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喜龍 王宇碩 蔚凡
[摘 要] 市場決定上限,成本決定下限。傳統的供應鏈管理方式已經無法使企業滿足新型市場競爭。文章通過對制造業背景的分析,得出在當前社會環境下,制造型企業的發展面臨開拓國外市場和企業運營成本壓縮兩個問題,且制造業的發展必須要結合“互聯網+”技術的結論。然后,通過對供應鏈理論進行分析,指明供應鏈管理的目標和意義,并對當前國內部分制造業企業的庫存沖突、原材料周轉庫存量大、供應鏈系統的發展等幾個熱點問題進行分析,再通過借鑒海爾集團的發展經驗,對國內的企業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 制造業;供應鏈管理;企業生產運作
中圖分類號: F272?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1722(2021)15-0033-03
一、國內制造業背景
制造業是國之大器,近些年,我國經濟迅速發展,雖然國內制造業已經進入了世界前列,但是在技術方面,仍然大大落后于美德日等先進國家,僅僅處于大而不強的局面。面對跨國企業的競爭,我國企業在技術上基本上沒有大的優勢。因為技術基礎薄弱,很多企業不愿意進行高端產業的工作,導致低端產能過剩,國內制造業的競爭壓力逐步增加。為了使企業安全平穩的發展,各企業需尋找高效的管理方法,從而內壓成本、外擴市場來保證企業利潤。
(一)發展背景
通過對許昌遠東傳動軸公司的調研、對洛陽周圍軸承廠的調研等活動中得到的數據不難看到,當前的制造業公司雖然占有很大的國內市場,但是很難打通國際市場。據相關報告顯示,遠東公司的計劃年出口額為1158萬美元,即使受到了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但是當年度的出口額這一種超額完成49.7%,由此可見,我國部分企業的制造業產品(汽車傳動軸、鋼化玻璃、輪胎等產品)在國際上也是小有名氣,但是很難爭取到更多的海外市場。其次,由于實地的生產車間限制,在非全自動化的車間,人員配比已經不是一人一機的生產方式,而是通過一人控制多臺不同生產機器,進行不同的生產,壓縮不必要的生產成本。在全自動生產車間中,流水線依然依靠人工來進行機器的操作、監控、修理工作。同時,為了保證機器生產的產品合格性,不得不定時對產品進行抽查;出于安全生產的必要性,不得不招攬大量一線員工進行機器的基礎操作。這些在技術上的缺陷,使得生產線不得不依靠大量的人工來彌補。隨著社會人力資源需求量的增加、企業生產量的提升,這些人工的成本也呈直線上升。發展起步晚、技術不成熟、社會和人力資源的競爭日益激烈,在這種環境下,我國制造業如何進行有效的成本壓縮,擴大海外市場成為兩大熱點問題[1]。
(二)“互聯網+”生產運作背景
由于制造業在國民經濟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各國都在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德國提出了“工業4.0”概念,美國的提高制造業競爭力的戰略計劃。與此同時,我國也順應國際經濟形勢發展,提出“中國制造2025”發展方向, 為當前企業生產運作發展提供了機遇。因此,能否抓住這次機遇,對我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走入國際市場有著具足輕重的作用。
對于我國制造業而言,大、中、小型企業數量相當多,產品品種繁多,結構復雜。企業的生產類型不同,各自的生產過程特點也不同,導致生產計劃管理也極為復雜。其中,價值鏈和信息流的傳遞速度,能夠極大地影響企業的管理成本,因此,為了能更好地反映消費者對產品的個性化需求,提高信息流的效率,壓縮企業的管理成本,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深入研究互聯網供應鏈的創新模式,希望能夠適應“互聯網+”信息價值鏈的發展趨勢,在未來的企業競爭中謀得較好的地位。因此,在國際化趨勢下,競爭日益激烈,制造業企業的傳統物流方式必須結合“互聯網+”等智能信息流方式進行改造升級,擴大企業的信息來源,從而用最少的時間,做最多的事,保持企業的高效運作[2]。
