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長智
[摘? 要] “一題一課”具有切口少、針對性強的特點,文章以一道期末考試題為載體,從不同層次設計案例,展示了這道試卷典型問題的設計思路和方法,體現了試卷講評問題選擇上的針對性、生長性的特點,試卷問題講評設計上的探究性、互動性的原則.
[關鍵詞] 試卷典型問題;一題一課
評析與說明
1. 試卷講評問題的選擇:針對性、生長性
試卷講評問題的選擇,要遵循針對性和生長性原則. 針對性試題指試卷中那些在檢測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活動經驗等方面比較典型的題目,針對性“問題”應是學生考試情況的真實反映,又或者是施教教師有目的的設定. 從學生的答題情況可以看出知識的疏漏、方法的缺失、思維定式的僵化等問題,也可預見到之前教學方式對學生已有的潛在影響. 有了這些對學生答卷情況的細致掌握,再去選擇講評試題就有了針對性. 文中所選“分式運算”問題暴露出學生對法則的單向使用慣性,表現在對法則、公式的雙向使用上不均衡,甚至無意識,“形而上”的思維習慣較為嚴重.
生長性問題指基礎性強的問題,如同“樹根”,可生發出眾多關聯問題,通過溝通攀附,達到完整展示某一知識體系或訓練某一種思想方法的目的;或者指綜合性強,若將題目進行層層遞進式的剖析歸納,引領學生思維,可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又或者指聯系性強,若是將幾個銜接緊密的問題進行有效串聯,生動相融,能體現出知識的關聯、思想方法的關聯或用途方面的關聯,這將為學生制造較為深刻的學習體驗. 生長性強的問題,若能認真研磨和深入探究,可產生“聚變效應”,因此這類試題成為試卷講評問題的首選,這為后續的“一題一課”的“升級”設計提供了優質素材.
2. 試卷問題的講評設計:探究性、互動性
試卷問題的講評設計不能就題論題,而應該查缺補漏與素養提升并重. 試卷中出現的問題是學生凸顯的問題,或難度較大,或抽象程度高,或技巧性強,或有知識缺陷,或不良習慣使然,皆屬于攀高問題. 若再“蜻蜓點水”般施教,效果恐難如愿,因此講評設計要堅持探究性原則. 設計時關注問題的情境包裝,關注學生理解的起點,關注過程中系列問題的邏輯呈現,關注問題規律的再應用,關注問題的歸納總結,等等,設計成“一題一課”可引領學生實現這種全方位的深刻體驗. “一題一課”能加強知識方法的橫縱聯系,拉長學生的思維鏈條,拓展學生探究的深廣度,“一題一課”不是簡單地“題組式”的重復,而是提供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認識問題的機會,最終實現對問題核心規律和本質的把握.
講評試卷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師生、生生互動就是學生主體作用的直觀體現. 面對的試題雖然相同,但學生分數高低不一,答題思路、方法各異,錯點也不盡相同. 因此,多給學生創造發言的機會很有必要,講述個人想法,還原考試情境,甚至讓他們提問、質疑,這樣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可使講評更貼近學生心理. 講評的互動性設計也是為了對抗學生中存在的淺嘗輒止的惰性,通過討論、交流,實現與學生知識、經驗的有效對接,實現資源的啟發共享;通過講道理,提倡一種精細追求,鍛煉思維能力;通過歸納形成“基本模式”,以期對后續解決類似問題有借鑒意義等.
寫在后面
教學離不開測驗和講評,教師只有在教學中不斷通過測驗和講評分析學情,診斷學生達成預期目標的程度及存在的優勢和不足,才能使教學更有針對性和吸引力,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 試卷講評課作為復習提升的階段性“防線”,應充分發揮溝通教與學的作用,為學生提供深刻的學習體驗. 因為“學生遺留問題大多是難啃的硬骨頭”,改變不易,因此建議將試卷問題有選擇地設計成“一題一課”. 通過“一題一課”凝聚問題,對焦“錯點”,集結心智,調動學生知識積累,理清知識結構,類比延伸,使試卷典型問題“板上釘釘”,可達到“以點帶面”的出奇效果.
參考文獻:
[1]中學數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 義務教育教科書八年級上冊數學[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