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
湖北工程職業學院
《Photoshop圖像處理》課程是伴隨著設計專業的開辦應運而生的。授課對象是設計專業高職學生中的大一新生。該課程目前已在我校實行了課程改革試點項目。
課程改革情況如下:
1.采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加強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力度,強化學生的實踐技能,通過典型工作任務的學習,使學生做中學、學中做,實現教、學、做一體化。
2.采用開放性教學,體現職業性,開放性,實踐性特點。教師把教學內容設計成學習情境,根據學習情景設計學習任務。課程案例來自于企業真實項目,以工學互動的形式構建人才培養目標的新模式。使學生經歷真實地工作任務與完整地工作過程,注重市場調研、分組研討、動手實踐、體驗感受、分析總結,互動式講評,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等,教學做合一的教學過程。
3.采用情境教學,加強師生互動,寓學于樂。教學中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強化手腦結合,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校《Photoshop圖像處理》課程自開設以來,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配備了相對充足的師資力量,整體配齊了實踐課程、圖書資料等資源。這些資源都能滿足本課程面向社會開放。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校思政工作,并將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2016年12月7日,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2019年3月18日,總書記在辦好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強調“對于藝術學類專業課程,要在課程教學中教育引導學生立足時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和創作觀。要堅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積極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引導學生自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面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增強文化自信”。
《Photoshop圖像處理》在線開放課程教學改革將基于課程思政的大背景下,著眼學生面臨和關心的實際問題以及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以學生所在專業應具備的職業能力與素質要求為核心,構建課程思政育人大格局,追求提高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價值為目標,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和創作觀,為培養高素質技能設計人才打下基礎。
本課程建設的基本要求:
1.整合教學體系。基于教材教學內容,服務于教材這個總綱,變教材體系為教學體系。依據知識歸類原則,將《Photoshop圖像處理》劃分為十個模塊。
2.優化教學隊伍。基于教學人員專業背景、崗位性質和興趣專長的差異性,優化教師隊伍,實施教學小組負責制,明確分工、各司其責,定期做好模塊集體備課,負責本模塊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跟進和改革。
3.調動學生主體作用。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起引導作用,在充分備課和課程布局的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無論是在課前、課中、課后,都要適時促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客觀作為性。
4.打造立體課堂。基于課程質量的提升,為促進《Photoshop圖像處理》課實效性的增強,課改應將中心集中于課堂的精心打造和布局,竭力形成師生互動、理實互聯,有詩情畫意、有喜聞樂見,有課上、有課外,有線上、有線下的一套全新立體課堂體系。
本課程設的基本思路:
1.課程開設情況及滿意度調研。主要以本課程的受益群體為調研對象,以開設本課程的學生為對象,形式上可采用座談、問卷調查等形式,為確保反應情況的全面性及真實性,分別對學院學生進行數據收集,從而為該課程的課程體系建設方案調整提供數據基礎。
2.制定富有針對性的在線課程體系建設方案。結合在線開放在線課程的特點,圍繞課程思政建設的相關要求,將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標準、課程教案、課堂知識點、課堂教學環節、課程評價等五個要素中。
3.在線課程多媒體素材收集。素材主要以音視頻、照片等多媒體形式為主,要充分服務于教學內容,教學案例需緊密結合時代背景、學生特點與專業實際。教師對素材進行篩選的標準以是否符合課程內容、在線課程形式為主,同時配上相關的背景說明和介紹,為在線課程建設提供基礎素材。
4.教學資源庫的建設。作為信息化建設的內容之一,教學資源庫的建設需要項目成員的通力合作,首先要對課程的教學理論和實踐性環節做資源配置調查研究,整合在線課程建設的多媒體資料,同時對案例等輔助性教學資源進行補充,完善課程的資源配置。
5.在線課程設計。在課程教學設計上,基于大思政格局,以任務驅動為引領,挖掘課程育人價值,將工匠精神、法律意識、探索精神等品質,文化自信培養等作為思政教學的育人內容,結合學生特點和專業實際,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為培養高素質技能設計人才打下基礎。本課程內容分十個模塊,每個模塊都突出一個教育主題,并將課程思政內容融入專業課程知識點中,如表1所示。模塊內容涵蓋人才培養目標中的知識、能力、態度要求,教學內容的選取具有針對性與適用性。課堂教學環節采用案例研討、教學演示、項目實訓等多種教學方法,確保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表1 Photoshop圖形圖像處理課程知識點與課程思政內容關系對應圖
1.針對課程開設情況及學生滿意度進行調查,收集相關意見完善該課程的體系建設。以培養面向設計專業一線應用型人才的具體要求出發,著重解決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職業素質問題,服務于設計崗位,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為主旨。在課程內容上強調“任務驅動”模式,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根據項目任務的不同,分別創設不同的學習情境,讓學生通過情境化模式深入理解課程知識點,鞏固課堂知識。
2.結合在線開放在線課程的特點,圍繞課程思政建設的相關要求,制定富有針對性的在線課程體系建設方案。將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標準、課程教案、課堂知識點、課堂教學環節、課程評價等五個要素中。在課程標準制訂中,將課程思政育人目標融入到課程目標之中。在課程教案和知識點設計中,注重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將愛國情懷、民族自信、法治意識、職業操守、誠實守信、工匠精神、嚴謹求實等要素融入具體的教學內容之中。在課堂教學環節,在課堂引入、課中講解、課后拓展等環節結合實際教學情況,靈活開展思政教育,引導學生正確的藝術觀。在課程評價環節,對照課程目標設定的思政教育要求,注重對學生開展形成性學習評價,將學生平時上課表現、實訓教學過程的態度等納入到評價之中。
3.加強教學資源開發,激活專業課程的價值屬性。根據在線學習的課程體量,適當對課時量進行統籌安排,以課程核心理論為主要構架,適當刪減一些過時或者陳舊的內容,引入目前具有時代性的視頻、案例情況介紹,培養學生的認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
4.收集課程素材,主要包括:教學視頻、多媒體課件、熱點事件、社會新聞、視頻案例等在線課程建設資料,尤其是與課程匹配的案例能夠豐富課程的內容形式。另外,利用情景再現模擬案例場景,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其中,對情境化教學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利用收集的素材對各類資料進行整合,構成一個完整的在線課程內容。
5.利用我校信息化建設平臺,構建課程在線平臺。立項課程在我校網絡課程平臺上建設課程網站,提供授課視頻及各種文字形式的教學資源,并建設網上授課所需的所有資源,開展在線學習、作業、考試、答疑和討論等。
6.構建課程資源庫,資源庫建設主要以課程為基本單位,主要包含該課程教學視頻、案例、圖文資料等多媒體資料及課程標準、課程習題等文檔材料,實現教學資源的數字化管理,為教學資源合理配置和優化奠定基礎。
每一板塊都擬建:微課、PPT、教案、題庫。
第一階段:
2021年9月-2021年12月,進一步完善課程標準,完善《Photoshop圖像處理》任務單,及電子教案,根據課程特點完善課件,完善考試系統,完善學習指導資料,并將全部資料上網共享。
第二階段:
2022年1月-2022年6月,進一步完善課程的模塊內容調整,制作微課程,完善已有的課程建設成果,進一步加大課程建設的力度,為配合教學,開設在線學習欄目。
第三階段:
2022年7月-2022年9月,進一步擴大項目實踐范圍,進一步將專業課程與課程學習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