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世杰
摘 要:目前,信息技術手段在課堂教學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信息技術對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作用也越來越突出。信息技術以其圖文并茂、音像結合的特點讓枯燥乏味的小學語文學科教學變得豐富多彩。對于小學語文學科來說,充分運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掌握語文知識、提高語文素養。文章立足于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優化提幾點建議,以期能夠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優化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7-010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7.052
小學語文教師要學會充分運用當前不斷發展革新的科學技術,將當前的各項信息技術運用到日常教學當中,利用這些教學手段將對于學生來說比較枯燥、乏味的語文課本上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讓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煥發生機與活力。此外,教師還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多元化、趣味化、新奇化、藝術化特點,充分提升小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一、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良好的課堂導入
課堂導入能夠影響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對新課導入的環節引起足夠的重視,為接下來的語文課堂教學提供良好的開端,為優化該堂課的課堂教學,提高該堂課的教學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礎。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導入中,大部分教師都是采用回顧前一節課的知識點的方式進行課堂導入,順勢導入新課。這種課堂導入方式雖然較為常見,但是較為單調,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并不高。因此,為了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趣味性和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采用情境導入的方式進行課堂導入,即在該堂課上課之前找到與新課內容相關的一些圖片、文本、音頻、視頻等教學資源和教學素材,并把這些教學資源和教學素材做成多媒體課件,利用多媒體投影技術呈現在學生的眼前。借助多媒體課件的音像一體化功能創設符合該堂課教學內容的情境,能夠有效激發出小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迅速集中注意力,跟著教師的教學思路走,從而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
二、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精神狀態下饒有興趣地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提高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效率的關鍵,也是保證小學語文教學成功的前提。利用豐富有趣的信息技術對小學生進行教學,能夠為小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讓小學生沉浸在美的感受當中吸收知識。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不斷利用各種教輔手段、教學資源來調動和維持小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而在各種各樣的教輔資源之中,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最好的手段無疑是信息技術手段。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中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小學生提供音像一體化的小學語文課堂,使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為小學生進入最好的學習狀態創造條件。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利用信息技術的教學手段,將那些枯燥難懂的文字通過音頻、視頻、圖片畫面的方式呈現在小學生的面前,讓小學生不再抗拒小學語文課堂,從而不斷地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不斷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水平,也不斷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山雨》這篇課文采用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寫作手法,作者通過豐富的想象和聯想、奇特的感受、清新的語言文字為讀者呈現出一幅繪聲繪色的山景落雨圖,通篇文章以一種清新脫俗的基調在字里行間表達著對山林落雨、對大自然、對大好河山濃濃的喜愛之情。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這篇課文時,不僅要讓學生學會重點字詞句,還要引導學生充分感受山林雨景的美。但是身處于教室中的小學生不能身臨其境地去感受那美妙的山林雨景,對那種奇妙的音韻美、色彩美沒有切實的感受。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充分利用CAI課件來對本堂課的教學內容進行輔助教學,在課堂中為學生播放山林雨景的視頻,使學生即使沒有置身于雨林之中,依然能夠“聆聽”雨聲、“漫步”于雨林之中。最后讓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將語言文字轉化為大腦中活靈活現的畫面,從而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在語言文字中體會雨林的美麗,與作者一樣能夠對美妙的雨林美景發出贊嘆,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通過使用信息技術,拓展學生的思維
語文學科需要學生積累的知識點較多,再加上一部分小學語文教師不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造成了小學語文課堂較為死板、枯燥,不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小學語文教師在具體的語文教學中,應當借助信息技術手段,搜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輔助資源,并借助音頻、視頻、圖片等形式向小學生傳遞更多的教學信息。之后,再輔以科學的提問,引導小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的探究、多角度的思考,從而幫助學生發散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例如,在學習《我要的是葫蘆》這一課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動畫的形式將課文內容展示出來,重現葫蘆發芽、生長、結小葫蘆、長蚜蟲、葉子變黃、小葫蘆掉落等一系列發展過程,再結合種葫蘆人各階段的心情變化和每個階段的想法、做法來分析葫蘆掉落的最終原因,并且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如果這個人第二年又種了一株葫蘆,那么他會怎么做”,從而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懂得要及時吸取教訓,做出改變,從而不斷提高其思維水平。
四、合理使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重難點
信息技術中的資料是海量的,信息技術強大的信息收集功能常常能夠把一個比較抽象的、難懂的概念和事物轉變為比較直觀的、形象的圖片或者音視頻資料,來幫助學生理解和感受該知識點。在小學語文學科的課堂教學當中,教師應當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在課前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精心設計教案,制作相關課堂內容的教學課件,不斷地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這樣的做法一方面能夠加強小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另一方面,因為這些詞句、段落是整篇課文的關鍵之處,對這一部分詞句、段落的分析,能夠很好地啟發小學生對語言文字進行運用,讓小學生對這些知識和內容能夠舉一反三,從而進一步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