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父母的精心呵護和用心陪伴。聰明的父母懂得,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注意培養安全感、儀式感和界限感,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一.培養安全感。
孩子的安全感首先來自于母親。胎兒從母親的子宮里剝離的那一刻起,恐懼和不安就開始伴隨著他。他用啼哭宣告自己的到來,也傳遞著需要被保護的信號。這時候,媽媽用甘甜的乳汁喂養他,用溫暖的雙手輕撫他,用慈愛的眼神看著他,這些都能給這個嬌嫩的生命帶來安全感。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對母親的依賴也與日俱增,吃飯、穿衣、出門,樣樣都離不開媽媽的關懷和照顧。俗話說:“小娃見了娘,無事哭三場?!?這種對母親的依賴和依戀,就是孩子對安全感的渴望。
孩子的安全感也需要父親的給予母。愛如水,父愛如山。孩子在嬰兒時期的安全感主要來自母親,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體能、認知、心智水平不斷發展,他們對外界事物的探索不但延伸,遭遇的挑戰和挫折也將不期而至。這時候,父親的主動作為就顯得尤為重要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14課<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是美國作家莫頓·亨特,課文講述了自己小時候經歷的一件事:小體弱膽小的我,有一次跟隨伙伴們出去爬山崖,結果天黑了,伙伴們都順利的爬上去,又爬下來,只有我在懸崖上急得大哭。后來,父親打著手電筒,站在山腳下沉穩的告訴我不要怕,按照他指示的方法,走一步,再走一步,最終成功脫險??梢哉f,小莫頓這次遇險脫險的經歷,跟父親的安慰和鼓勵分不開,這就是來自于父親的安全感。
孩子的安全感更需要和睦的家庭關系。家是心靈的港灣,溫馨的家庭環境,和睦的家庭關系能夠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安全感。在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里,母親的溫柔呵護,父親的積極指引,就像陽光雨露,滋養著孩子,讓他們茁壯成長。然而,現實中有很多家庭矛盾重重,自然帶來了很多的問題孩子。有的母親總在抱怨,過于焦慮,在頻繁的訓斥指責聲中,孩子不知所措。有的父親經常酗酒、打牌,甚至家暴,弄得家里雞犬不寧,孩子哪來的安全感?
二.培養界限感.
很多的中國家庭缺少的,就是一種恰到好處的界限感。他們的愛,把自己累得筋疲力盡,可到頭來,卻只是感動了自己。貝倫·沃爾夫在《如何才能幸?!穼懙溃骸拔沂菒勰愕模哉埬惆凑瘴蚁矚g的方式做事?!笔前?,所有的“為你好”,實際上是“為我好”,本質是界限感的缺失?!稛o聲告白》里,伍綺詩這樣寫道:“父母越是關注你,對你的期望越高,他們的關心像雪一樣不斷落到你的身上,最終把你壓垮。”
沒有活出自己的父母,總想控制孩子的人生。去年,綜藝節目《我家那小子》開播。看完節目,很多觀眾感慨,一個母親竟然能愛兒子愛到如此“瘋狂”。在節目中,朱同學的媽媽無不自豪地說:“這么多年來,不管兒子去哪里拍戲,她都要不辭辛苦為兒子做飯;為了兒子不上火,她每天都四點起床,為兒子熬梨湯?!泵鎸︾R頭,朱媽媽“動情”地說:“我是用整個生命去對我的兒子的”“我完全沒有自我,我在家的位置,就是兩個菲傭……”可是這樣深情的愛,朱同學真的感到幸福嗎?為了不傷媽媽的心,他一次次妥協,可是母親密不透風的愛,早已變成沉重的枷鎖,讓他感到壓力,感到窒息。如今,40歲的他依然孑然一身,他的姐姐也因為媽媽的影響成了恐婚一族??梢?,沒有界限感的控制,都成了最深的“詛咒”,滲透到孩子人生的每個角落。
父母之愛子,必將為之計深遠。父母退一步,孩子才能邁出一步。既然不可能替代孩子成長,更無法保護孩子一輩子,何不早早放手,讓孩子學會長大?
所有沒有界限感的愛,都是一種傷害,它把愛當成了恒久的占有,忘我的自私。這樣的愛越多,對孩子心理邊界的侵犯越強,久而久之,孩子便成為一個無法獨立的“巨嬰”。所有的愛都需要距離,孩子與你再親密,也終歸是兩個獨立的生命。學會尊重孩子的隱私,無論多小,都把他當成獨立的個體。懂得傾聽孩子的聲音,我們才能用孩子需要的方式去愛他們,而不是用我們需要的方式去愛他們。
人與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會覺得刺痛;彼此離得太遠,又覺得寒冷。最好的親子關系就是親密而有間,保持界限感。真正的愛,不是折斷孩子的翅膀,讓他永遠活在父母制作的溫室中,而是給孩子插上翅膀,讓他迎風飛翔。
三.培養儀式感
培養儀式感就是用心對待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的小事。比如開學時,新課本發下來,有的同學直接就開始用,有的同學卻在家長的指導下細心地給書包上封皮,有些家長還會為孩子設計封皮。包書皮既能防止課本被磨損,也是新學期開始前的小儀式,讓孩子意識到,從現在起,要端正態度,好好迎接新學期,之后,孩子每次看到書皮,都會聯想到自己開學時的決心。偶爾的驚喜和儀式感是給孩子最好的“富養”。
1、儀式感為孩子注入安全感。爸爸媽媽給孩子的儀式,可以是每天出門前的擁抱,是臨睡前的一句晚安、一個故事。睡前故事能夠有效地解決孩子不按時睡覺的問題。每天晚上睡覺前,大人握住孩子的手,念圖畫書給他聽。父母的陪伴會讓孩子感到安心,一個有趣的睡前故事不僅能幫助孩子更好的入眠,也會帶給孩子安全感,使親子關系更加融洽?!?/p>
2、儀式感讓孩子擁有清晰目標。在孩子過生日時,為他舉辦一個儀式。生日前幾天,和孩子聊一聊,讓孩子意識到,他即將長大一歲,新的一歲,需要有點新變化,設定一個新目標。這樣的儀式既能帶給孩子目標感,也賦予他們使命感,孩子會認為這是我必須要做到的事情。
3、儀式感給孩子一份美好回憶。別缺席那些對于孩子來說充滿儀式感的日子,家長會、親子運動會、匯報演出等。在這些活動中,孩子特別渴望被人重視,家長的出現會讓孩子對自己充滿信心和認同感。而這些看似平凡的日子,會成為我們和孩子共同的美好回憶。
4、儀式感提升家庭的幸福感。不僅孩子需要儀式感,婚姻生活也需要。尤其是在孩子出生以后,我們對孩子事事上心,對自己卻越來越隨意,結婚前的詩和遠方被生活的一地雞毛取代。儀式感使愛情得以保鮮,也讓孩子從中感受到爸爸媽媽是相親相愛的,我們的家庭很幸福。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高質量的陪伴才能給予孩子更多的愛和自由。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注意培養安全感、儀式感和界限感,為孩子的終身幸福奠基。
湖北省麻城市南湖中心學校?王俊全