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捷,丁祖軍,王業琴,魯慶,陳萬,張慧萍
(淮陰工學院,江蘇 淮安 223000)
高等教育的工作者不僅是大學生專業技能的培育者,也是大學生靈魂的塑造師。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把立德樹人融入教育的各環節、貫穿教育的各領域,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這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的原則。
大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刻處于本科教育這個階段,教師應注重大學生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統一,在專業課堂中融入課程思政從而培育學生辯證的科學觀。在大學教育中,課程思政首先是一種科學思維,強調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維方式去看待事物,而唯物辯證法可以對專業研究的不足在思維上進行一定程度的彌補。
對本科的大學生們進行“課程思政”的培育,是針對大學生內在的價值理性,并且對其與科學素養掛鉤的工具理性進行有機融合的流程。當代青年大學生們在成長中和學習中需要處理好人與科學之間的關系,而這一種關系,歸根到底還是要求處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
“課程思政”的本質是立德樹人,課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天然拓展,要求對大學生人格的培養有機融入技能培養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導貫穿教書育人全過程。工科專業課程教育中要包含對國家、對文化的認可;課程應具備家國情懷、政治認同、文化自信、社會責任等;要強化學生工程倫理教育,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
課程目標1: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能掌握電力系統運行和管理的基本知識和理論以及供配電系統設計的基本計算、設計方法,熟悉電力系統的有關控制部件及相應的選型方法,初步具備小型供配電系統的設計、管理、運行及維護技能。
課程目標2: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識別電氣領域復雜工程問題。結合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現代計算機技術等知識,掌握某些典型復雜電氣工程問題的物理本質,并能進行抽象、歸納,建立系統數學模型,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
課程目標3:能夠根據需求,對電氣工程系統進行設計,確定針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領域復雜工程問題的設計目標和方案,擁有自主設計小型電力系統的能力。
課程目標4:能夠開發、選擇和運用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對電氣工程領域復雜工程問題進行預測與模擬,能夠理解其局限性,把電力系統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實際電氣問題的模擬和解決中。
課程思政目標:在教授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把專業知識和思政內容相結合,以德立學,加強對學生三觀教育;把政治認同、國家意識、文化自信、人格養成等思政教育與課程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有機融合。

表1 課程目標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關聯矩陣
⑴ 教學目標及要求:掌握電力系統和供配電系統的概念,電力系統中各種電力設備的額定電壓,電力系統中性點的運行方式;熟悉供電的電能質量指標(電壓、頻率和正弦波形),電力負荷的分類;了解各種電廠的生產原理。
⑵ 教學內容:電廠的生產原理;電力系統和供配電系統的概念;電能的質量指標和電力負荷;電力系統中各種電力設備的額定電壓;電力系統中性點的運行方式。
⑶ 教學重點:電力系統的基本概念;電壓與電能質量;三種中性點運行方式的特點及應用場合。
