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3-6歲階段,當幼兒由幼兒園中班進入到幼兒園大班后,教師與家長便會考慮到孩子上小學的問題。在這一基礎上,如何在幼兒園時期為孩子埋下上小學的種子,保證幼兒能夠很好的適應小學生活,則成為廣大教師與家長所積極探索的問題。因此,為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教師即可采取家園互動的工作模式,與幼兒家長共同合作,為幼兒學前進入小學的銜接做好更多準備工作。本文將圍繞“家園互動促進幼小銜接工作的探索與思考”這一主題展開進一步探討,希望能為大家帶來一定參考。
關鍵詞:家園互動;幼小銜接;探索;反思
前言:
所謂幼小銜接,即是指幼兒從學前教育階段進入到小學教育階段所需做到的銜接工作。在這一銜接過程中,無論是幼兒的生理、還是心理,都需做到一定轉變,因而需要幼兒教師來做好銜接準備工作,為幼兒助力。實際上,若想實現更好的幼小銜接,幼兒園教育只是其中的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則是幼兒家長的教育。只有教師與家長開展互動合作,做到強與強的聯合,才能更好的幫助幼兒實現由“幼兒園小朋友”到“小學生”的轉變。那么如何才能與家長開展互動合作,共同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呢?筆者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展開:
一、加強家園溝通,與家長統一教育觀念
為更好的與幼兒家長進行合作,促進幼小銜接工作的順利開展,首先要做的,便是與家長統一教育觀念。為此,教師可以從家園溝通入手,幫助家長形成正確教育觀念。
例如,幼兒園可以與當地小學展開合作,請小學教師到幼兒園中開展幼小銜接座談會。在座談會中,小學教師即可對以下內容進行講解:首先,教師可以為家長講述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讓家長對幼小銜接工作重視起來;第二,教師可以為家長講述幼兒在進入小學前需要養成哪些良好習慣;第三,教師可以為家長講述幼兒在進入小學后與幼兒園教育的一些不同之處,讓幼兒家長提前做好心理建設與準備工作。再如,教師可以定期開展幼小銜接教育交流會。首先,教師可以先向家長匯報近期幼兒園在幼小銜接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在今后幼小銜接工作中,還需與家長共同努力的方向、方法是什么;而后,請幼小銜接工作做的比較好的家長進行發言,與其他家長分享自己的育兒經驗。最后,教師可以為家長提供一定自由交流時間,鼓勵家長將自己在幼小銜接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與其他家長進行溝通,以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二、家園互動,激發幼兒對小學的向往之情
在幼小銜接工作中,為幫助幼兒在日后能夠更好的適應小學生活,教師即可與家長進行互動合作,為幼兒展示小學生活的美好之處,讓幼兒對小學生活萌發向往之情。
例如,從幼兒園的角度來說,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為幼兒講述小學生活的美好,以及小學生身份的重要意義。而后,幼兒園可以與當地小學展開合作,組織幼兒進行小學半日游。在半日游中,教師可以與幼兒一起欣賞小學的大操場、體育館、大食堂、實驗時等場地。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請幼兒和小學的哥哥姐姐們一起聽一會課,傾聽哥哥姐姐們的朗朗讀書聲,感受哥哥姐姐們努力聽課、舉手發言的魅力,給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激發幼兒對小學生活的向往之情。再如,從幼兒家長的角度來說,家長可以聯系家中有小學生的家長朋友,組織兩家進行聚會,為幼兒創造與小學哥哥姐姐接觸、玩耍的機會,請哥哥姐姐為幼兒講述小學生活的趣事,讓幼兒對小學生活產生濃厚的好奇心與興趣,以幫助幼兒做好進入小學的心理建設。
三、家園互動,培養幼兒形成良好意識
不同于幼兒園教育,在小學階段,幼兒便會進入系統性的學習生活中。因此,為更好的實現幼小銜接,讓幼兒在日后小學生活中能有更好的表現,教師即可通過家園互動合作,培養幼兒形成良好意識。
例如,教師與家長可以對幼兒時間意識加以培養。在小學生活中,對于各項校園活動,都有著嚴格的時間規定,如下課時間就是十分鐘,在下課時間結束后,學生便要立馬進入學習狀態。基于此,教師與家長即可在日常學習、活動中幫助幼兒建立“什么時間做什么事”的時間意識,如在午飯時間,家長與教師即可要求幼兒專心吃飯,不可以玩玩具或看電視。再如,教師與家長可以對幼兒任務意識加以培養。如在回家后準備第二天幼兒園所需的畫畫材料、要求幼兒在規定時長內將玩具收好等,讓幼兒懂得按時完成任務的道理,以幫助幼兒進入到小學時能夠養成按時完成作業的好習慣。
總結: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幼兒園大班教師,幼小銜接工作則是教學任務中所必須要考慮的工作問題。只有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才能讓幼兒在進入小學時更好的適應小學的生活習慣、學習作息,為幼兒學習身份的轉變減輕一些壓力。相信通過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互動合作,在家長教育觀、幼兒小學觀的轉變以及幼兒良好意識的培養下,定能做好幼小銜接工作,讓幼兒盡快適應身份的轉變,投入到小學生活中。
參考文獻:
[1]趙寧.家園校攜手實現幼小科學銜接[J].中華少年,2019(36):4+6.
[2]萬文雅.淺談幼小銜接中的家園互動[J].知識文庫,2017(04):84.
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龍湖茉莉幼兒園?王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