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階段,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理念的背景下,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模式發生重大轉變,在教學過程中更側重于培養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小學中高段的學生具備一定基礎語文基礎能力,所以這個階段運用讀寫結合教學,發揮出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最大作用,引導學生更深層次理解語文知識。本文是對小學語文中高段讀寫結合指導策略分析,通過深入分析明確讀寫結合的具體應用策略,能夠獲取更多的閱讀知識和寫作技巧,實現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教學要求。
關鍵詞:小學語文中高段;讀寫結合;指導策略
前言
現代小學語文教學要深度研讀新課程標準,明確最新的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深度融合,發揮兩者結合之間的作用,實現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同步提升的教學目標。然而從讀寫結合實際教學效果中看,此種教學模式雖然增長學生的閱讀量,但是卻還不能寫出一篇優秀作文。產生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師對讀寫結合教學法認識不全面,未能發揮出讀寫結合的真正作用。所以,為了保證小學語文課程教學質量,小學中高段語文教師要深度研究讀寫結合教學法,保證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有機結合,讓學生掌握更全面、系統的語文知識,實現小學語文課程育人價值。
一、小學語文中高段讀寫結合的實質性意義
(一)有助于落實課程標準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有更明確的規定,明確規定這個小學初、中、高段應該掌握哪些知識與技能,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的閱讀目標與寫作目標充分體現在讀寫結合的內容,所以小學語文中高段教學中,教師要明確新時期小學語文中高段的閱讀目標和寫作目標,為讀寫結合的有效教學提供理論依據,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現代小中高段語文教師要深入研究新課程標準,準確理解標準中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以此來促進閱讀與寫作的結合,從而全面落實語文課程標準。
(二)有助于開發課程資源
教材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工具,教學要想保證語文教學知識,就需要深入挖掘語文課程資源。小學語文課程資源可分為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教學資源這兩種,其中語文教材屬于一種重要的課程教學資源,里面蘊含豐富教學素材,是教學設計的主要參考依據之一,同時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所以小學中高段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教材資源,從中挖掘出閱讀與寫作教學的結合點。另外,學校中還有很多重要的課文課程資源,如閱覽室、圖書館、校園文化等,這些教學資源不僅是課程教學資源的延伸,也是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和技能的有效途徑之一,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二、小學語文中高段讀寫結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讀寫結合認識不全面
從性質層面上看,讀寫結合教學中,閱讀與寫作二者之間是輸入與輸出關系。但是在讀寫結合實際教學過程中,還是有部分小學中高段語文教師對其認識不全面,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過程還是相互獨立的,這樣未能發揮出度讀寫結合的真正作用,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
(二)未深入挖掘教材資源
根據新課程標準指導編排的小學語文教材,為讀寫結合提供了大量可利用的資源,有助于提升課程教學資源。但是由于部分教師對教材研究不夠全面、透徹,無法正確并有效利用閱讀與寫作的結合點,無法在教學中真正達到讀寫結合的效果,不利于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
三、小學語文中高段讀寫結合指導策略的實施路徑
(一)借助文本語文特色,加強讀寫結合教學
小學中高段語文教材中收錄的文學作品,每篇課文都具有豐富韻味語言,讀來耐人尋味。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課文中的比喻、擬人、夸張等具有顯著特色的語句,讓學生捕捉文章中字里行間語言聯動,讓學生感悟出課文的人文內涵,熏陶學生的情感,訓練學生的語感。
以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花鐘》為例,課文重點描繪牽牛花、薔薇、睡蓮、午時花、萬壽菊、煙草花、月光花、夜來香、曇花等種類花的特點,以及花的家訪時間,從中能夠總結出語言表達要按順序、節奏,以及用詞要準確。在下課前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個課后寫作任務,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選擇文中的幾種花,要抓住這幾種化的特點以及開放時間寫一段話,然后在下一節課上進行交流。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是老師抓住了文章語言兩點,并突出強調這一表達方法,讓學生領悟并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同時不僅讓學生掌握課文中的寫作手法,也培養了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和審美創造能力,提升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效率。
(二)站在文字結構角度,加強讀寫結合教學
語文閱讀教師離不開對文章結構講解的深入剖析,寫作教學也必須教師學生掌握正確的寫作思路。小學中高段語文教師可以對文章段落結構進行重點講解,分析文章中的行文思路,引導學生能夠將閱讀教學中所習得的知識機掌握的方法,靈活運用到寫作練習中,推進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結合。
以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將相和》為例,此篇文章屬于敘事類課文,有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相對獨立的小故事構成,故事的線索在文章標題出也已經明示,主要講述的廉頗和藺相如兩人發生的故事。教師在閱讀教學完成后,可以將全部學生科學分析,讓學生對文章結構與行文思路展開討論,讓學生從創作者角度出發,分析出這種寫作表達方法的用意,讓其嘗試運用這種寫作方法進程創作。學生完成創作后,教學對學生的作為進行綜合評價,指正出其中的不足,以此來完善學生寫作能力。這樣的課程教學模式,讓學生掌握更系統的寫作思路,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為讀寫結合教學提供有利條件,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語文知識體系,為后續教學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借助文本留白作用,加強讀寫結合教學
文本留白是作者特殊設置的,可以給讀者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引發他們深入思考。在小學語文中高段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妙利用文本留白,設計相關問題,引導學生填補,從而讓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想成有效溝通,保證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同步提升。
以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司馬光》為例,此篇文章屬于敘事類小古文,全文留白出很多,這給教師帶來更豐富教學思路。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課文留白支出,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結合起來,如,在講解“群兒戲于庭”這句話時,教師可以問“你們猜他們在玩什么游戲,一共有幾人參與?”以此來激發學生參與口頭創作興趣,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邏輯組織能力;在講解“眾皆棄去”這句話時,教師可以問“小朋友們為什么都跑掉了?利用自己語言形容他們逃跑的動作嗎?”以此來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講解“水迸,兒得活”這句話時,教師可以問“被救的小朋友對司馬光說了什么?它的家人和鄰居對司馬光說了什么?”讓學生在課后將自己的想法寫出來,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充分返回出文本留白作用,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進行深度融合,鍛煉學生口頭寫作和創作能力,以此來提升他們語言表達能力與想象能力。
結論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中高段讀寫結合指導過程中,教師要深度探究讀寫結合,發揮出讀寫結合的作用,保險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語文教師要以新課程表現為基礎,在教學過程中借助文本語文特色、站在文字結構角度、借助文本留白作用等手段,加強讀寫結合的教學效果,提升學習的讀寫能力。
參考文獻
[1]夏妍.小學中高段“讀寫結合”教學策略初探[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0,(10):69-71.
[2]劉萌.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高段“讀寫”結合有效策略[J].讀寫算,2020,(21):141.
[3]王治陸.小學語文中高段讀寫結合指導策略研究[D].導師:王光龍;陸霞.杭州師范大學,2018.
貴州省凱里市第四小學(貴州 凱里)?張俊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