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怡男 應婷妃 萬雪焓 盧紫夢

摘 要:本文基于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背景和有關村干部情況的現實背景,綜合國內外文獻提出村干部執行力的概念,提取多級別、多層次的村干部執行力指標,為村干部在振興戰略執行中多方面培育、提升、挖掘他們的能力和潛能提供重要參考,其中包括素質能力、決策能力、凝聚能力、資源利用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5項一級指標,又下設14個二級指標、38個三級指標。
關鍵詞:鄉村振興;村干部;執行力;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F2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5.011
1 國內外研究現狀
1.1 執行力研究現狀
“執行力”這一概念最早被應用于行政法學領域,近些年在企業管理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之后又進一步被運用到政府領域以及黨的建設領域中,豐富和發展了執行力的內涵和意義。周永亮博士認為,“在形成了決策、制訂了具體的計劃之后,達成目標的具體行為就是執行,而確保執行完成的能力和手段構成了執行力。”范亞平、付建龍認為“執行力,就是實施發展戰略、實現發展目標的能力,就是將思想轉化為行動、 把理想變成現實、把計劃變為成果的能力,也就是我們平時說得最多的‘貫徹落實的能力。”根據已有研究可知,執行側重行為,執行力強調通過行為達到目標的效果,是一種能力的體現。
國外執行力研究主要是針對企業和政府,在政府執行力研究中,著名行政學家懷特指出“政府的公共行政,就是公共事務的執行;行政活動的目的,是使公共計劃得以最迅速、最經濟、最圓滿地完成。”另外,還有學者通過定量的分析方法對政府的執行力進行研究。普利丹通過對政策能力、實施權威和運作效率三個方面的操作化分析,建立起了對政府能力進行量化的指標體系和評估方法的研究。
1.2 村干部執行力研究現狀
國外研究執行力的時間比國內長,研究也相對較為系統。但國外研究的執行力主要集中在企業方面,后來拓展到政府以及其它方面。且由于我國的政體和國外不同,國外關于我國執行力的研究相對較少。國內有關執行力的研究也主要是在企業方面,逐步擴展到政府以及其它方面,關于村干部執行力的研究基本沒有,這也是本文的一個創新點,研究有針對性。
相比于執行力研究的廣泛開展,村干部執行力研究的缺失不利于村干部這一重要角色在鄉村振興戰略中貫徹落實各項任務。由此,建立一套合理的指標體系以衡量村干部執行力情況對于村干部隊伍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道路上的重要一環。
1.3 村干部執行力指標體系研究現狀
提出一套系統合理的村干部執行力指標體系,對改善我國村干部執行力現狀、提升我國基層治理成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應用價值,但國內的研究基本沒有聚焦于村干部執行力的指標體系建立,有少數學者對村干部能力或是勝任力進行了指標體系建構,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黃穎、余秀江識別了村干部鑒別性勝任力的5個維度,包括一般能力、工作態度、經歷與經驗、個性品質和執行能力,其中執行能力包括公共服務能力、調查研究能力、溝通協調能力 3項指標。李勛華、何雄浪建構了包括科學決策能力、村務執行能力、典型示范能力、協調溝通能力、學習創新能力5個準則層在內的村干部能力指標體系。
上述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隨著黨的十九大以來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和實施,村干部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執行人,其執行力又有了新的要求和標準。
2 村干部執行力的相關分析
鄉村振興戰略政策下,“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20字對振興鄉村提出了總要求,全國各地的村莊都在村干部的引領下走出了不同的振興之路,但限于村干部執行力的現實情況,各個村莊的發展情況也有很大的差別。
本研究通過與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若干村莊的村干部、村民進行半結構化訪談,了解各村如何因地制宜,在鄉村振興戰略指導下對鄉村做出具體規劃與行動。在梳理訪談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對村干部的執行力進行總結和分類,以完成村干部執行力的概念界定和指標體系構建。
2.1 村干部素質能力對比
從知識結構、學習能力和工作態度三個方面綜合對比,發達地區村干部素質能力高于欠發達地區。
(1)知識結構:發達地區村干部的學歷明顯高于欠發達地區,村干部隊伍更年輕化, 執行成效更加理想。浙江省的村干部學歷都在大專以上,年齡大多在四五十歲之間,還涌現了不少三十幾歲的年輕村干部;貴州省蓮花村的副支書僅有初中學歷,村支書已達60歲高齡,村里缺少年輕的、高學歷的村干部,面臨青黃不接的困境,執行力成效也很低。
(2)學習能力:發達地區村干部對于鄉村振興戰略及其他有關農村發展的政策的了解程度、理解能力、認同力和貫徹力優于欠發達地區,浙江的村干部能根據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結合本村實際情況做出規劃,對村莊未來發展有明確構想;而貴州省的村干部對鄉村振興戰略僅停留在“有所了解”的層面,對于如何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發展本村尚未做出明確規劃。
(3)工作態度:發達地區村干部更具服務群眾的意識,工作態度也更加積極,得到村民的認可,而欠發達地區的不少村民認為村干部只是在“混日子”“沒有作為”。
2.2 村干部決策能力對比
從科學性、民主性、靈活性三個方面綜合分析,發達地區村干部的決策能力優于欠發達地區。
(1)科學性;發達地區的村干部更樂于向專家、專業性機構咨詢,還會通過考察的形式與其他村莊進行交流,取長補短,比如浙江嘉興的聯豐村就曾與上海考察團的代表就如何通過黨建引領村莊發展進行探討。
(2)民主性:通過與村民的訪談可知,浙江省村莊的村民大多認為村干部很注重群眾意見,而貴州省村莊的村民認為村干部很少傾聽群眾的聲音,沒有解決自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