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曉慶
【摘要】評價是一個過程,它是我們課堂教學不斷完善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小學英語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課改的新理念和內容形式的轉變給老師們的教學活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但同時也產生了一些新的問題。目前,小學英語課堂還存在評價缺乏準確性、實效性,沒能把握好評價的尺度,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課堂效率的問題。下面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出一些淺薄的體會和認識。
【關鍵詞】 小學英語;課堂評價;存在的問題;實效性
一、審視
【例1】激情演繹的教師
在一節(jié)低年級的課堂上,教師進行新單詞教學后,學生動嘴的機會很多。他們跟讀,開火讀,大聲賽讀,得到老師的評價都是good,great,wonderful...有時抽讀得太快,學生還沒有完整地讀完,老師的評價話語早已脫口而出。老師充滿熱情的贊揚和滿面的微笑給課堂增添了很多快樂,但是有時我們會發(fā)現,一節(jié)課下來,老師很費勁地想去掌握課堂的節(jié)奏,通過對學生回答問題的大力表揚來激發(fā)學生的關注度,但給我們的感覺是在這樣的課堂中老師真的好累!
【例2】歡騰參與的學生
在很多的公開課中,我們不難找到有節(jié)拍的、整齊劃一的集體性掌聲“Good!Good!Very Good!”。這種掌聲逐漸成了課堂中的拍子,成了課堂程序,成了一種公式。而學生們也很熱情地、很會適時地唱這一“歌曲”,不管是表揚者,還是被表揚者,好像都很樂意,并且很享受這個過程。這樣的場景,長此以往會導致學生只敢嘗試回答自己有把握的問題,而不敢冒著不被贊嘆的可能,挑戰(zhàn)有難度的問題。
【例3】滿意收場的教學
包括自己在內的不成熟的教學課例中,我們都在追求自己的“路子”,每一步都走在自己的“精心設計”中,讓學生能緊跟步伐。我們會預先設定學生的答案,當他們走入了我們的場景中,說出了我們理想中的“標準答案”時,我們會發(fā)自內心地進行一番點評,給予過高的示范性評價“You are very clever./Good job.”。當這樣的情況順利進行著,我們會自認為這是一節(jié)按計劃完成的合格課,有自我滿意的情緒在心中。而當其中有很多的突發(fā)狀況出現時,我們焦急的內心和急于引導他們的心態(tài)也可窺見一斑了。
二、反思
近年來,不少小學英語教師在設計新穎有趣的教學活動時,也千方百計地在課堂評價方面做了大量的嘗試,力求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評價語言過多且機械,形式主義色彩濃厚
新課程標準強調尊重和賞識學生,但這并不意味著對學生一味地表揚。例如,學生讀單詞的活動屬于不需太多思維創(chuàng)新的模仿活動,教師不必用太多的評價語來進行回應,只要及時地進行必要的糾錯即可。一來可以省時,二來可以降低評價語的“浪費率”。
(二)評價語言缺乏多樣性,不能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在小學英語課上,我們教師的評價通常用幾句模式化的表揚語或貼星星、送獎品等這些常見形式來表達,長期性評價方式的運用很少。然而零星的獎勵對學生的學習刺激只能是短暫的,這種評價方法不能長期地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好的學習習慣,缺乏長期的目標性。
(三)課堂評價缺乏實效性,學習動機有所偏差
在我所看到的一節(jié)小學英語教研課上,教師能恰當地對學生進行表揚和評價,除此以外,教師還大面積、“大方”發(fā)放獎品給學生。當然在整節(jié)課上,學生的參與度很高,可我們發(fā)現學生的注意力和努力回答問題的目的不再單純地是要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而是想獲得豐厚的、有誘惑力的獎品。長此以往,這種實質性的評價方式會給學生帶來不正確的學習動機。
三、努力
(一)依據課標,抓住評價的底線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英語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對于英語的學習,特別是小學階段,信心和自尊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啟蒙學習和興趣學習階段,學生在學習中因為單詞的不會讀、交際用語的錯用,不積極參與表演等而受到老師負面的評價,表面上他們只是在這個小階段被批評,但實質上教師已在不經意間慢慢地在扼殺他們的學習的興致。
(二)依靠素養(yǎng),提升評價的價值
