這使幼兒與教師之間的“孤島”現象更加嚴重,而二者的割裂會使幼兒園游戲區活動浮于表面,難以將其主要作用和價值完全地發揮出來,達到以游戲促進深度學習的目的。
二、游戲區引發幼兒深度學習的有效策略
(一)實現游戲區中的幼兒本位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及課程游戲化理念中都提到了要以幼兒為主體進行教育,要支持、引發幼兒深度學習。為了實現這一點,教師在游戲區活動的組織和開展中,應與幼兒進行商討,詢問幼兒真正喜歡的材料和游戲,以幼兒為中心來創設情境和設計游戲。教師也可以與家長溝通合作,使相關游戲活動主題和游戲材料更加豐富,這樣能提升幼兒參與游戲區活動的興趣,是實現游戲區引發幼兒深度學習探索的重要前提。在這一過程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等都能夠得到有效培養[2]。
譬如,結合大班幼兒喜歡玩橡皮泥的特點,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美工游戲活動,在游戲過程中減少對幼兒的各種限制,只需要設置一個比較大的主題,如春天景色、冬日景色等,使幼兒主動與周圍的伙伴進行交流、討論,而整體討論都圍繞這個主題進行,因此很少出現偏離主題的現象。當觀察到幼兒討論和創作出現困難時,教師可以適時介入活動,為幼兒提供相應的支持、引導與幫助,指導他們解決困難,繼續深入學習、探索。比如,幼兒在戲水活動區開展游戲時,發現在水池中有一個洞,于是討論起這個洞的深度,并遇到了困難。這時,教師可以詢問幼兒:“可以用什么伸進去測量一下嗎?”幼兒受到啟發后找來樹枝,當一根樹枝伸進去時發現不夠長,于是又找來一根樹枝進行連接,最終得到這個洞的一端到另一端的距離,也就是這個洞的深度。這樣,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從淺度學習向深度學習過渡,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也讓深度學習效果得到了保障。
(二)挖掘幼兒游戲區的活動潛能
雖然幼兒的身心發育還不夠成熟,但是這同時也代表幼兒的潛能是無限的,因此,在通過游戲區活動引發幼兒深度學習和探索的過程中,教師應營造良好的游戲環境,善用游戲組織方式和游戲內容,啟迪幼兒的心智,充分挖掘幼兒的潛能,進而使其獲得全面發展。為了使游戲區活動引發幼兒對深度學習的探索,教師需重視游戲區中材料的投放,且向游戲區投放的材料不能過于簡單,需要投放一定的開放性比較強的游戲材料,如經常看見的報紙、紙板等,啟發幼兒進行深度學習和思考,進而使其利用有限的游戲區材料創作出自身需要的游戲物件[3]。當然,教師還需要注重這一過程的安全性,盡量投放安全性較高的材料和工具。
在幼兒的游戲區活動開展受到限制的情況下,教師需要給予幼兒相關指導,可以使用多媒體課件向幼兒展示一些手工作品,如比較簡單的折紙作品和剪紙作品等,這會給予幼兒良好的啟迪。在實踐過程中,教師會發現,大部分幼兒并不會按照多媒體課件中的指導進行創作,而是按照自身的想法進行創作,思維活躍的幼兒甚至能夠創作出汽車等比較復雜的手工作品。在這一過程中,幼兒就實現了深度學習。在制作的過程中,幼兒能夠發揮出自身的創造力和創作潛能,有利于發展自身的創造性思維。
(三)提升幼兒教師綜合素質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幼兒教育工作開始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因而對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為一名專業的幼兒教師,我們需要在實踐工作中不斷學習和總結經驗,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尤其是幼兒游戲區活動的組織能力,因為游戲是幼兒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4]。為了實現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師一方面需要加強自主學習,積極參與各項培訓,多看一些幼兒教育書籍,充實自身的理論知識,把先進的教育理念作為實踐中有力的理論指導;另一方面,教師要在實踐中多去觀察幼兒、解讀幼兒,反思幼兒在學習生活中的各種行為,從而不斷調整教育策略,支持、引導、幫助幼兒進行學習,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教師自身教育素養的提高,對幼兒實現深度學習是有積極作用的[5]。
綜上所述,目前大部分幼兒園的游戲區活動的組織和開展都有比較大的提升空間,因此,幼兒教師需要多觀察幼兒、正確分析幼兒、有效回應幼兒,并以教育實踐為載體,進行不斷的優化和完善,保障幼兒可以在游戲區活動中完成深度學習任務。
【參考文獻】
何玉珊.自主游戲中支持幼兒深度學習的探索[J].幼兒教育研究,2020(06):55-58.
劉雅琴.兒童本位,支持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深度學習:幼兒自主性區域游戲活動的研究[J].山西教育(幼教),2020(10):57-59.
孫玥.游戲區引發幼兒深度學習的探索與策略[J].新課程,2020(17):163.
鄒桂梅.主題探究游戲活動中促進幼兒深度學習的實踐思考[J].家長,2021(06):137-138.
王嫻嫻.在區域活動中促進幼兒深度學習的探究[J].教育觀察,2020,9(32):33-3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