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躍杰
摘要:牛角膜炎又被稱為牛傳染性結膜炎角膜炎,是由嗜血桿菌或者摩勒氏桿菌感染引發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性疾病,傳播速度較快,波及范圍較廣,雖然造成的死亡率較低,但是會嚴重影響到牛群的正常產生和正常休息,因此就需要我們提高重視程度,加強對該種疾病的診斷和防控。
關鍵詞:牛結膜炎;診斷;治療措施
結膜炎又被稱為傳染性結膜炎角膜炎和紅眼病,它是由嗜血桿菌或者摩勒氏桿菌感染引發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性疾病,該種疾病主要侵害牛的眼睛,先是一側眼睛發病,然后侵染另一只眼睛,但兩側眼睛同時發病的病例較少。臨床上主要以結膜發炎,從眼角流出大量清澈分泌物、膿性分泌物為主要特征。牛角膜炎發生流行之后,會嚴重影響到牛群的正常采食和正常生長,危害嚴重時還很容易造成牛死亡,使養殖戶面臨較大經濟損失。
1? 發病經過
2018年7月到8月間,某養殖戶養殖的33頭肉牛,出現了一種傳染性疾病,患病牛害怕強光照射,眼角流淚,眼結膜潮紅充血,隨后眼角膜渾濁。發病初期由于臨床癥狀不是很明顯,養殖戶沒有提高重視程度,隨后病情快速傳播蔓延,越來越多的患病牛出現臨床癥狀。病情加重發生之后,養殖戶才將患病牛單獨隔離,為時已晚,病情快速傳播。
2? 臨床癥狀
發病初期患病牛眼角流淚,害怕強光照射休眠,眼瞼腫脹充血,眼部疼痛,隨后眼角膜潮紅出血,仔細觀察眼角膜能夠發現周圍血管嚴重擴張、舒張、紅腫明顯,呈現灰白色,渾濁不堪,眼角膜中中央先是出現了灰白色的小點,眼角流出大量的清澈分泌物,隨后變成膿性。病情嚴重發生之后,患病牛的角膜顯著增厚粗糙,并且會出現潰瘍病變,造成角膜穿孔引發失明。養殖場多數患病牛主要以一側眼睛發病為主,有個別患病牛因為患病時間較長,兩側眼睛出現癥狀。眼球化膿之后,患病牛的體溫稍微升高,采食量逐漸下降,精神萎靡不振,生長發育不良,經常離群獨居,不能正常行走,胡亂沖撞,在陡坡行走時很容易摔倒。
3? 實驗室診斷
該種疾病在牛群當中傳播速度較快,常常呈地方流行。患病牛表現為眼睛病變嚴重,不會表現出其他臨床癥狀,大多表現為一側眼睛發病,根據具體的臨床表現可以判定為角膜炎。要想確診還需要進一步明確致病原。采集發病中前期患病牛的結膜內的分泌物,將其放置在滅菌的試管當中,帶回實驗室進行病原學分離培養。染色涂片鏡檢能夠發現革蘭氏陰性染色呈現桿狀球狀或絲狀的菌體,有多種形態,有的單個存在,有的呈短鏈排列,致病菌有夾饃沒有芽孢,不存在鞭毛。將采集到的病料充分稀釋之后,劃線接種到巧克力瓊脂平板上37℃恒溫培養箱,持續培養24h,在巧克力瓊脂平板上生長出了圓形、中間隆起、邊緣整齊、濕潤光滑、半透明、灰白色的菌落。分離得到的致病菌轉移到血液瓊脂平板上,持續培養24h,在血液瓊脂平板上生長出了形態一致的菌落,菌落周圍存在β溶血。將分離得到的致病菌添加到接種了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培養基上培養24h后,能夠發現致病菌呈現衛星生長,靠近葡萄球菌菌落的生長良好,遠離葡萄球菌菌落的生長不良,由此可以判定致病原為嗜血桿菌。
4? 科學防治
確診之后將養殖場的患病牛單獨隔離,選擇使用2%的硼酸水溶液,對患病牛的眼睛進行充分沖洗,擦干之后,滴加氧氟沙星滴眼液,每次使用2~3d,每天使用4~5次。此外,患病牛的眼結膜下注射氫化可的松溶液,每只牛使用0.2ml分點注射。對于角膜混濁的患病牛可以涂抹2%的黃降汞軟膏每天使用2~3次。癥狀嚴重時,在患病牛的太牛穴部位注射硫酸慶大霉素注射液,使用劑量為4mg,每天兩次,連續使用三天為一個療程。另外還可以交替使用中藥進行治療,選擇使用車前草、野菊花、生石膏,使用量分別為25g、30g、30g,水煎服,每天使用一次,連續使用三次。通過采用上述手段連續治療一周,患病牛的病情逐漸好轉,但有兩頭患病牛因為眼睛失明,失去利用性能將其淘汰處理。該種疾病可以危害任何年齡品種的牛,隨著牛年齡的下降,發病率呈現升高趨勢。在日常養殖管理過程中,一定要確保整個養殖環境清潔衛生,防范各種蚊蟲,控制養殖是合理的溫度和濕度,避免粉塵較大引發眼結膜發炎。重點做好夏秋季節的防暑降溫工作,避免牛遭受到熱毒災害。在放牧養殖過程中,最好選擇在天氣涼爽光照不足的時間進行。日常養殖過程中應該密切觀察牛群的采食情況,飲水情況,排泄情況,一旦發現畏光、采食不良,眼角流淚的疑似發病情況,應該立即將患病牛隔離,并安置在整潔弱光或者陰暗的環境當中,同時做好整個養殖環境的徹底清理和衛生消毒工作,發病期間每天消毒一次,及時清理牛排出來的糞便,保證養殖環境清潔健康,切斷病原的傳播途徑,確保牛健壯生長。
參考文獻
[1] 郭福強.羊傳染性角膜結膜炎病的診斷與治療探討[J].新農村(黑龍江),2016(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