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
【內容摘要】在新課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背景下,生物教學研究應把生物課程開發與教材之外的課程開發相結合。當前,我國重視生物課程資源的開發,并逐步開發利用,但目前高等生物課程資源的利用還比較薄弱。高中生物教學應通過整合地方生物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以致用的能力和熱愛工作的思想品德。
【關鍵詞】江蘇泰州 ?鄉土生物資源 ?高中生物學教學 ?整合利用
課程資源建設是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提出的重要思想。教師善于挖掘,課程效益應用于教學是新課改理念的前提。作為一種高效、舒適的教學媒介,鄉土生物資源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具有采集方便、表現生動,可以實現教學方式的轉變??疾炝水數氐纳镔Y源,突出了學生的情感,培養了他們對家鄉和自然的認同感,引導了他們對人口、生態、民族、文化關系的思考,培養了他們良好的思維習慣,人文素質得到提高。
一、鄉土生物資源教學的特點
生物學課程資源是生物學課程的一個分支,它包括有形資源,例如生物倫理、教學材料、儀器設備等,以及無形資源,例如學生現有的生物知識和相關學科經驗,以及生活經歷等,進而影響著該地區的生物多樣性,即使在同一環境下,城鄉之間的動植物分布也不一樣。近幾年來,由于與生活的密切接觸,艾滋病在高中普遍存在,而艾滋病的傳播及其對人體的影響又是高考的重要條件。事實上,生物學知識無處不在,生物課程資源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如癌癥、過敏反應等等。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高等生物學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生物是一門新興學科,獨立研究時間很短。他們發展迅速,知識覆蓋廣泛,界面不斷更新,有豐富的課程資源。
二、鄉土生物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原則
開放性原則的提出,為開發和利用本地生物課程資源提供了新的思路。以較為成熟的知識體系為導向,打破學校與社會之間的壁壘,建立學生、教師和社會之間的良性互動機制,對地方生物課程資源開發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開發利用這門學科要結合學科實際,體現學科的特殊性。生物體是活的,它接近自然,而且非常開放。公開原則也應強調公眾參與。除教師、學生、家長和當地研究者外,在教育教學中,通過對傳統被動學習記憶模式的開放參與,我們可以建立一個思考空間和一個以初始問題為主題的小型知識營;開放原則還強調空間的開放,即在廣闊的生態環境中,既可以進行課堂討論分析,也可以進行實踐研究。
高效性原則,強調課堂教學的高效性;這一原則主要體現在:高效性內容的開發,與高中生物教育相結合,高效地利用地方生物資源,根據學生和教育的實際,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社會經驗。充分利用本地生物課程資源,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避免浪費時間和精力。
科學性原則,生物學是一門自然學科。充分理解教材內容,把握課程設計意圖,根據高中課程設置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及能力,合理選擇生物課程資源進行教學。在方法上,當教師利用生物周期資源進行教學設計時,既要考慮到教學內容的選擇,又不盲目地增加與教學無關的內容;要明確教學重點,分清主次,合理配置教學能力,使學生有更多的學習時間和空間,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不同的學習目標。
三、鄉土生物資源教學的理論基礎
1.哲學人類學理論
哲學人類學以心理學為基礎,以人與文化的密切關系為出發點,致力于將哲學現象法與實驗法相結合,用哲學的觀點來指導和概括文化人類學的發展,這是一種在經濟、情感、個人、心理等文化領域具有普遍意義的人格心理學,它促使我們從人類的需要和客觀現實出發,重新審視文化人類學。
2.“生活教育”理論
陶行知在中國首次提出“生命教育”。教育的本質就是社會生產和個人生活之間的關系。與教育與生活分離相反,它需要雙手與頭腦,需要工作與思想,需要強烈的時代感與反思性。
3.學校特色文化建構理論
學校是傳播文化的場所,其文化特性不同于其他公共場所。它不僅是客觀存在的現實,而且是一種文化遺產,充滿著啟迪和力量。校園文化是師生共同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它還是一個擁有精神力量和精神血液的學校。建設有特色的學校文化,對提高辦學效益,改善辦學質量,實現教育資源多元化,促進教育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4.后現代主義理論
“后現代”與“現代主義”在理論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但缺點是對現代社會人的主體性和感性財富的忽視持否定態度。對西方傳統哲學的批判繼承,以現代性為基礎,形成了本質主義、宗教激進主義等多種觀點。
四、鄉土生物資源與高中生物學教學的作用
1.滿足學生發展的要求
新課標“生物科學素質”提出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生物教學不能局限于教材,要適應課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提高教學質量。教材的更新速度跟不上時代的發展,甚至更新只是為了尋求變革的穩定性。老師只有根據學生在不同環境、不同地域的特點,對有限的教材內容或情境進行拓展、補充和創新,才能使教材更具生機和活力,提高教學效率,有效而有意義地開發和利用課程,使地區、國家、地方和學生之間的發展差異能夠促進學生的發展。
