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婷 于明潔 劉晗巍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財會監督工作已經不能滿足當前事業單位改革發展的需要,加強財會監督使其適應改革發展已成為事業單位工作的當務之急。文章闡述了財會監督的含義及必要性,分析了事業單位財會監督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強財會監督的措施,旨在為提高事業單位財會監督水平提供借鑒。
[關鍵詞]事業單位;財會監督;內控制度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2.173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首次從完善國家治理體系的角度將財會監督列入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十大監督之一,把財會監督提高到新的政治高度,為新時代加強和推進財會監督指明了前進的方向。當前,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要求下,隨著事業單位改革的不斷深入,加強財會監督,確保事業單位經濟活動合法合規、資產安全完整、財務信息真實準確顯得尤為重要。
1 事業單位財會監督的含義
財會監督內涵較豐富,分為外部監督和內部監督,外部監督包括財政、審計和稅務等行政管理部門的政府監督,也包括會計師事務所第三方中介機構社會審計監督等;內部監督包括內部審計,也包括財務人員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對本單位各項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規性及合理性進行的檢查和監督等。文章中事業單位財會監督的含義是基于財會監督含義中內部監督而言的,包括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和內部會計監督等內容。
2 事業單位財會監督的必要性
2.1 是事業單位的法定義務
《會計法》規定:“各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這一規定要求各單位都必須建立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屬于各單位的法定義務,必須履行。事業單位是由政府利用國有資產設立的社會服務組織,更應該在《政府會計制度》的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履行會計監督職能。
2.2 有利于事業單位領導做出正確決策
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通過對本單位內控制度的完善程度和執行效果進行專業的測試和評價,能夠在日常的業務活動中及時發現存在的各種風險(包括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其風險預警作用能夠讓事業單位決策者和經營管理者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相關風險,或將風險控制在最低程度,進而有效地維護本單位的生存和發展;事業單位內部會計監督主要是通過對會計資料進行復查復核的方式確保各項會計資料的準確與完整,進而為領導的正確決策提供權威的數據支持。
2.3 有利于提升事業單位內部管理水平
事業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和內部審計是其經濟管理的一種手段,通過對單位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合理性等方面的監督,可以發現存在的問題和風險點,進而不斷推動管理制度的完善,并且使制度得到有效的執行,防止工作差錯和舞弊事件的發生,保證單位的經濟活動在遵守國家財經法紀的同時,提高單位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促進事業單位內部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
3 事業單位財會監督存在的問題
3.1 事業單位領導對財會監督工作不夠重視
事業單位的很多領導財經法紀意識和風險意識淡薄,平時重點關注主營業務經營活動,對財會監督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認為事業單位的財會監督工作只是針對財務部門開展的,只要有審計部門和財務部門的監督就可以,與其他部門無關,由此間接導致單位員工風險意識淡薄,不重視財會監督,缺乏積極配合財會監督工作的思想,致使財會監督工作停留在做表面功夫應付檢查的層面上,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3.2 財會監督基礎工作薄弱,單位內部財會監督不到位
一是缺乏獨立的會計部門和專職會計人員。一些事業單位由于歷史原因(如機構缺少人員編制),對會計工作又缺乏重視,導致財務會計職能劃歸至綜合辦公室,從事財務工作的人員身兼數職,有的甚至由不具備任職資格的人員兼任,業務能力和水平參差不齊,致使會計核算缺乏規范性,財會監督不到位。
二是缺乏獨立的內審部門和審計人員。一些事業單位同樣由于如機構缺少人員編制等原因,對內部審計工作缺乏重視,沒有在單位內部建立內審部門及配備審計人員,或有的事業單位已經建立了相應的內審部門,但由于受到事業單位自身發展的約束,很多審計部門與財務部門是由同一領導分管,使得內部審計部門缺乏獨立性,無法發揮內審應有的作用。
三是會計和審計人員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一些事業單位的財務和審計人員由于缺乏相關專業知識,導致其無法對涉及財經法規等政策性的重大業務把關,有的甚至缺少職業道德,業務素質較低,主要表現在唯領導是從,見到領導簽字的憑證不做審核就辦理付款,認為領導安排的支出決策權在領導,自己只是執行領導的工作安排,即使出了問題也應由領導承擔責任,自己不應當承擔責任,導致財會監督出現了真空地帶。
3.3 內控制度不健全,缺乏財會監督的內部環境
內部控制是事業單位治理的基石,一些事業單位雖然建立了內控制度,但是內控制度不健全,有的甚至未得到有效的執行,導致內控制度未能有效地促進事業單位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未能有效防范舞弊和預防腐敗,嚴重影響了財會監督工作的有效運行,沒有為財會監督工作創造良好的內部環境。
3.4 財會監督信息化建設滯后
當前社會已經步入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出錯的概率。雖然很多事業單位都有相關財務管理軟件和業務管理軟件,但就軟件的功能而言比較單一,財務管理軟件僅限于財務部門報銷、記賬、統計相關數據使用,其他部門無法通過財務軟件分享相關財務信息,業務管理軟件僅限于業務部門使用,其他部門同樣無法通過業務軟件分享相關業務信息,信息孤島的存在使業務和財務工作沒有得到很好的融合。由于缺乏有效的財會監督信息化平臺(也可稱為財務信息化平臺),無法自動實現信息的共享與交換,導致事業單位的工作效率不高,影響了事業單位的順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