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和對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程度的不斷提高,課程建設對于當今發展中的幼兒園來說,意義越來越突出。幼兒園如何進行本園課程資源的挖掘?如何進行課程目標以及內容的提出?如何進行課程內容的實施?……成為每個幼兒園去積極探索的問題。做本土特色課程,利用鄉鎮幼兒園的地理資源優勢,挖掘本土資源,打造出特色生態課程,給幼兒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培養“自然、自由、自主、自信”的幼兒,培養孩子自己的文化自信!
[關鍵字]兩山理念;生態課程;創設與實踐
近年來,牢固樹立和率先踐行“兩山”理念,統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綠色發展、環境保護、制度創新等方面先行先試,取得許多開創性成果。隨著人們的生態理念越來越強。幼兒作為未來社會的主人,對未來世界的環境狀態有決定性的作用。為此,生態文明教育要從娃娃抓起。作為教師我們有義務向幼兒灌輸生態環保理念,使幼兒形成自覺愛護環境的意識,以及對秀美家鄉的自豪感!
一、引思創新——生態課程資源的引入策略
幼兒教育研究與實踐的重點就是幼兒園課程研究和開發,力求為幼兒打造多元化的學習途徑。課程不是“死課程”,不是“死板老套的教與學”,當今社會的課程是順應未來社會要求、兒童發展的課程,是可以讓孩子和老師們成長的“活課程”,是在“不斷變化的課程”。
在“兩山”理念指引下,要堅定綠色發展之路。《綱要》中指出,要引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生活。作為是一所綠色幼兒園,一直將環保活動滲透課堂內外,把環保教育納入日常管理日程。經過教師們的集體研討,發展現代生活中紙張的浪費隨處可見,所以挖掘出環保且可塑性強的紙漿,作為美術活動新型素材,通過“改造”來“變廢為寶”,讓環保材料成為幼兒園美育教育的重要資源。于是“創意紙漿”走進了孩子們的日常活動中。
二、以基立變——生態課程目標的架設策略
《創意紙漿特色課程》就是運用啟發創造思維的美術教學原則和策略,從“創意紙漿”入手,通過“制漿”、“染漿”、“玩漿”等特色美術活動,利用原生態傳統的工藝,引導幼兒發現美、感知美、體驗美、創造美,形成幼兒園獨特的創意自然美育特色。而“水文化游戲活動”則是通過開展各種本土水文化游戲活動,引導幼兒從小形成對科學的興趣和愛好,激發幼兒的藝術鑒賞和表達能力,培養幼兒愛家鄉的情感。同時具備鑒賞本土文化的能力,提高藝術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思維創新能力等,通過玩水、探索水、欣賞水、了解水、保護水,達到培育其對 “溪”元素本土水文化的喜愛。
三、架思構想——生態課程實施的構建策略
(一)利用主題活動
內容是目標的延伸,是實施的指向標。園本課程的重點其實就是課程實踐,實踐與理論之間是相輔相成的。根據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論,根據園本課程目標,又仔細審視、修改完善了課程的構架,依據《指南》中幼兒各年段的發展特點,制定分年齡段的細化目標和內容,以主題活動的形式開展一系列的實施,“創意紙漿課程”是以建構式教材為依托,結合建構式主題內容來設置每個小主題活動。
四、多元智慧——生態課程初顯成效
(二)提升了幼兒園教師的科研實踐能力
研究至今,老師們合作編輯的《創意紙漿課程及綱要》對于老師們來說都是新的嘗試,這反映了教師編游戲的興趣和能力在不斷提高。盡管編出好游戲的愿景還未達到,但是老師們構思玩法、指定目標,到最后按寫作格式形成文本,逐漸勝任教案的設計及實施,并且在實施中不斷改進游戲方案及玩法,通過該課題的深入開展,從剛開始的無從下手到現在的主動創編,無形中教師們的專發展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五、多元發展——打造生態優勢品牌
我園堅持“尚美啟智,生態育人”的辦園理念,“自然、自由、自主、自信”是我們的培養目標,并且分園區打造各自的特色,努力構建“環境文化熏陶、課程文化深化、活動文化拓展”三位一體教育體系。形成幼兒園獨特的創意生態教育特色。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C]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
2.《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李季湄,馮曉霞.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3月.
3.《幼兒園課程概論》[M].北京:王春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時代精神與新教育理想的建構》[J].教育研究,葉瀾1994(10)
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埭溪鎮中心幼兒園?王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