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凌紅 張銀蒲
摘 要:文章介紹了互動式教學的特點和優勢,在教師和學生處于平等的角度下充分利用教師的協調和指導作用、新的評價制度,增加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教學互動,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自主創新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文章還給出了互動式教學在“微波技術”課程的具體表征。
關鍵詞:互動式;微波技術;教學模式
0?引言
目前大部分高校,甚至連“985”“211”這種高等學府都大量存在教師在課堂上主講、學生沉默地被動接受知識的“沉默”型課堂教學現象,教師重視的只是知識的傳遞和知識的灌輸,而學生只是單一被動地接受,缺乏對問題的積極主動的思考;教師同樣是對學生的分析思維、判斷思維、運用能力等高級思維模式的培養有所欠缺,這與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目標背道而馳。因此,必須進行大學課堂教學革命,以形成課堂上師生互動,學生具有積極表達行為的生動活潑的新局面,從而使學生獲得更高水平的學習成果[1]。互動式教學研究在國內起步相對較晚,但是發展速度很快。國內互動式教學在高等教育中主要體現在醫學、電影表演類、聲樂等,而且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但是理工類等工程類教學中,互動教學的應用相對較少,雖然受限于理工類學科本身的復雜性,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科學設備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趨勢,基于廣泛的互聯網資源共享的前提,線上線下資源的共享和互動,已加快了互動式教學在理工類等工程類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和發展。
1 利用教師主導作用的能動性帶動教學互動
互動式教學最早來自于美國哈佛大學的“案例教學法”,后來將學生和教師之間一系列的教學互動歸納于互動教學法[2]。這種互動教學打破了傳統的“一言堂”教學模式,教師和學生站在平等的角度。要想有效實現教學互動,需要一一克服互動式教學應用中的問題。教學互動中,教師起著關鍵性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有效互動,教師的教學理念需要完善和新穎[3]。教師的觀念需要與時俱進,因為陳舊的教學觀念必將影響互動模式的運行,且對互動教學缺乏積極性。教師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論應當和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緊密相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比如將“微波技術”枯燥的微波傳輸線理論結合其在雷達、通信、科學研究、生物醫學、微波能等相關的現代社會科技和生活中的應用,并在教材的基礎上提出各種“導思”。例如:基于微波技術的各種元器件應用到什么方面?給我們生活帶來了那些便利?微波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面臨什么問題?怎么解決?通過設計問題情境,培養學生們的思考、創新能力。教師還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導讀”功能,指導學生感知和理解教材。教師對教材的學習要求、簡要提示、基本線索都需要精心設置,鼓勵和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課前預習。另外,需要充分發揮教師對課堂的調控功能,在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下,建立輕松、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教師需要有很好的親和力,調動學生課堂互動的積極性。
2 利用新的評價制度帶動學生的互動積極性
促進互動教學模式的另一種推動方式是評價制度的改變。對于該學科期末成績的認定,除了以考試成績為評價標準的評價體系之外,可以根據學生的互動表現給予成績的設定,增大平時成績分的比重,鼓勵學生課上互動和課下互動,提高學生互動的積極性。以“微波技術”的教學安排為例,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可將其分為四大部分,分別是微波傳輸線理論、矩形和圓形金屬波導傳輸、介質波段傳輸和基于微波網絡等效傳輸微波元器件的分析,每個組成部分都設置相應的互動成績評定。分別根據學生們課前互動、課中互動、課后互動的表現設定相應的成績,將學生進行互動前分組,根據四大模塊內容要求學生與學生完成課前和課后互動,每組學生將互動后的重點、難點和容易理解的知識點總結匯總給教師,教師可以根據每組學生互動后總結出的知識點是否全面、對其理解程度、理論知識的應用理解等給予成績的設定。
3 互動式教學在“微波技術”課程中的具體實施