2.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身為專業技術人員,教師必須有自己的專業理念、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等,由初學者到高級,由初級到高級。研究對象為思想活躍、思維敏捷、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較好的創新能力的大學生。隨著信息的不斷更新,教師也應轉變固有模式,不斷學習新事物和新思想,不斷探索前沿領域,改變教學方法。而且,終身學習的新思想已經為社會所接受。在此背景下,社會與高中生都要求教師成為研究型學者,獨立于不同的學習渠道,積極參與不同層次的研究訓練,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與能力。
3.對教材的補充提高教學質量
近年來,高考加大了學生在圖文轉換、有效信息獲取、語言表達等方面的比重,迫使他們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甚至隱含知識,那么,教師是否能夠利用現實生活中的情景、生物現象、生活實例等資源幫助學生實現平等雖然新課程并沒有直接規定教師要積極開發鄉土生物資源,根據教學參與和課程要求編制教材;對鄉土生物資源進行適當、有效的整合;采用個案研究的方法,收集整理現有生物資源,將江蘇省泰州市地方生物資源與高中生物資源進行整合,補充教材,提高教學質量。
五、鄉土生物資源與高中生物學教學的整合方式
1.培養學生科學能力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首先了解和認識這些地方的生物資源,進行全面而有效的訓練,積極思考如何把它們與生物學教學有效結合起來,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的科學精神。比如在學習生態植物的章節中,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學習花草植物,并結合課本系統地學習它們的根,莖,葉和果實。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學習了知識,而且提高了生物素養。
2.打造學生模擬情境的高效生物課堂,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高中生思想發生了由感性向理性的轉變。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生物教學內容中存在大量抽象、邏輯嚴密的知識點,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以“認識生物多樣性”課為例,著重介紹生物多樣性、遺傳多樣性、生態學等內容,對當地生物學教學方法及學生掌握的感性認識進行了闡述。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進行生物教育,而且要在實驗室以外,讓學生在戶外和自然高中習,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當地自然環境中的鄉土生物資源,并為教師講授鄉土生物資源提供有利條件。
3.鄉土生物資源實驗教學案例舉例
實驗教材是高中生物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生物教學起著重要作用。指導學生學習生物學,積極求知,培養創新思維,分析解決生物學問題,促進實現教學目標,提高生物素養,同時鼓勵學生樹立科學態度,用科學方法指導實踐,實事求是,求真務實。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學生在生態生產實驗中的應用及實驗結果:
實驗目的:根據江蘇省泰州市典型生態系統的結構特點,設計制作微型生態瓶,觀察和捕捉其在時間軸上的生物量變化,并對不同類型生態瓶進行分析。
實驗材料:收集湖水水質、塑料瓶、沉積物、夾板、水生植物、魚粉等生物成分,進行生態系統測試。
實驗過程:
1.首先,討論各組野外觀測到的生態系統結構,比較分析了各組在穩定性方面的差異及原因。
2.其次是模擬生態系統類型,設計實驗設備,選擇使用需要合理配置生態系統成分的生態瓶,制作兩組生態瓶,一組用清水,另一組用污染黑水,位于江蘇省泰州市西河下游;陸地生態系統組用天然土壤和表土中富含有機質的土壤進行對比,并將生態系統組以表格形式登記。
3.對這組生態瓶中不同生物的生存狀態和生存時間進行了觀察和記錄。
4.分析討論:
(1)對有機瓶中各種生物的生存時間進行記錄,并分析如何改變其性質、比例和現有的相互關系,從而延長生命。
(2)分析制作的生態瓶中哪一種物種最早死亡?死亡原因。
結論
在高等生物學教學中,采用鄉土生物資源進行教學,優于傳統教學法,具體優點總結如下:結合常見例題,增強教學重要性,支持教學目標的實現,從幾個科目的考試成績來看,有利于提高全班學生的平均成績、得分率和優秀率,使學生的人數分布更加合理,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物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胡化廣、張振銘、湯新慧. 鄉土生物資源及其在高中生物課堂上的應用[J]. 現代職業教育,2018(28):76-77.
[2] 匡薇. 邛崍市鄉土生物資源與高中生物學教學的整合利用研究[D]. 四川:四川師范大學,2017.
[3] 演生成、宋浩銀、劉建國. 陜北鄉土資源與高中生物課程教學開發整合策略[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23):68-70.
[4] 侯真. 陜北鄉土生物資源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整合和利用[J]. 讀書文摘,2016(27):174.
(作者單位:江蘇省口岸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