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萌
【摘? 要】近些年來,為了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培養適合社會需求的人才,在教育工作方面,應該緊緊地跟隨社會的潮流進行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創新和變革,特別是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去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養成獨立思考、辯證思考和批判意識,對各類知識能夠靈活有效地掌握,引導學生能夠深度學習,而不是傳統教育模式下的“死讀書”。本文就針對此談談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學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能力;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4-0018-02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better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cultivating talents for the society, in education, should be closely follow the trend of social education concept and education mode of innovation and change, especially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proces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e and promote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help students develop independent thinking, dialectical thinking and critical awareness, can effectively grasp the flexible for all kinds of knowledge, guide the students to deep learning, rather than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 of "dead reading". This article talks about how to guide the student to carry on the thorough study according to thi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hinking ability; Strategy
在小學階段,大多數學生都是第一次接受比較正規而又系統化的數學教學,所以這一階段,要通過一定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具備深度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幫助學生在接觸數學這門學科的開始就樹立正確的意識,不把數學當作成一門需要死記硬背的學科,靈活學習和掌握數學知識。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如何幫助學生深度學習。
一、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深度學習培養現狀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方法缺少變化性,學生缺少數學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在小學階段,基本上所有的學生都是第一次正規接受數學系統化教學,但在數學教學中存在著各種的抽象符號,這難免會讓一部分學生產生一種畏難心理,久而久之,就對數學這門學科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小孩子天性愛玩,如果在具體的數學教學中引入新型的有趣的教學方法,能夠更好地減輕學生的心理恐懼,讓學生逐漸找到數學學習的興趣點,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展開一系列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學習的策略
(一)變式訓練提高學生思維靈活性
教師始終應該明確的一點是,數學學習不應該僅僅滿足應試教育,而是要通過數學的學習來提高學生的多方面能力,特別對于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教學而言,相比于考試,教師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在做一些數學練習題時,教師可以對課本上的一些習題進行重新編寫,形成變式訓練,作為課堂測驗或者是課下作業,讓學生能夠通過這些變式訓練掌握這些變式背后的解答規律,從而鍛煉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這樣,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拓展學生思考事物的角度和方式,更有助于幫助學生養成一種良好的思維習慣,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也較快地做到透過一種現象即看到本質。
(二)巧用反例提高學生質疑能力
質疑能力屬于數學思維能力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數學學習要求學生能夠用一種冷峻的眼光去看待一切所謂的標準答案,不輕易信服別人,而是通過嚴密的邏輯論證和推理來得到實際的事實,去說明結果的準確性。所以教師就可以巧妙地使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題例子,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比如說小數點忘點等。教師可以充分使用這些學生錯題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讓學生去判斷究竟有沒有錯誤,錯誤出在了哪里?通過這種途徑,不僅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質疑和判斷能力,另一方面也樹立了學生的自信心。
(三)創設情境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為了能夠更好地構建起師生交流互動的橋梁,可以通過游戲互動教學,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比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同學們,現在一共有5包餅干,每一包中又有三塊餅干,假設每塊餅干是一樣重量的;在5包餅干中有三包餅干的重量相同為30g,只有一包是20g,稱重只能進行一次,那么要怎樣找出那一包20g的餅干呢?”通過這樣的舉例,能夠很好地引導學生進行計算,讓學生在這種有趣的情境假設下提高自身的數學素養和能力。
另一方面,通過這種情境創建式教學,還能夠讓學生認識到,原來數學并不神秘,生活中處處都能體現或是運用數學,進而提高對數學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另外,這樣的教學方法,還使得學生能更加形象具體地理解到各種圖形之間的聯系和區別,有助于幫助學生進行下一階段的學習。
(四)小組合作拓寬學生數學思維
數學學習的難度是比較大的,所以教師不能夠一遇到難題就直接把答案告訴學生,而是應該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在課堂上鼓勵學生積極講出自己的思路想法,并在同學之間進行交流互動,這樣一來,學生在數學課堂上不僅僅是獲得了正確的答案和數學知識,更是提高了自己的交流合作能力,當出現不同意見和想法時,能學會彼此尊重,進而在交流中又開拓了思路,培養了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彌補自己原來思考過程中的一些不足,獲得更大的提升。這對學生的一生而言,都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新課改強調對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予以重視,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分組,把學生代入小組活動中,通過活動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感,既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滿足學生的解題愿望,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數學知識更容易被學生掌握,還加強了學生的合作討論習慣、競爭意識和團結意識。
(五)巧用實驗開展探究式教學
實驗過程需要學生的完全參與,學生主要分析、觀察、測量實驗對象,經過歸納演繹,進而得出結論。與其他實驗模型不同的一點是,這種實驗的材料主要是各類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學生要對這些材料進行數字化的分析,進而驗證數學定理,比如求不同物體體積。實驗過程:分組合作,使用常見的乒乓球、紙、沙子等材料,對幾何體通過組合或者是分割等方法來進行轉化,首先把紙張折成與乒乓球底面積相同高相等的圓錐,接著動手操作同時思考,沙子有什么用。學生通過探究能夠得出體積計算公式,還需要進一步思考這些公式之間的區別和聯系。教師也要積極指導,根據整個實驗過程,帶領學生驗證在開始實驗前的猜想,把操作過程表述出來,并在最后引導學生對實驗過程及實驗結果歸納整理,鞏固知識、構建實驗知識體系、提高歸納能力,培養邏輯思維。
總而言之,經過這個實驗探究,學生不僅明白了圓錐和圓柱體積公式是如何得來的,同時還了解了其他不同的體積表達公式,并且對這些共識之間的關系有所了解。因此,探究式實驗教學是一種十分具有啟發意義的實驗模型設計。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十分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思維能力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同時也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提供了一個基本的思路。本文就從闡釋數學思維的基本內涵出發,提出了四個方面的培養策略,希望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注:本文為陜西省學帶專項課題“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編號:XDKT6143)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王淑紅.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華少年,2017(10).
[2]吳球.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深度學習的引導探究[J].學周刊,2012(08).
[3]任超.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深度學習[J].安徽教育科研,2020(10).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