互動方式多種多樣,課上互動建立在課下互動的基礎上,由于課堂時間的有限性,要使課上互動效果達到更高的目標,能夠很大程度的提高教學質量,必須有針對性、有目的性、有方向地進行課上互動的推動。此時,課下互動作為有益的基礎支撐,必須做到全面細致。課下互動可以包含課前師生的互動,比如對教學大綱所要求的教案的探討和對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的課堂教學內容分配,需要教師和學生課前提前互動得到有效的實施方案;課下互動還包括課后的互動,通過和各個小組學生代表進行學習效果追蹤和對該課堂教學反饋,進行下一次課上教學的準備,實現有效的課上教學互動。
不管是課上互動和課下互動,教師和學生、教與學的互動具體可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 提問激發模式
教師可以根據每堂課教學內容的核心點進行提問,可以激勵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學習,有效推進課程。以通信工程的專業基礎課“微波技術”的第一章均勻傳輸線理論1.1 均勻傳輸線方程及解為例:首先提出一個關于微波傳輸線的核心問題,即對于微波傳輸這種高頻率傳輸,其平行雙導體傳輸線上有哪些分布效應不可忽略,其產生的分布效應是以什么形式分布實現等效電路傳輸?然后通過基爾霍夫定律完成平行雙導體傳輸線方程,繼而根據平行雙導體傳輸線方程的電壓和電路的通解,引入這一章內容的相關問題的學習,比如平行雙導體傳輸線的特性阻抗、駐波比、輸入阻抗、反射系數等一系列狀態參量的分析。這些核心問題的提出可以貫穿這一章的所有重點難點知識點,可以有效引導學生有目的、有方向地自主學習,培養其獨立思考能力。
3.2? 教學主題討論模式
同樣以“微波技術”的第一章均勻傳輸線理論為例,將微波平行雙導體傳輸線的輸入阻抗、特性阻抗、終端負載阻抗和反射系數相互結合為主題探討,討論無耗傳輸線的工作狀態。在課堂上可以分組探討,每個小組可以分別就反射系數為0、1和其處于兩者之間范圍的傳輸線狀態,通過分析終端負載阻抗和特性阻抗的關系,得出反射系數的數值結果,進而分析微波平行雙導體傳輸線在不同反射系數下的工作狀態。學生們可以將討論后的疑點、難點向老師反饋,這樣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講解,實現教師和學生互動式的教學。
3.3? 實踐教學模式
結合課程教學內容,利用實驗室提供的微波實驗箱和微波儀器設備,設計多個與微波傳輸特性狀態參量測量的相關實驗,讓學生自己操作演示,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鼓勵學生利用已學的微波傳輸線基礎知識,設計微波濾波器、微波放大器等微波器件,培養學生實踐技能。另外,教師也可以將利用軟件平臺和實驗平臺相結合的模式,開發基于軟件仿真的實驗平臺,測量微波傳輸線的狀態參量,增加學生實際動手操作機會,加深學生對課本教材知識點的掌握和理解。此外,還應提供恰當教學案例。教師通過課前教案內容相關材料的大量收集、查詢、歸納等充分準備,提供和課堂內容主題一致的相關案例,以設計者和構思者的角色鼓勵學生對相關案例進行討論,培養學生創新設計能力。
4 互動教學的優勢
互動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和教師間的溝通,促進師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可以給枯燥的學習氛圍帶來活力和樂趣,將互動式教學變成知識探索性的活動,課堂教學不僅以教師為主導,學生也同樣是探索的主導個體。互動式教學可以進一步建立好良好的師生關系,融洽的師生關系又可以促進教學中平等合作,兩者有效結合,真正地做到教學相長。互動式教學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可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師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知識的互動和探討,帶動了思維的活躍,增加了學生的參與性,同樣也拓展了教師的教學視野和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技能。因此,有效的教學互動無形當中提升了教學質量,培養了學生的獨立創新思考能力[4]。
5 結語
互動教學強化了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注重了教師自我素質的提高和創新思維的改變。通過教與學的相互溝通、促進,培養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能力和綜合素質。充分開發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對知識的多問題意識,鼓勵并肯定學生促進互動,培養當代社會急需的具有扎實專業知識基礎、獨立創新能力、合作能力、學習能力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周作清.提高質量是教育改革發展的關鍵[J].中國高教研究,2011(11): 4-7.
[2]張西茜.美國高校課堂互動式教學方式評述[J].中國成人教育,2011(5):111-112.
[3]徐飛.培養一流人才是一流大學的本分[J].中國高教研究,2017(5):29-30.
[4]張寶海.互動式教學法在有機化學教學中的運用[J].當代化工研究,2016(5):51-52.
(編輯 傅金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