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科
摘要:自改革開放以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轉變了我國傳統農村的生產經營方式,同時也帶來了生產結構與生產觀念的變革,帶動了全面經濟、社會的總體進步和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城鎮化的發展步伐逐年加快,我國農村經濟也穩步開展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制度試點,推動了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經營,成為了農村經濟改革的重點。政府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中的作為影響著我國農村經濟的改革發展方向,可以借鑒成熟的案例以及經驗,去學習國外的優秀研究成果和方法,學以致用到我國實踐方法中去,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問題的實踐策略,有著重要的理論現實雙重意義。文章通過對部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現狀進行分析,提出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的改革對策。
關鍵詞: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措施
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流轉現狀
以云南省寧洱縣為例,寧洱縣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等形式進行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土地流轉面積約占農村承包土地總面積的10%,其中流入農戶的土地總面積占34.5%,流入企業的農戶總面積占65.5%,流轉期限最多的是10年以上的耕地,占總面積約70%,且有33.2%的流轉土地未簽訂流轉合同。
以華北平原中部的山東省冠縣為例,冠縣是山東省的傳統農業大縣,屬黃河沖積平原,受土地流轉影響難以開展農田集約化管理和機械化種植,嚴重限制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的發展。
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流轉問題
(一)法制建設不完善
目前我國法律對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相關的法律存在滯后性,不能緊跟實踐步伐致使法律不能解決不斷出現的新問題。同時,對農村的法制宣傳和法治建設也有著不完善、出現行為偏差的問題。
現存的有關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相關法律本身不完善,法律規定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合法流轉的方式較為籠統,不利于廣大普通農民理解,同時現實中又存在著對流轉的條件限制過多的問題。如《農村土地承包法》限制要求轉讓主體有農村經營能力,而且賦予了集體經濟組織優先受讓的權利,限制了規模化經營的土地流轉需要。法律與農村土地流轉現實中出現的不匹配的情況,歸根結底就是法律體系與實際操作出現了偏差不符的情況,導致基層沒意識到把問題提升到法律的高度,致使出現大量打擦邊球或鉆法律空子、破壞流轉秩序的行為。這些都阻礙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合理流轉,不利于保護農民的合法權利。
(二)監督管理不到位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是一項牽涉到很多利益主體的工作,在流轉的整個事項中都需要政府進行監督,才能有效保證地區農業和經濟的健康發展,保證農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法律規定農村農地流轉后土地用途不可以改變,但是在現實中農地商用的問題一直存在,政府如果不積極進行監督管理,就會造成人為的監管盲區和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另外,上文數據指出,農村土地流轉的年限最多是10年以上,周期都較長,這就導致在一個土地流轉周期中,一些干部調離崗位或退休,歷史沉淀下來的土地如果出現流轉糾紛或非法操作,往往找不到應承擔的責任主體,更無處追究,導致很多農戶訴求落空。
如果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過程中不能形成一個長期約束的機制限制利益主體、責任主體的行為,而是等到出現問題后才開始著手解決,就會導致監管出現嚴重的滯后性與被動性,造成大量矛盾隱患。
(三)服務機制不健全
我國幅員遼闊,土地性質多樣化,土地生產能力不一,即使在一個地區內也會由于自然資源的差異導致土地的利用效率、經濟發展出現參差不齊的狀況。尤其是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很多地方政府都沒有意識到要規范進行土地流轉交易管理。同時由于欠發達地區人才和資金的限制,流轉的配套設施難以建設,更沒有相關專業的人才組建一個服務平臺,這些都導致欠發達地區缺少規范化的服務管理,流轉也處于無序的狀態。
服務機制不健全的現象同樣還存在土地流轉后的保障方面。地方政府為了發展規模經濟,大多會鼓勵農戶將土地大規模地轉讓給規模化生產的企業,農民失去土地的使用權后,地方政府沒有落實到相應的政策保障,導致很多農民喪失土地收入來源就是喪失了經濟來源。農民收入普遍不高,又沒有高標準的醫療保障,年邁的農民已經喪失出門勞動能力,農民的基本保障生活都成了政府需要解決的問題。
(四)土地流轉合同不規范
上文調查顯示,近30%的農村土地流轉不簽訂流轉合同,僅存在口頭協議。即便有的簽訂了流轉合同,但也存在著不規范、條款不全、不能表達雙方當事人的意愿,甚至存在著違反法律的情況。如果流轉合同存在詞不達意,還會導致一些常年外出的承包戶未能順利對接土地流轉,造成土地荒蕪,利用率降低的情況。而如果出現了土地流轉糾紛,由于沒有流轉合同或流轉合同不規范,很難介入法律來解決問題,眾口難調,影響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流轉對策
(一)認識形式,統一認識
首先要從管理者出發,要充分認識到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對促進土地資源有效合理利用、提高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構建新型農業農村經營體系的重要性;各級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黨和政府對于土地承包經營流轉的各項精神措施,切實加強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流轉的管理和服務。
(二)建立機構,加強領導
要由政府主要領導牽頭,組織農業農村、國土資源等相關部門建立完善相應的組織機構,組織專業人員和突出人才,對本轄區內土地承包經營流轉的組織、協調、落實和糾紛調解進行規范服務,統一管理。
(三)廣泛宣傳,依法引導
各級各部門可以通過廣播、電視、宣傳欄和政策下鄉等方式廣泛宣傳相關法律法規,使黨和國家關于農村經濟建設和土地承包經營流轉的相關政策措施深入人心,貫徹到位;通過群眾對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的學習,不斷提高群眾的法制水平和綜合素養,引導廣大群眾依法運用法規政策,比較選擇最適合自身的方案,保障和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