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洪娟
在教育改革的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的作用越來越被重視,小學語文教學的地位不斷提高。素質教育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要求不僅要使學生學習到更多有用的語文知識,并且要提高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素養,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小學語文教學中探究式學習的應用策略。
一、創設探究情境,明確探究式的學習目標
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探究式學習時,需要語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創設相應的探究情境,將學生帶入到特定的情境之中,引發學生的思考,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為了吸引學生的探究式學習,語文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創設趣味性的教學情境。信息技術的表現形式多樣化,具有圖片、視頻、音樂等多種表現形式,再加上內容比較豐富,畫面感較強,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學習小學語文《鄉下人家》這篇課文時,主要是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對農村生活的熱愛之情。在上課開始時,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的音樂,并且播放一幅幅關于農村生活的圖片或者視頻:小路旁盛開的野花、院子里高歌的雄雞、池塘邊帶著小雞覓食的雞媽媽等等。通過觀看一幅幅農村的圖片,能夠將學生的思緒轉移到課堂中,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有初步的了解。在活躍了課堂氛圍之后,語文教師可以趁熱打鐵,引出接下來的探究式學習內容,從而使語文教學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提出探究式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提高探究式學習的有效性,需要語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巧妙設計探究式問題。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認為課堂時間十分有限,沒有必要將過多的時間消耗在提問環節,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在設計問題時,語文教師要注意,要提出由淺到深的問題,通過一步步的引導,啟發學生的思深,使學生的思維有一個發展的過程,不斷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從而達到探究式學習的學習目標。
比如,在學習小學語文《爬天都峰》這篇課文時,主要是讓學生體會課文中的“我”和老爺爺是如何在互相的鼓勵下,戰勝困難,爬上天都峰的。這篇課文主要是圍繞三部分來寫的,分別是“爬山前、爬山時、爬山后”。語文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在爬山之前,“我”是怎么想的?“我”是因為什么而堅定決心,爬上峰頂的呢?“我”的心理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通過提出一系列有聯系性的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有側重地進行學習,在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的同時,深化學生的語文學習。
三、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展開探究式實踐
學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在短時間內幾乎很難實現,是一個長期、持續性的學習過程。為了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語文教師可以設計探究式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完成學習任務,在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語文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人數相等的小組,使學生之間互相幫助,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探究式學習的質量,從而使語文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學習小學語文《火燒云》這篇課文時,主要是讓學生掌握課文中的生字生詞,感受火燒云的變化。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形式,在課下觀察火燒云,或者查找關于火燒云的資料,寫一篇關于火燒云的作文。可以不要求字數的多少,但是寫作要真實。通過探究式活動,能夠使組內學生有著共同的探究目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并且對于學習態度認真的學生給予表揚,使學生在以后的語文學習中,對于探究式學習活動引起充分重視,發揮探究式學習的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在教育不斷改革的新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學中探究式學習的應用十分重要。語文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尋求多種探究式學習策略,不斷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保證每個學生通過探究式學習都能夠有所進步、有所收獲,為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