教師進行教學評價時要自然、得體,切勿夸張和不切實際;表揚要恰如其分,也不要運用太過平凡的鼓勵和表揚的話語,但要努力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和關愛。我們是教育崗位上平凡的一員,是一名一線教育工作者,所以我們要加強自身素質修養(yǎng),要有給學生一瓢水,自己有一桶水的職業(yè)精神。
(三)依托學生,增強評價的效果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評價中要關注學生個體的處境和需要,讓他們及時了解自己在課堂中的學習狀態(tài),體驗進步和成功,從而產生進步的動力。教師要尊重個體,而且要根據學生階段性的差異變化,來調整自己的評價內容。在小學低年級,孩子需要的是家長式的關愛,而到了小學中高年級,則更多的是需要朋友式的贊同感。只有真正了解評價的對象,才能使評價的效果最大化。
四、追求
當前,我們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作為小學英語教學的基本目標。作為教師,在進行課堂評價時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體現尊重與愛護,關注學生的處境與需要。
(一)正確評價來幫忙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勵。”我們的評價應注意以正面為主,根據年齡特征、知識水平運用恰當、激勵性的評價方式,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樹立他們學好英語的信心。
驚喜的一幕出現在一節(jié)繪本課 Shapes 觀摩課上,老師在知識輸出環(huán)節(jié)展示了一所房子,房子是卡通圖,是由三角形、圓形和正方形構成的。老師的問題是:“How many shapes can you see? What are they?”這個問題是比較常見和簡單的,因為這是在本課的知識輸出環(huán)節(jié)了。而這名被提問的學生并沒有像我們認為的那樣,流利、自然和順暢地回答出問題,出乎意料的是老師卻用高昂的聲調、肯定的表揚和摸摸這位同學的頭這樣熱情的行動來回應他的回答。之后在交流中我們才獲知老師的意圖,因為這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同齡孩子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并且今天真的是超常發(fā)揮。這些真實的“教學片段”在我的腦海會經常地閃現。
(二)趣味評價忙又忙
可喜的是我們看到了很多老師越來越重視評價,他們能建立一種長期的評價方案,如在星級評價時,可用不同形式代表不同等級,可有代換式,如依次向上的順序為:獎勵一次得1顆小星星,得5顆星星換1個笑臉,得10個笑臉換一面紅旗。其中也不乏教學任務繁重的高年級的老師,他們能根據高年級學生的特點,用學習進步獎、積極表現獎、作業(yè)優(yōu)美獎等來對不同類型的進步學生進行評價。這樣的評價方法具有長期的良性循環(huán)性,它為每一個學生提供了獲得成功的機會,且能使其真切地感受到自身的進步以及老師對自己的欣賞和期待。
(三)實效評價稱霸王
在課堂教學中,評價主要是通過肢體語言和口頭語言來表達,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言應自然、得體、具有實效性,使學生能即時感受到學習的熱情和成功的喜悅。如在教學牛津小學3B Unit 10 Do you play…? 時,教師問:Do you like football? 學生回答:Yes,I do.老師也順勢地及時回應了一句:Me too. 當這個學生再坐下來的時候,坐姿更直了,臉上是喜洋洋的笑容。而下面的學生也很高興地看著老師,心想老師也有和我們一樣的愛好。這樣在不經意的瞬間師生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學生放松了心情,為下一步的英語學習創(chuàng)設了輕松的學習氛圍。評價的工具也要適中,不能太過于復雜,旨在激發(fā)學生參與的勇氣,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如在教學牛津小學4B unit 6 Let s go by taxi 時,教師打印了一張很簡單的沒有寫明城市的車票,用作獎品獎勵給學生,并且也讓學生知道有了這張車票,你就可以乘坐上我們的“快樂號”(一輛巴士)到達你自己想去的地方。當然學生的激動是可想而知的,而學生同樣要經過考核才可以上車出發(fā)去自己的目的地。這當中簡單的評價方式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使“勞動最光榮”“人人要參與”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五、結束語
我們是在小學英語課程評價探索路上的前行者,大膽、無畏地摸索著,且行且思,我們敢說,我們審視著,我們反思著,我們努力著,我們追求著。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北師大外語系課題組.“對先行外語教學評價體制的反思”[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