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代勇
摘 要: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在科學技術、網絡信息技術發達的今天,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教學有效結合成為教育的熱潮。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傳統文化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影響。弘揚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的基礎,計算機應用更是貼合信息技術,是當代青年應該具備的技能之一,而且傳承傳統文化亦是每個炎黃子孫的責任。本文就如何將傳統文化融入中職計算機應用教學提出可行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傳統文化 中職教育 計算機應用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7.054
每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不同,但必須要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傳統文化之所以會被流傳下來,是因為傳統文化所表達的社會態度和價值觀是符合當代社會發展體系的,也是比較正能量的,然而對于中職的學生們來說主要以學習技術為主,缺乏對文化方面的學習,我們在教學中也要注意給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社會態度,補充文化方面的學習,讓學生們在傳統文化中感受文字帶給我們的力量,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培養學科素養,所以在計算機應用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的學習是很有必要的。
一、結合古詩詞教學,營造文化氛圍
古詩詞是傳統文化的象征,古人十分擅長通過意向營造意境,為讀者打造出想象的空間,“意”就是詩人的思想情感,“境”就是詩人所描繪的客觀事物,這兩者結合起來,或情景交融、或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或寓理于境、或借境達理,無論是哪一種都是在向讀者傳遞情感,引起共鳴。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古詩詞與計算機教學相結合,從而為學生們營造文化氛圍。例如,教師在教學生們如何制作PPT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引用宋代詩人柳永的代表作品《雨霖鈴》,要求同學們用幻燈片的方式來賞析這首詞,并且還要為幻燈片選用合適的主題以及切換方式等。學生們在制作時就會認真去看這首詞的寫作背景、詞句解析、詩人情感等,在制作優秀的幻燈片的同時也學習了《雨霖鈴》這首詞,把握詞中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方向和傳達的價值觀。這是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計算機運用結合在一起的有效方法,不僅讓學生們學會了幻燈片的制作,還學習了不同的詩詞,營造了一種文化學習氛圍。
二、結合當地傳統文化,感受文化魅力
文化是靈活的,文化的表現形式千姿百態。在中國這樣一個文化源遠流長的大國,流傳下來的古老文化繁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民俗風情。相信每個人對自己所生存的地方的文化都有一些了解,而在這個科學網絡技術發達的時代,學習計算機應用是當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對于中職的學生來說,在文化學習方面是有欠缺的,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多引用一些傳統文化的內容,讓學生們耳濡目染,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在教學時教師便可以利用這一優勢將當地的文化和計算機教學結合起來。例如,教師在教文字處理時,可以讓學生們寫一篇關于自己家鄉文化的征文,并要求學生們按照教師規定的格式來調節征文的格式。教師還可以以這個作為一場征文大賽,在要求內容和基本格式以外,可以從文本的美觀來加分,這樣一來不僅能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也加深了對自己家鄉文化的了解。學生在寫征文時不僅能對辦公軟件的各項功能有所了解,還能進一步去了解自己家鄉的文化和民俗風情,增進自己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綜上所述,傳統文化是民族的靈魂,也是一個國家成長之路的見證,在網絡科技發達的時代,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是必然的,但我們的傳統文化也不能丟棄,弘揚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的基礎。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將傳統文化有效融入計算機應用技術教學中去,培養集文學修養和高超技術于一身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馬曉燕《在中職教育教學中如何將傳統文化融入信息化課堂——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為例》,《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1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