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媛媛
【摘要】伴隨著幼兒園教育改革的逐漸深入,信息技術的優越性日益凸顯,它的一些獨特性是傳統教學方式無法逾越的。作為基礎教育重要組成部分中的幼兒教育,同樣要與時俱進,要與教育技術改革的步伐同頻率,不斷優化教學活動,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提升。
【關鍵詞】信息技術;幼兒園;教學應用
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使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成為師生溝通的重要方式。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手段,現代信息技術的介入,使幼兒教育教學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能增強幼兒教學活動的優越性、生動性,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地位,提升幼兒對學習及活動的興趣。
一、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價值體現
(一)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幼兒園教育方式中,教師、受幼兒教育的人和事物是教育活動的主要組成要素,教育活動具有抽象、簡單、枯燥無味的缺點,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在幼兒園教學中引進和應用信息技術,可以打破傳統教學的相持局面,激發教師、幼兒與信息技術輔助三方之間的相互關系,營造嶄新的學習氛圍,使教學過程更加生動有趣。
信息技術在提高教學活動的相互作用和興趣方面,主要是通過影響兒童的視聽感覺來實現的。《東亞日報》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通過廣播照片、音像、動畫等抽象化的內容,動態化教授,活躍課堂氣氛、調節幼兒的情緒、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蝌蚪跳青蛙”的課上,老師應該以加入幼兒音樂的方式展示蝌蚪的動作,利用信息技術,將視頻、照片通過音樂的方式播放,在青蛙變化的過程中,發出青蛙的鳴叫、將童謠和蝌蚪跳青蛙的動作以及模仿游戲等內容相結合,使幼兒在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中提升對青蛙的認知。
(二)提高幼兒教育效益
從開展教學的角度看,信息技術引進幼兒園教學可以大大提高教學的便利性和可操作性。傳統教育模式中,教育環境、教育內容及教育材料是必備的。幼兒教育的教育資料、教育成果的教育材料對教學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響,收集教育資料往往需要老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現代化信息技術中,網絡多媒體技術、圖像處理技術等能夠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具有長時間保存、靈活組合、可重復利用等優點,教學簡便,可操作性強。
(三)豐富教學活動形式
傳統幼兒園教學活動一般使用轉錄錄音機、電視機等設備輔助教學,信息技術與幼兒園課程緊密結合,教師音像與課程合成,學習過程中軟件與音樂、美術,音樂與人物、鮮明的色彩相輔相成,使幼兒形成對抽象藝術的直觀而深刻的感知。
比如,在美術教育活動“綠色魚”中,在老師的電腦里,隨著魚的活動,隨著流水的聲音,幼兒通過直觀地了解魚的形態和動作之后,在學習繪畫的過程中就會充滿自信。信息技術可以利用電子書而不是紙質書,豐富的文本信息可以按科目選擇閱讀。例如,在“白雪公主”的教學資料中,故事的背景畫面、故事情節、人物形象等均可通過圖像顯示出來,配合老師的講解,使故事更富教育意義,增添教育內容的多樣性。
二、 信息技術與幼兒園課程教學結合時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信息技術運用面積較小
計算機網絡在幼兒園管理中,只用于記錄幼兒的檔案、設置電子監測、輔助安全管理,或用于教師資料查詢。該軟件將被用于制作授課文件或讓孩子們欣賞照片、動畫和文字。部分幼兒園開設博客、網站,展示管理成果,家長可以及時進行網上咨詢。從整體上看,信息技術沒能廣泛應用在教師隊伍建設、幼兒心理健康管理等多個領域。
(二)教師信息技術水平偏低,綜合效益提升
幼兒園的大部分教師能夠很好地完成基本的電腦操作,并且能夠熟練地使用WORD、POWERPOINT等簡單的軟件。善用網絡搜索素材也是教師們的優點。但對于相對復雜的軟件和設備,教師們還沒有掌握好。制作精美的課件對教師展示教學內容、解決重要難題,對于教師與孩子互動、提高幼兒學習體驗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更好地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提高課程實施質量,進一步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三)幼兒園的管理軟件資源太少,滿足不了需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信息技術的使用必須有一定的硬件設備,但現實中有些幼兒園資金較少,無法正常管理硬件設備。特別是在民營幼兒園,這種現象更為明顯。此外,幼兒園在引進新媒體裝置的同時,還要指導教師進行新設備學習。在休息期間,大量的媒體設備未能發揮其自身的作用。另外,由于一些幼兒園沒有專門的信息技術人員,所以引進的媒體設備出現問題時,沒有人進行維修,因此給教師帶來了很大的不便,這也是阻礙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的一個因素。
