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亞峰
學生是整個課堂上最重要的“主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構建生本課堂很是關鍵。但目前語文教學階段,生本課堂的構建還缺乏一定的實效,主要原因在于教師對生本課堂不夠重視,課堂構建始終屬于不理想的狀態。因此,基于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前提下,重新審視小學生本課堂的構建已經勢在必行。
一、以生為本,開展趣味教學
生本課堂構建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就是以生為本,將學生作為教學根本,才能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教師要重新明確教學定義,貫徹新課實施標準,以生為本,開展趣味教學,創新教學方式,結合學生特性,構建生本課堂。
例如,在《姓氏歌》學習中開展趣味教學,并且融入課程內容。首先按照課程當中的姓氏,找出相同姓氏的學生,如果沒有,要根據學生的真實姓氏進行替換,學生自由搭配小組,兩兩一組,進行“拍手游戲”。如,兩個學生以說唱的形式將課程內容融入其中,比如,“你姓什么,我姓李。什么李,木子李”。一名學生問,一名學生答。兩名學生都要進行拍手互動,如果有學生忘記拍手,會少詞漏詞,都要重新開始,兩個小組同時進行游戲互動,在規定時間內,小組通過游戲將課程內容全部說完,且全部正確的小組則獲得獎勵。如果當中學生的姓氏沒有出現在課程內容中,也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編纂,比如,學生姓原,屬于小眾姓氏,那么在進行游戲的時候,要做如下描述,“你姓什么?我姓原。什么原?廣泉原少一點”。這樣既能兼顧每一名學生,也能讓學生了解到更多的形式;既突出了學生的地位,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也是趣味教學的目的,只有學生愿意并且主動學習,才能促進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構建生本課堂。
二、以生為本,開展情境教學
將課程內容進行生動的情境演繹,既能突出學生的地位,也能讓學生對課程了解得更加深入。以生為本,就是要結合學生的特性創新教學方式,改變傳統教學觀念,才能貫徹生本課堂的構建原則,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語文學習中。
例如,在《文具的家》學習時,結合學生個人意愿進行情境演繹。如,教師作為主人公的“母親”,其余四名學生,一名作為主人公,其余學生將扮演“文具”,每個人身上會貼上對應的“名牌貼”,上面會有不同文具的名字,比如鉛筆、橡皮、轉筆刀等。每一名學生都要按照自己的角色進行演繹,避免出現劇情混亂的情況,同時教師可以將課程內容改編成對話的形式,這樣易于學生進行演繹。如,“橡皮”迷路了,碰到了同樣迷路的“鉛筆”。可以做以下對話描述:“你也迷路了嗎?”“是啊,我的糊涂主人又把我弄丟了。”而主人公則在“母親”的教育下,找回了自己的玩具,讓它們回到了屬于自己的家。在這樣的情境演繹下,讓學生明白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用這樣的方式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滲透,貫徹以生為本,提高教學質量。
三、以生為本,開展實踐教學
語文實踐是語文教學不可忽略的組成部分。基于生本課堂構建的背景,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的開展很重要。讓學生在實踐教學中踐行理論,加強個人綜合素養的培育,也是生本課堂構建的重要意義。
例如,在《聽故事,講故事》教學中,可以組織“故事大會”的特色活動,按照學生故事的類型進行小組區分,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如,學生要講成語故事,那么則劃分到成語故事小組;如果是童話故事,則劃分到童話故事小組。不同故事會有不同的意義和屬性,這樣進行區分會便于教師發現學生的不足,同時,不同類型的故事對于口語交際的表達也不同。做這樣的區分,能更好地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做到公平公正,不偏不倚。同時,教師也要給予學生真實有效的評價,要讓學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不能簡單地用優秀或良好來代替。開展實踐活動的意義就在于加強學生綜合素養的培育,如果教師不能給予學生完整的評價,那也就失去了活動的意義。貫徹以生為本,對學生負責,才能保障活動的實效性,也才能真正做到以生為本。
生本課堂的構建對小學語文教學具有重要作用。在構建過程中,要遵從以生為本的重要原則,開展趣味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創設相對情境,易于學生了解,直觀感受;組織實踐活動,加強綜合素養培育,加速生本課堂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