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集圖象、聲音、動畫、文本等多種功能于一體教學多媒體,在教學中顯現出許多獨到的優勢。1)多媒體生動可感的視覺效果,激發求知欲,讓學生"樂學,愛學"。2)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造真實、具體、可感、可觸的情境,促進學生的素質的全面發展。3)聲樂在課堂教學中的催化作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4)多媒體給學生提供想象的載體,讓學生在樂中探索,在趣中求知。
關鍵字:多媒體?語文
引言
當人類行進的步伐跨入21世紀的時候,世界已經進入了計算機網絡時代了。集圖象、聲音、動畫、文字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教學多媒體,不僅可以有效突破教學時間的限制局限,為小學生提供多種情境性的知識,增加對課堂教學信息及時傳遞的理解密度,而且能快速化解課堂教學中的重難點,積極地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在課堂教學中展示出許多獨到優勢。
一、激發求知欲,讓學生"樂學,愛學"。
蘇聯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葉爾贊可夫明確提出主張,在學校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意培養和合理保護每個學生的"情緒生活",設法努力營造呈現出愉快生動的課堂氣氛。
老師提起習作教學就如"談虎色變",總覺得難以讓學生入情入境地學,難以喚起學生頭腦中遺忘了的素材進行表達。而我曾多次嘗試運用多媒體來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自己的認知與思維上進行情感的共振中去體驗、去探究,來激發學生對寫作的表達興趣,產生學習的心理內驅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積極參與,樂于寫作的興趣。
如在教《秋景》的習作時,我以充滿激情的引言,借助計算機出示多幅美麗的秋景圖,并配上《秋日的私語》的音樂等多種手段努力營造出秋意濃濃的氣氛,學生聆聽秋的聲音,觀看美麗的秋景圖時,不時發出贊嘆聲,學生頭腦中也對秋天有了更深的印象與情感了。接著我讓全體學生把在網絡中搜集的秋天的信息和資料盡情談心中的秋天,因為有了音樂、美術等直觀的刺激,很多學生喜愛秋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和情感被充分激發了出來,大家都爭先恐后談自己的感想。這樣便讓學生由新知內化成表達的強烈要求,從而掌握了"直抒胸臆"的習作表達方法。
是的,色彩豐富的可視畫面,生動可感的音樂怎么不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樂之"呢?
二、創設情境,以情促教。
語文課堂教學不只是一個學習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師生之間的情緒交流、學習、智慧共同發展的載體。因此,只有我們的教師給學生創設真實、具體、可感、觸摸的環境,才能夠促進認知、情緒、意志這三者之間的相互推動,促進我們學生整體素質得以全面提高。
為了能夠讓我們的學生在掌握語言文字同時,受到美的熏陶,部編版納入了許多描寫祖國山河美麗壯觀的課文。如《觀潮》、《草原》等,但這些課文內容大都是學生從未親身見過,難以感受其中的壯麗,更談不上理解作者為何如此描寫,體會作者的用詞準確及情感了。因此,借助多媒體來實施情境式的教學,便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課后我讓學生當一回小導游時,學生滔滔不絕地把草原和錢塘江大潮的美娓娓道來。這樣,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情感就水到渠成地迸發出來,學生的道德情感與審美情操也在此得以提升,與教材內容產生情感的和諧共振。運用了多媒體教學,達到了葉圣陶所說的:"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的教學目標。
三、感受音韻美,提高綜合素養。
每一首古詩和古文,作者都想表達一種思想感情。但對于小學生來說,這些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并不容易就能感悟出來。因此,在古文與古詩的教學中,適當利用多媒體配上古箏或古琴的音樂,讓學生感受音樂輕重緩急,激發了學生誦讀的樂趣,讀出古文古詩所帶出的語氣,更好地感受語言的魅力與其中的涵義。這樣,學生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詩歌語言美的熏陶,也體會到詩歌中的情境美,感悟詩人所表達的情感就一蹴而就了。
四、開啟想象思維,培養創新精神。
眾所周知,琥珀化石是一種比較罕見的自然事物,其結構形成比較復雜,學生們難以完全掌握,更不容易被記憶。而直觀的抽象教具最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于是,我利用動畫的方式,巧妙地將蜘蛛向蒼蠅身上撲去,樹上的一滴松脂將這兩只小小的昆蟲緊緊地包裹的這兩個進化過程變得清晰易懂。通過觀看動畫,學生很容易從課文中找到形成琥珀的兩個階段各需的必備條件,更為課后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語言及合理推測的方法想像另一只內含蜜蜂的琥珀如何形成的這種創新思維的激發做了很好鋪墊。
總結
綜上所述,巧用多媒體教學技術,不僅豐富了我們的課堂教學,為我們的教學變革創新注入了青春活力,還有效地促進了小學教育改革課程和教學科研工作,為有效教學找到了突破口。我們相信,隨著人類對計算機的不斷開發、研究、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必將能更好地與常規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發揮優勢,形成完美的教學體系,讓課堂教學更精彩!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2001(7).
[2] 張文全 劉士君.小學教師教學技能訓練[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3] 《小學教學設計》編輯部.小學教學設計山西教育報刊社,2008(3).
[4] 徐德卿.小學德育[J].華南師范大學《小學德育》雜志社,2006(5).
[5] 徐德卿.小學德育[J].華南師范大學《小學德育》雜志社,2005(2).
[6] 廣東省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編委會.小學語文教學研究[J].廣東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2003(11).
[7] 包南麟.《小學語文教師》.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1).
[8] 育星教育網文《淺談音樂描述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2008(10)
廣州市越秀區東山實驗小學?王穎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