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雪媛
【摘要】《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小學階段教師應該重點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文章說到讓學生玩轉“24”點益智游戲,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興趣與運算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改變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解決小學數學計算中的難題。從而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素養,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
【關鍵詞】玩轉“24”點;培養能力;提高能力
計算是小學數學中一項重要的基礎知識,貫穿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可以說計算是數學的靈魂。學生的計算能力強弱與否,直接關系到他智力的發展,影響他的學習成績。培養計算能力的過程中,要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計算訓練,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堅持不懈,才能真正達到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目的。
而“24”點作為一種數學游戲,這種游戲方便、直觀,容易操作,是學校廣大師生熟知,和喜聞樂見的一種鍛煉數學思維的益智活動。小學生在小學階段,玩轉“24”點,能把枯燥的數字計算變得趣味盎然,在玩中學習,能極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對于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發揮著重大的作用。
一、玩轉“24”點游戲,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興趣與運算能力
愛游戲是兒童的天性,玩轉“24”點,主要是玩“24點”游戲,在玩樂中學習,將學習與游戲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學中滲入游戲形式,便可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便會主動參與學習,主動學習知識。游戲活動形式多樣,學生不僅要動手,還要動口,甚至動腦一起活動。這樣把抽象、枯燥無味的數學計算知識轉化成游戲,學生樂于接受,樂于思考,從而得到學習的目的。通過算24點、編24點等游戲活動,學生既可以增強學習自信心,提高運算能力,口算速算能力,及反應能力。游戲中還能體驗算法的多樣性,有利于構建數學知識、感受數理和數感。算24點時,不僅可以用整數來計算,還可以用小數、分數來計算,它的算法多樣,知識點訓練也全面,在游戲的過程中大大激發了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學生因此得到知識,提升了能力,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24點游戲可以啟發心智、激發學習數學興趣,真正體現我校微笑教育中“三F”中的“愉”,讓學生在輕松、愉快、和諧的環境中快樂的學習,掌握知識。
二、玩轉“24”點游戲,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學生的知識在學習過程中應該自己學會解決問題,形成積極的情感與態度。學生在玩轉“24”點,計算24點時,需要根據題目四個數字,沿著各種不同途徑去尋找、探索多種不同解題方法。這種解題的多樣化探索方法,需要學生充分調動所學的知識并靈活的運用,才能巧妙解決問題。“24”點算法的多樣化,所以計算24點時,有利于學生理解和升華運算知識,提高了學生運算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玩轉“24”點活動過程中,能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情感和積極學習的態度。“24”游戲規則簡單容易掌握,題目也有難易之分,一般的學生都能在活動中獲得成功,所以有更多的學生能從活動中獲取學習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快樂,感受數學的魅力。“24”的多種競賽方式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激勵性的平臺,讓創造思維貫徹整個活動過程,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讓學生在具有濃厚興趣的“24”點游戲氛圍中,遭遇運算問題,遭遇數學問題,及時得到解決,培養學生反應能力,不斷提高學習數學的能力。
三、玩轉“24”點游戲,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玩轉“24”點的活動教學,以學生為主,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學生被動學習的教學方式。玩轉“24”點的教學活動,關注了學生學習興趣和經驗,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積極參與,樂于探索解題技巧,勤于動手,動口、動腦。例如撲克牌算“24”點的游戲,拿出一副牌,兩人、四人均分,每次雙方任意出2張牌共計4張牌,通過口算,應用加、減、乘、除法。把牌面上的數算成24,看誰算得又對又快。這樣各種層次的同學們也能全員參與,學生可以自己組織,自己判斷,完成整個游戲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創新能力。算“24”點的游戲不僅可以在課堂上開展,還可以在課間、課后,甚至在家庭與父母,兄弟姐妹一起開展,增強親子關系。算“24”點不僅可以借助撲克牌,還可以隨意抽取數字,還可以借助先進的計算機軟件來練習。學習地點靈活,訓練用具也多變,比賽的形式也多樣。真正改變以往學生學習的傳統方式。學生邊算題目邊收集和處理各類題目,積累了解題方法和技巧,提高實踐能力和整理知識能力。玩轉“24”點的活動教學,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同時也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
四、玩轉“24”點,解決小學數學計算中的難題
玩轉“24”點,它是一種知識游戲活動,本身就具備一定的吸引力,在活動中碰到平時我們計算的難題,易錯題,這時只要教師稍加以輔導,提醒。學生就能很快掌握知識點,例如三年級學生對于四則運算中的先乘除,后加減經常忘了,平時上課四則運算訓練量少,加減法進位,退位經常出錯,經常算“24”點,可以明顯提高計算速度,正確率,糾正計算中的錯誤。又例如乘法分配律掌握對于四年級學生是一個難點,借助算“24”點,可以幫助學生突破難點,理解算理,并靈活運用鞏固算理。例如算題目:(9、11、12、12)如果不是應用到乘法分配律,那么學生很難一下子算出結果24來。因為學習了乘法分配律,所以很快可以列出算式11×12- 9×12會得到 (11-9)×12 = 2×12? =24。 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a+b)c=ac+bc,當然根據乘法分配律可以把數推廣到減法和幾個數。例如6× (8-5)+6=6×(8-5+1)等,都可以看作“四六二十四”的直接運用,“三六十八加六” 也可以看作“四六二十四” (3個6加1個6就等于4個6既為24)的運用。這里反復運用了乘法分配律正逆運算。經過訓練學生真正理解了乘法分配律的算理,真正掌握了計算技巧,得到知識,從而突破了計算中的難點。
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有計劃,盡自己力量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計算能力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個長期和連續的過程。玩轉“24”點的活動,能啟發心智、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它把枯燥的數字計算變得趣味盎然,能持續,并極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對于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提高學生快捷的心算和反應能力,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本文系廣東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規劃小課題“開展‘24點活動,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DXKT25964)】
【參考文獻】
[1]牛全福. 淺談小學生計算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
[2]長纓.《撲克牌“算24點”的技巧》
[3]朱雪俊.扎實學習夯實基礎--淺談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旬刊,2016.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