三、 運用信息技術開展幼兒教育活動的有效策略
(一)制作生動的課件,吸引幼兒
現代信息技術有自身的優越性。色彩豐富、內容鮮明的畫面,生動具體的表達方式,都能吸引幼兒的眼球,符合幼兒的心理和興趣特點。教師可以把握幼兒的心理特征,從中了解幼兒所關心得人或事,再與具體的教學內容相融合,以幼兒的興趣為出發點,以教育原則為抓手,制作出有助于充分達成教育目標的課件,讓表現方式更加適切。并依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對課件進行適當的調整,簡化知識,加深幼兒對知識的印象,從而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課程安排可以有多樣的形式、豐富的色彩和內容,激發想象力,更好地激發幼兒的興趣。
幼兒教學中,多媒體的制作要以兒童的實際為基點,一方面,幼兒園可邀請一些專家深入調研幼兒園教育實際,在充分挖掘幼兒成長特征的基礎上,將幼兒的潛力充分挖掘出來,關注幼兒的成長;媒體學習課程內軟件是開展較強幼兒園教育的典范,可以在更大范圍內共享傳媒學習課程內的軟件。另一方面,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幼兒的個性特點細致觀察,關注幼兒的興趣所在,對他們在校園活動中的表現及感知進行分析評估,從而制作有針對性的、適切的教學軟件,滿足幼兒的內心需求,促進幼兒積極主動地融入學習生活中。
(二)創造逼真的畫面,增強效果
第一,利用信息技術制作生動的動態畫面,激發幼兒的興趣,加強教師與幼兒之間的相互作用。現代師生關系是師生共同參與的教育過程,通過對教學課程的參與,以交流的方式緩解教學過程的冗長,使教學過程更加有趣。在互動過程中,教師能加深對學生的理解,根據動態畫面的分析和表達,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流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是樹立獨立思想的良好途徑。
例如,在給幼兒講課時,教師首先可以通過多媒體廣播來展現蝌蚪找工作的情景,伴著詼諧的音樂和兒童的聲音,兒童和課程之間的距離瞬間被拉近,賦予教育活動創造的氛圍,從而加深幼兒對漫畫情節的理解。觀看后,教師可對動畫片中的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問,這樣在無形中促進了幼兒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幼兒學習的興趣在悄然無聲中得到提升。其次,可以通過多媒體創設問題情境,充分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誘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教師在制作教學多媒體課件時,可以通過說題形式的變化,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加強師資培訓,提高管理能力
在幼兒園對信息技術管理很有必要,要大力開展。但現實中總是受到這樣那樣的制約,讓人力不從心。教師對多媒體技術的學習,大多是由先前的培訓或自學掌握的,但接受培養的機會很少。學校應該加強培訓體系建設,全面整合培訓資源。一是采用形式多樣的培訓方式,如座談會、教研會等。二是在管理實踐培訓中突出功能,堅持研究培訓教育一體化,形成市級、教級和教師個人“三位一體”的培訓體系。三是更新培訓理念,創新培訓組織方式,為原本單一單調的培訓模式注入更靈活的方式,增強培訓效果。
融合信息技術能改變幼兒園教師陳舊的教育模式。在教育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的實用性、延展性、綜合性和適用性原則,運用動態實踐性操作方式,明確幼兒教師掌握各種事物之間的關聯性。可結合階段性這一教學方式,通過“圖片處理、制作動畫、制作課件以及收集資源”等教育的形式,切實提高幼兒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此外,還可以通過專題匯報課,展示課,評估幼兒教師對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的設計能力,從而真正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綜合能力。
總之,教師要依據平時實際的教育內容,融合幼兒的成長特點,使用互聯網、多媒體信息技術,使幼兒輕松愉快地受到教育,并使之學習興趣得以提高,這是現代信息技術融入的目標所在。將信息技術與幼兒園教學有效結合起來,切實做到推廣媒體與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育中的使用價值最大化,并通過信息化幼兒園教育管理模式的創設,切實提高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從而為幼兒的未來成長提供優質服務。
【參考文獻】
[1]郝兆杰,梁芳芳,肖瓊玉.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應用現狀分析[J]. 學前教育研究,2014,11:35-41.
[2]萬超. 美國信息技術輔助幼兒園教學的特點及啟示[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