⑷ 課程思政:以我國電力工程的發展為元素,增進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⑴ 教學目標及要求:掌握用電設備容量的確定方法,常用的負荷計算方法及適用場合,功率因數對供配電系統的影響及提高功率因數的方法;熟悉采用逐級法計算用電負荷,線路、變壓器的功率損耗和電能損耗的計算方法。
⑵ 教學內容:用電設備容量的確定方法;負荷的計算方法和步驟;功率損耗和電能損耗;功率因數對供配電系統的影響及如何進行無功補償。
⑶ 教學重點:電力負荷、計算負荷概念;計算負荷的有關系數;需要系數法確定計算負荷;確定企業計算負荷;無功功率補償。
⑷ 虛擬仿真項目切入點:各種新型用電負荷大量接入電網,導致電能質量不斷降低,為了確保電能質量,無功補償是一種重要而有效的方法。SVC(Static var compensator,靜止無功補償器)裝置可以有效提升功率因數。通過參與虛擬仿真項目,讓學生理解如何抑制負載中產生的諧波以及如何提高功率因數。
⑸ 課程思政:以用電設備容量確定方法的準確與常用的負荷計算方法為元素,與工匠精神相結合,培養學生嚴謹的學術品質
⑴ 教學目標及要求:掌握電力系統元件參數和等效電路,按允許載流量、允許電壓損失、經濟電流密度選擇導線和電纜的截面;熟悉工廠電力線路的接線方式,導線和電纜的選擇原則;了解電力線路的結構和敷設。
⑵ 教學內容:電力線路的接線方式;導線和電纜的選擇原則與方法;電力線路的結構和敷設。
⑶ 教學重點:電力系統元件參數和等效電路;電力系統元件參數;導線的三種截面選擇方法。
⑷ 課程思政:強調電力系統的問題的分析方法,把課程內容與恩來精神將結合,工程師職業道德相結合,培養學生敬業精神
⑴ 教學目標及要求:掌握用標幺值計算短路回路元件阻抗和短路電流的方法,短路過程的分析及短路電流的電動力效應和熱效應;熟悉不對稱故障的分析計算,低壓電網短路電流的計算;了解供配電系統短路的種類、原因及危害,無限大容量系統的概念。
⑵ 教學內容:供配電系統短路的種類、原因及危害;用標幺值計算短路回路元件阻抗和短路電流的方法;短路電流的電動力效應和熱效應。
⑶ 教學重點:短路電流種類;標幺制;三相短路電流的實用計算;短路電流電動力效應、熱效應。
⑷ 課程思政:從電力系統事故分析,引申到經濟與社會、安全之間的關系,弘揚恩來求真務實、勇于創新的精神,增強社會責任感。
⑴ 教學目標及要求:掌握變配電所常用電氣設備的功能和應用及主接線基本形式;熟悉高、低壓成套配電裝置;了解電弧的產生及常用的滅弧方法;變電所的總體布置。
⑵ 教學內容:變配電所常用高、低壓設備及主接線基本形式。
⑶ 教學重點:開關電器、電力變壓器、互感器的工作原理及選擇;各種電氣主接線原理;電氣設備的選擇和校驗。
⑷ 課程思政:供配電設計時充分考慮社會、經濟、環境、健康、安全等因素的影響,培養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
⑴ 教學目標及要求:掌握繼電保護基本原理,線路的電流保護;熟悉電力系統各種保護裝置;了解發電廠、變電所的控制、信號回路。
⑵ 教學內容:供配電系統繼電保護的作用和要求;變配電所的控制、信號回路。⑶ 教學重點:繼電器的認識和要求,線路的電流保護。
⑷ 課程思政:闡述繼電保護的重要性,增強責任意識、安全意識、創新意識和敬業精神;從測量人員人為篡改測量、試驗數據,引申到學術腐敗,強化誠信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⑴ 教學目標及要求:掌握典型控制回路、信號回路。
⑵ 教學內容:變電所的操作電源和控制回路;變電所的信號回路。
⑶ 教學重點:交直流操作電源和典型控制回路;信號回路。
⑷ 課程思政:從供配電二次回路和綜合自動化,引申到環境保護、職業道德,闡述環境與社會、經濟、健康和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增強法治意識和社會責任。
⑴ 教學目標及要求:熟悉過電壓、雷電、接地的相關概念;了解電氣安全及觸電急救的有關知識。
⑵ 教學內容:電氣安全及觸電急救的有關知識;過電壓和雷電的相關概念及防雷措施;接地的有關概念及接地的裝置與計算。
⑶ 教學重點:防雷措施與接地要求,各種保護接地概念。
⑷ 課程思政:從防雷保護和人為因素,聯系因安全設施不合格產生的重大安全事故,闡述防雷接地、電氣安全的重要性,增強責任意識、安全意識、創新意識和敬業精神
把課程思政融入到專業課的學習探索中,培養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堅持不懈、苦心鉆研、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專業知識的培育結合課程思政可以使學生明白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重要性,深思做人之本;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使學生在未來工作崗位上發揚為中華之崛起的校訓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