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增明
摘 要:目前,計算機“程序設計”教程面對教學觀念滯后、教學模式單調、教程設立不科學的困局。文章從師生兩方面深度解析大學生計算機“程序設計”教程的影響元素,從提升學生研習技能、強化學生的信心、提高老師能力、變更教學方法幾個方面給出提高大學生計算機“程序設計”教程實效性的核心策略,希望為同行業者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程序設計”;影響元素;實例論證
0 引言
習近平主席提出“應盡快進行數字基礎推動工作,推動參數資源的整頓與開放分享,加速構建數字化國家。”以計算機“程序設計”為核心的教程系統對數字基礎設備的發展有著保駕護航的關鍵功能,從而深度推動我國大數據戰略深度發展。但是,實際調研成果說明,學生學習壓力的增大與老師教授難度增大對計算機“程序設計”教程教學提出了重大的挑戰[1]。
1 “程序設計”類教程問題解析
“程序設計”類教程在計算機信息類專業科目中有著核心地位,通過若干年的教學測評,“程序設計”類教程比較重視語法與簡易程序的編寫,依照調研,大多數院校進行課程學習的學時被控制在2個學年度,會忽略算法設計、邏輯推導、數學模型構建等深度的理論學習。此外,因為迥異的知識儲備量致使基礎不扎實的學生會提早放棄研習,并且無法做到知行合一。以老師為核心的教學模式較為常見,學生成為被動接受理論的“機器”,學生對“程序設計”的實質與實操技能并未形成,考評模式依然以以往的學習成就與期終測驗為核心,忽視學生回饋的信息,致使教程完結就代表學習的終結,在科目學習年度后缺乏延續性,學生接近學業完成還沒有掌握基礎的編程技能,教學功效無法有效發揮[2]。
2 大學生“程序設計”教程研習效果的影響元素解析
筆者透過對1 514位學生實施訪問與調研,并使用回歸解析模式從師生兩方面探討大學生計算機“程序設計”教程研習成效的影響元素。
2.1 學生對計算機“程序設計”教程研習成效的影響
為探尋學生研習狀況是不是會左右研習成效,把研習基礎、研習心態、研習驅動力、研習方略、自我效度當成測試學生研習狀況的核心數據,完成回歸解析。回歸解析說明、回歸方程闡釋總改變比例達到37.310%,F數據是1 392.029(★★★),代表整體回歸模型水平較為顯著。
其一,在研習基礎層面,回歸方程闡釋總變更比例是28.661%,F數據是1 392.029(★★★),代表研習基礎回歸模型出現明顯性的水準,大學生被所在的教育環境左右,在接納教學與個體研習等層面有所差別,導致學生教程研習效能出現差別。
其二,在研習基礎層面,回歸方程闡釋總改變比例達到26.513%,F數據是1 392.029(★★★)代表研習心態回歸模型有著突出性。研習心態是權衡研習成效的直觀模式,主動的研習心態可以帶動學生在計算機“程序設計”教程研習中自發參加、做好考勤,從而強化學生研習的紀律性,最后獲得較好的研習成效。
其三,在研習驅動力層面,回歸方程闡釋總變更比例達到9.187%,F數據是1 392.029(★★★),代表研習驅動力回歸模型出現突出性。研習驅動力是影響研習成效的關鍵要素,激發學生的研習驅動力為計算機“程序設計”教程講授中的關鍵性版塊,通常來講研習驅動力越足,學生研習的成效就越佳。
其四,在研習方略層面,回歸方程闡釋總變更比例達到32.477%,1 392.029(★★★),這代表研習方略回歸模型形成突出性[3]。
其五,在自我效度層面,回歸方程闡釋總改變比例達到39.555%,F數據是1 392.029(★★★),這代表自我效度回歸模型形成突出性。通常,如果自我效度理想,學生遭遇挫敗就會以正能量的方式進行應對,并且試著去化解矛盾,以達到提升研習能力的目標[4]。
2.2 老師對計算機“程序設計”教程研習成效的影響
調研成果表明,老師方面與電腦“程序設計”教程研習成效的回歸解析中,回歸方程闡釋總變更比例達到26.013%,F數據是676.660(★★★)。這代表整體回歸模型達到很高的水平。
其一是老師心態。回歸方程闡釋總變更比例達到7.901%,F數據是676.660(★★★),這代表整體回歸模型形成突出性。老師是傳道授業解惑者,在教授知識的階段要重視心態的調整。
其二是教學模式。回歸方程闡釋總變更比例達到24.928%,F數據是676.660(★★★),代表整體回歸模型出現突出性。老師使用何種講授模式會直觀地左右教學成效與研習成效,單調固定模式不能滿足學生的研習與講授技巧變革的需要,讓教學成效變得更差。
其三,在講授內容上,回歸方程闡釋總變更比例達到22.831%,F數據是676.660(★★★),代表整體回歸模型形成突出性。老師是學生研習路途上的“燈塔”,老師的教授內容是左右學生研習成效的核心元素。
其四是教授技能。回歸方程闡釋總變更比例達到27.255%,F數據是676.660(★★★),代表整體回歸模型形成突出性[5]。教師唯有掌控教授技巧并可以在教程實操階段使用,才能夠將專業理論有效灌輸給學生。