二、供應鏈管理基礎理論
(一)供應鏈
供應鏈是由供應商、制造商、倉庫、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構成的物流網絡,不同的供應鏈中,企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從提供原材料的供應商,到加工產品的車間,再到產品的運輸、銷售、儲存構成了供應鏈上的物流網。
(二)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管理就是根據客戶的訂單(亦或是消費者的需求),合理分配企業內外的資源,制定企業的生產計劃,通過供應鏈各環節的企業的合作,將各部門的工作可視為一個整體,這個整體的內部管理即為供應鏈管理。
(三)供應鏈管理的目標
提高企業的利潤,在不破壞社會主體系統的功能效益的同時,改善物流對宏觀經濟的效益。
1.高效
產品的出現離不開消費,信息時代,任何產品的新老更替都是十分迅速的。快速、高效、準確成為大多數消費者的直接要求,當然也是社會發展的必要要求。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社會進步越來越快,產品的優勝劣汰也越來越明顯。企業若想獲得持久的生命力,就必須時刻把握市場動向和消費者需求,合理生產。通俗來講,物資流通時間越短,速度越快,那么企業獲得的社會各方面信息反饋也會越快,產品自然也會跟得上時代發展[3]。
2.節約
節約指的是廣義上的節約,包括對生產原料、生產時間、人力資源、機器資源、運輸資源等企業成本的節約。通過節約,來減少由于物流流通造成的產品價值損耗,不僅是為了高效完成生產訂單,還為了提高“第三利潤源”的利潤,從而達到壓縮成本的需要。
3.庫存
庫存是企業生產的必要環節,庫存的配置會影響企業的生產成本、企業利潤、企業進步等方面。因此,庫存調節對于企業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是企業生產的必要要求之一。庫存是一個企業應急生產的保證,能夠滿足大部分企業和消費者的需求,同時又為生產方節約了生產時間,提高了接收生產訂單的效率。同時,合理的建立庫存調節系統必須考慮社會各方面的需求,通過大量的社會、企業等信息反饋進行合理的資源配置。
4.規模調節
規模調節和庫存調節類似,生產規模的大小會決定企業在社會產生的影響力大小。由于受到市場和政策等眾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標準化量產幾乎是不太可能的,生產規模的大小同樣需要大量的信息流進行配置,以取得更好的生產效益。
(四)供應鏈管理的意義
供應鏈管理,目的就是提高企業的競爭優勢,壓縮成本提高利潤,減少甚至消除由于信息流的原因所帶來的錯誤,穩固企業之間的戰略合作關系。保證供應鏈從采購開始到向客戶交付產品的整個過程,都是最少的成本、最高效的速度。
三、國內企業供應鏈管理現存問題
(一)庫存沖突
以遠東傳動軸為例,該公司主營產品為車輛傳動軸,屬于組裝型部件。該企業采用備貨生產和訂單生產兩種方式相結合的生產策略。首先,以市場信息反饋預測的需求進行預生產,在預生產過程中若有客戶下訂單,即插單生產。若公司檢查庫存后,產品并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再根據客戶的要求圖紙,進行新產品的加工制造。由于新產品的介入,企業不得不重新定制新的生產計劃進行生產。在這個過程中,生產線需要重新安排,預生產的毛坯需要轉移,在這種不可抗拒的因素影響下,現成品和原料的庫存越來越多。計劃部門希望增加生產批次,降低批次產量;生產部門由于受到不可抗拒因素的影響,想要較少的生產批次,增加產量。為此,計劃生產和實際生產便因為庫存調節的問題發生了沖突。
(二)原材料周轉庫存量過高
以某制造業公司為例,若該公司單獨預測需求,沒有進行上下游信息交流,那么會由于預測主體單一,或者是預測方法失當等多方面因素導致公司需求預測不準確,從而導致該企業的經營計劃、供應計劃、生產計劃制定得不科學,最終使得原材料及成品量過多;該公司采購原料時,無論是為了保證供應生產的順利進行,還是為了降低采購成本,都會傾向于批量采購。同時,大部分供應商會根據自身年度銷售計劃對最小訂單量進行限制,公司批量進行采購原材料,必然會導致原材料周轉庫存量高。
