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環境為創新人才培養營造了理想的環境,信息技術的運用為構建中小學創新教育體系提出了新的課題、新的思路。教師應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并合理的啟發、誘導學生,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創新思維的能力,最終達到培養創新人才的目的。
創新教育是以創新人格的培養為核心,以創新思維的激發為實施手段,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基本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和諧發展為主要特征的素質教育。創新思維的培養和實踐能力的提高是信息時代教育的最終落腳點,也是教育改革的最終要求和目標。
一、運用信息技術創設和諧的氛圍,激發學生的思維興趣
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創造力量最能發展的條件是民主。”課堂教學民主是培養和形成創造性思維的根本保證。師生關系融洽、和諧,互相尊重,互動學習,是形成民主平等教學氛圍的主要因素。傳統教育中,課堂氣氛嚴肅,往往是“教師教,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這樣一種被動局面,學生很少有自己提問的欲望和權利,根本談不上什么創造性思維的運用。信息技術下的多媒體教學,能把聲音、圖像、動畫、視頻等各種媒體信息都集成在一起,表現形式靈活,將教學活動變得活潑、有趣,使學習氣氛變得輕松、和諧,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內化、吸收的熱情,能進一步促使學生創造能力的迸發。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可以促使學生產生迫切的求知欲,積極探究的認知心理,所以興趣是培育學生創新思維的花肥,是引領學生走進科學大門的金鑰匙。
二、運用信息技術質疑問難,激活思維,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通常,人們只有在創新意識的引導下,才有可能產生強烈的創新動機,而創新意識則是在質疑的情況下產生的。古人云:“學貴有疑,學則須疑。”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有疑問才能促使學生去探索、去創新。所以,培養創新思維要從培養質疑問難開始,教師應重視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注意激發學生求異思維的興趣,引導他們多角度地思考問題,逐步養成質疑問難的習慣,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例如,在講授《圓》這節課時,可以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利用多媒體演示,創設情境:用長方形、三角形、橢圓形、五邊形和圓形分別制作成馬車的輪子,讓一只小猴坐在馬車上,通過點擊鼠標,逐個演示運動過程,這樣不同車輛行駛的過程就自然逼真地展現出來,很快能啟發學生發現問題:為什么只有圓形做的輪子才能使猴子“平穩”地坐著前進呢?由于有了疑問,學生就能全身心投入到《圓》的知識學習中,主動分析各種圖形的特點。通過學習與思考,明白圓周上每一個點到圓心的距離相等,圓心的運動軌跡相對“平穩”,而其它圖形周邊上的點到它的中心距離相差較大,所以不能使車子平穩前進。
通過多媒體的直觀、生動演示,創設出了良好的問題情境,使學生更好地產生“疑”,并促使其獨立思考,在思考中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運用信息技術活躍想象,激發靈感,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通過觀察圖文并茂、聲像并舉、能動會變的形象演示,引導學生由此及彼、觸類旁通,展開豐富的想象,激發靈感,探索新知,解決問題。教師及時鼓勵學生想象: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否也可以采用這種拼補法或均分法來推導呢?學生經過對比聯想,發現平行四邊形也能分成相等的兩個梯形,而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也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由此學生歡呼雀躍:這是用原有知識解決新問題!于是教師適時的提供材料,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推導出梯形面積計算公式。
可見,信息技術的運用,使學生能更好地進入課堂的學習情景中,能很自然地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培養了學生創新思維。
四、運用信息技術展示過程,鼓勵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利用信息技術中直觀的聲像結合、變小為大,化靜為動、超越時空界限的特點,讓學生感受事物的變化和生成過程,可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激發他們探索科學知識的興趣與愿望。例如:生物課中教學《生殖和發育》這一課時,可利用多媒體播放胚胎生長發育過程的課件,感受胚胎的發育過程:通過一個受精卵的不斷分裂,形成胚胎,胚胎繼續發育分化成各種器官、系統,最后生長成胎兒。課件觀看完畢后,教師適時的穿插展開,聯系科學界所運用的克隆技術,讓學生據此描述克隆羊或牛的過程,以及說說對克隆人的看法等等。這樣的課堂教學彌補了傳統的講授性課堂教學中一味說教、講解、學生難有直接感受的不足,通過具體生動的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克服了人類感官的局限性,揭示了現象的本質,克服了學生觀察的困難,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通過教師的適時引導鼓勵,將問題開放化,來觸發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能力、方法去探索,找出事物間的聯系,從而獲取新知,對知識進行重新建構,培養了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新能力。
實踐證明,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能為學生創設更好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擴大學生的視野,激活思維,提高學生探究的質量,為最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
陜西省商洛市丹鳳中學?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