3 大學生計算機“程序設計”教程學生研習成效提高的路徑
3.1 保證學生活學、活用
其一,訂立研習目標與規劃,保證學生活學。在計算機教程設計階段,教師要依照學生個體差別設置研習目標與研習規劃,可以讓學生在研習階段自我調整研習行為,學生依照自身具體狀況,正確認知與考評本身的研習技能,訂立科學的研習規劃,從小目標邁向大目標。
其二,改善研習方略,保證學生活用。首先是講授前,學生被動接納轉變成自發質疑;其次,學生從消極接納變更為主動接納;再次是學生被動參加轉變成自發監管;最終,強化自我效度,保證學生會用[6]。大學生要融合本身的研習技能與情況,對自身的優劣勢保持理智的認知;要試著去嘗試一部分簡易操控的程序創設工作,在小目標實現后再去完成大目標。例如,記載與解讀自身成功或失敗的主因,在實施歸因解析中獲得教訓,在正面的競爭觀念的引導下,提高本身的自我效度并強化學習驅動力。
3.2 搭建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平臺
在技術方面,傳統大學生程序員在設計比賽時,平臺使用B/S結構的三層系統結構,由后端SQL參數庫、Redis、異步隊列、考題伺服器、同步模塊構成,為了把平臺拓展到時間“程序設計”類教程內,院校“程序設計”比賽平臺增添了幾個模塊,并使用Docker完成布局,讓布局不再成為空談[7]。
“程序設計”比賽人員依照比賽主題質量挑選適當的比賽練習平臺進行練習。全球大學生“程序設計”比賽平臺是以課題甄別程序為中心的,可以為多語言模式提供網絡程序輸出與運轉時的效率測試,系統使用海量的算法設計題目,向客戶提交參數,能夠解析題目難度,為拓展學生運用范疇增添了論壇交流區域。平臺首先服務于“程序設計”比賽,能夠把比賽與實踐相融合,因為比賽缺少人員參加,可以客觀地映射出學生的算法與程序創設水準,協助老師完成教程的講授。程序創設、參數結構與算法等有關教程是對算法思維與實操能力要求極為苛刻的教程,需要學生在掌控各類基礎語法、算法、參數結構的前提下完成反復訓練,以獲得將運算思維結合算法創設、數據結構創設、程序創設[8]。
例如,平臺具備網絡判題、研習溝通、自我組織比賽等功能,平臺內大多數的比賽題目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研習氛圍,以往的實踐操作通常是以學生使用電腦、老師檢查學生代碼、學生提供試驗材料為核心,現在的平臺能夠通過論壇、群等模塊溝通與學習。
4 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程序設計”比賽平臺的搭建與有關教學活動的變革與實踐,高效地激發了更多學生研習計算機“程序設計”教程的積極性,院校大學生“程序設計”比賽的分數明顯提升,從對院校應屆生的公司訪問與問卷調研中能夠看到,院校大學生勤懇嚴謹,有著團隊合作理念,編程能力較強,表明教學變革高效地提高了學生全面解析與化解工程難題的技能。
[參考文獻]
[1]洪亞源.項目教學法在計算機語言類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以VB程序設計課程為例[J].職業,2020(10):59-60.
[2]夏勇.優化拓展課程提升教學品質—小學信息技術程序設計拓展課程優化實踐與研究[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20(2):95-97.
[3]李炳銳.基于計算思維培養的Scratch程序設計教學實踐—以迷宮尋寶為例[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20(4):68-70.
[4]龐書華,劉嶺.借力世界技能大賽助推技工院校計算機程序設計專業教學改革—世界技能大賽商務軟件解決方案教學成果轉化[J].職業,2020(35):43-44.
[5]白禹,李國勇,王慧,等.基于圖形塊語言Blockly的創意趣味編程的教改初探—以科教專業的算法與程序設計課程為例[J].貴陽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3):94-96.
[6]何海洋.面向計算思維的中學程序設計課程教學 —以中學信息技術課程Python程序教學為例[J].魅力中國,2020(40):196.
[7]郭玉華,鄭嘯.面向計算機系統能力培養的啟發式教學研究與實踐—以”Linux操作系統與程序設計”課程為例[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20(5):79-83.
[8]江帆.提高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課程教學效果的探索—以Android物聯網程序設計為例[J].計算機教育,2020(10):98-102.
(編輯 王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