(三)供應鏈系統的發展
目前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社會的各行各業均已或多或少地介入了“計算機信息技術”及“互聯網+”技術,制造業企業需要合理地建立自己的供應鏈系統,以跟上互聯網的發展趨勢。然而,因為系統需要的人力和信息資源過于龐大,其運營成本也自然水漲船高,但大多中小型企業并未進行相應的發展。其次,由于缺少企業之間的大數據支持,和社會普遍意見的調查數據,多數的供應鏈系統并不完善,僅僅停留在原料采購管理、訂單及預生產管理、貨源分配及財務管理四個方面,缺少社會數據的云計算處理和統計學處理,技術的落后導致供應鏈系統的發展一直處于跛腳的狀態。
四、海爾公司的發展
海爾集團成立于20世紀80年代,是全球幾大家電品牌之一。在初期發展階段,海爾集團至少面臨著部件原料供應商、同行競爭、產品購買商、物流運輸以及產品儲存五個方面的壓力,然而,海爾集團順利完成了轉型升級,跨入了互聯網時代的的行列。
海爾集團依據企業內部統一調度資金,對資金管理配置進行合理優化,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明顯降低資金的運作成本。同時,依據現實價值鏈的信息建立了虛擬價值鏈,通過虛擬價值鏈打造了海爾集團自身的優勢。
在供應商面前,海爾集團為了節約成本,積極構建了價值鏈聯盟體系,將上中下三部分信息資源緊密結合,并且首先創建了“人與訂單并行”的新式先進管理模式,基于企業、供應商、消費者的價值鏈進行結構改變,提升自身產品的原料利用率和使用價值。其次,海爾使用準時制生產方式,通過訂單數目降低了原材料的采購成本。同時,還在全球范圍內設立采購據點,通過據點實時掌握原材料的第一手報價,以最優的價格采購到原材料,并且依靠其零部件的先進及整機檢測系統的完備,有效保證了采購產品的質量。
海爾集團摒棄了傳統庫存生產模式,采用準時制生產方式,依據訂單進行生產,努力做到零庫存,在大數據的基礎上減少成產預測量,成功減少了庫存量過高的局面。海爾集團進行了信息加盟制度,通過與供應商和客戶的緊密聯系,建立了一系列物流鏈系統,以訂單為中心,以供應和產品為外圍的信息中心模式,改變了集團信息傳遞效率低、組織改革進步慢的不利局面,創造了制造業轉型的先例。
同時,海爾集團采用供產銷一體化模式:在供應商方面,海爾集團擁有著獨立自主的供應平臺,即使在原材料緊缺或沒有供應時也能夠進行“光合作用”自我供給,其研究人員積極開發原材料,大大減少了交易被任意終止的不確定性。在客戶方面,海爾集團對代理商和直銷客戶的銷售管理方法則不相同:對于直銷客戶,接受其個性化定制的條件,能夠為其進行私人量制;對于代理商,則嚴密布置了定價、銷售、售后等一系列標準,提高了信息交匯的高效性和有效性。不僅保證了客戶的滿意程度,還能夠防止產品生產好卻沒有人購買的尷尬局面出現。
五、制造業轉型的建議
1.傳統制造業企業應將信息建立在“互聯網+”的信息基礎上,通過互聯網思維,把生產系統的信息與消費者意見反饋的信息結合起來,以制造出更符合消費者需要的產品。
2.形成上下一體化思想,供產銷一體化,在擴大現有生產范圍的同時,削減成本。堅決杜絕自身膨脹和閉門造車的事情發生。
3.加強與供應商、客戶合作關系,建立高效、準確的信息流體系,以此來做到有針對性的生產,減少原材料和產品庫存,保證供需平衡。
六、結語
信息的不對等性,導致了企業發展速度緩慢。但是在信息飛速發展的時代,必須抓住機會,善于分析信息,才能夠使企業完成轉型升級。文章通過對比分析,得出在供應鏈關系中,必須有明確的信息流和價值鏈,企業才能夠有合理的計劃去壓縮成本,從而更好地獲利。
參考文獻
[1] 田言,林欣.互聯網背景下企業價值鏈運作優化與成本突破——傳統制造業的突圍之路[J].中國市場,2018,{4}(29):84-86.
[2] 胡建波.降庫存“舞動”供應鏈[J].企業管理,2020,{4}(03):90-93.
[3] 陳晨.基于供應鏈的蒙牛乳業營運資金管理[D].華中科技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